第二章 技術創新篇(2 / 3)

消費者對海爾變速洗衣機之所以“情有獨鍾”,也許要歸功於它獨有的功能和優異的整機性能滿足了人們對洗衣機高節水、高節能、低噪音、低磨損率等綜合性能的潛在需求。廣州番禺一位姓徐的用戶排隊買到了一台海爾變速洗衣機,他告訴記者:他們家三世同堂,大人小孩,老老少少,穿的衣服大小、麵料、厚薄都不一樣。普通洗衣機隻有一個轉速,妻子穿的真絲等高檔衣服,每次洗衣仍用高轉速,很容易起毛、發皺、受磨損,而且費電、費水;而洗牛仔服、窗簾、床單等大件時轉速又嫌過低,出現洗不淨、甩不幹的問題。海爾變速洗衣機解決了這些問題,當然排隊也要買一台。據介紹,海爾變速洗衣機集數字變頻控製技術及節水專利技術於一身,可實現自動感知衣物,洗滌時波輪轉速從70轉/分鍾到180轉/分鍾,甩幹時內桶轉速從350轉1分鍾到900轉份鍾可進行選擇,從而實現了比普通洗衣機節電50%、磨損率降低36%、洗淨比提高22%。同時,結合全球水資源匱乏,特別是中國水資源嚴重緊缺,海爾變速洗衣機采用“2合1”節水技術,實現比普通洗衣機節水50%。

在2001年時,海爾就已具備了國際上先進的CAIDCAD—CAM—CAE設計係統和大型激光成型機(SOUP係統);擁有國內第一個可進行轉換的全消聲和半消聲室,配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聲學測試係統,可完成家電產品的噪聲和振動測試以及電聲產品的質分析和頻響測試;擁有國內家電行業惟一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可通過人工手段再現全球各種氣候現象的人工氣候室,可模擬各種溫度和濕度,還可模擬降雨、降雪、日曬、風吹等多種氣候現象;擁有世界領先的3m法電波暗室和兩間屏蔽室,配有國際上最先進的電磁兼容測試係統,能滿足國際電工委、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和歐共體等國際及國家EMC標準要求,可完成所有通訊類產品的電磁幹擾和抗幹擾測試;擁有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檢測水平最高、獲得認證最多的家電測試中心,可做歐洲CE認證、美國UL認證、加拿大CSA認證等15類認證。這一係列先進的科研設計手段,大大提高了海爾集團的科研和設計能力,明顯地縮短了新產品開發的周期。

準則7:技術與效率並進

技術可謂是效率的加速劑,擁有一流的技術人員和技術水平才能得到高效率的工作成績。海爾在加強技術創新、技術研發的同時,從未忽視效率在技術研究中及工作業績中的作用。

1999年7月,歐洲經銷商X先生要求海爾三個月製作出5種產品樣機,而按國際水平需6個月時間。一個半月後,當X先生到海爾來進行交流時,5個係列25種產品樣機擺在他的麵前。X先生激動萬分,說:“太漂亮了,這25種產品我全部訂貨。”臨別之際,X先生又將原本向其他的客戶訂購的產品轉由海爾來做,並要求下次見麵時能看到樣機。第二天,他們準備離開時,樣機已經做好了。他們看著海爾人連夜設計的新樣機,又看著科研人員那布滿血絲的眼睛,X先生感慨地說:“海爾人的這種精神讓我想起了25年前的飛利浦。”

技術促效率,效率促生產,生產得財富,財富又能促進技術的革新,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海爾人在處理技術和效率二者在實際工作中的關係時,正是把它們放在一個並重的位置上,才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2004年10月1日,章丘市委、市政府在新落成的章丘海爾工業園,為章丘海爾電機有限公司舉行慶功大會,慶祝該公司在企業遷建中創造的100天建成新廠區並完成整體搬遷的奇跡。

從5月8日動工到8月18日全麵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章丘海爾機電有限公司僅用100天就建成了6萬平方米的廠房、5萬平方米的廠區綠化、56萬平方米的廠區道路,於9月17日提前實現了廠區、設備的總體搬遷並全麵開工投產,完成了在常規情況下需要一年前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海爾的生產追求的是速度、是效率。“以前我們平均4秒鍾生產一台電機,企業搬遷後,平均1秒鍾就可以生產一台電機。”章丘海爾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建嶺,從企業生產的角度談到了海爾的效率。

時間就是財富,速度就是效益。自5月8日工程動工,施工隊就沒休息過一天。為了保障園區建設的順利進行,廠裏成立了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麵負責園區建設。在建設策略上,以建廠房為主線,其他建設為輔線,排出施工計劃表。為了保證工程進度,他們動用施工機械100多台,歇人不歇機,晝夜連軸轉,日最多動用人力達1 000多人。經過100天的緊張奮戰,一座現代化、高質量、環境優美的章丘海爾工業園呈現在人們的麵前。

章丘海爾工業園之所以創出奇跡的另一個原因,就在於他們在企業搬遷的同時,將生產效率放在首位,建園不誤生產,搬遷創出高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章丘海爾電機有限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來,作為海爾集團惟一的電機生產企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2003年,電機產量達632萬台,銷售額達52億元,實現利稅1 860萬元。2004年,公司計劃生產電機1 000萬台,1~9月份已完成和銷售電機918萬台,比去年同期增長854%,完成銷售額61 000萬元,增長601%,實現利潤1 898萬元,增長526%。僅在9月份,公司便生產100萬台,銷售額達到6 298萬元。

章丘海爾工業園的落成,又為企業今後的發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借這次搬遷的機會,公司投入3 000萬元從中國台灣置了新的生產設備,達到了年產電機3 000萬台,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的生產規模與能力。據介紹,搬遷後的章丘海爾通過工藝整合,調整生產線框架組合,提高生產效率20%以上。同時,新廠區也使企業的物流配送形成規模,更利於企業的物資、質量與現場管理。

“章丘海爾工業園的落成,對章丘海爾電機來說是一個裏程碑,它標誌著章丘海爾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高建嶺興奮地說。

準則8:健全知識產權保障體係

1994年關貿總協定締約方簽訂的《知識產權協定》(亦稱TRIPS協定),劃定的知識產權範圍包括: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即鄰接權);商標權;地理標記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未公開信息專有權(即商業秘密權)。自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製度誕生以來,實踐證明,知識產權製度對各個國家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工業化進程,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製度對21世紀經濟的發展將具有特別突出的價值。正因為如此,美國、日本、歐盟及其成員國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為爭取未來市場的更大份額,掌握高科技及其產業競爭的主動權,正在積極研究麵向21世紀知識產權保護的舉措,並將其納入自身的總體發展戰略。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其創造、應用的狀況,將直接決定一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經濟實力。因此,各國企業正在尋求一種能夠激勵知識的創造和應用的機製。實踐證明,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製度,恰恰是激勵知識的創造和應用的有效機製。知識經濟的核心就是知識的創造、應用,而一個企業集團隻有提高知識創造的能力,加快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使其得以及時有效地利用,才能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綜合實力。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完善、健全知識產權製度,使發明創造者的合法利益得到最充分有效的保護。否則,知識的創新、應用,將是一句空話。

在中國企業中,海爾在健全知識產權保障體係、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方麵無疑是一顆星、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1991年,海爾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首批馳名商標,這在家電行業中是第一件。1992年2月底,海爾成為國內首家成立了知識產權辦公室的企業。1995年,海爾榮獲國家專利局授予的全國專利工作先進企業稱號。1997年,海爾被國務院知識產權辦公室會議認定為全國首批知識產權保護試點企業。2001年6月1日,海爾集團公司專利申請量位列中國企業第十位。2001年底,海爾專利申請量已達3 641件。

海爾在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海爾”特色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並將知識產權工作與公司的技術開發、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了知識產權在公司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海爾建立了適合本企業使用的中外專利數據庫係統,包括七國兩組織的專利數據,該係統有多項檢索入口,能夠實現全文檢索,成功地解決了異構數據庫的同一平台操作問題,可同時滿足多個終端檢索使用。為使產品開發更具市場潛力,除了在開發前進行相應的市場調研外,海爾專利人員和科研人員共同進行專項課題的縱向專利調查、分析,掌握該專題技術的發展規律;通過對競爭對手的專利分析可了解其主攻方向;通過對專利信息的調查分析加工成情報,使產品開發和市場分配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海爾在專利申請的電子化方麵走在了前頭。專利申請的撰寫和審批在集團內部和代理機構之間完全實現電子化,使專利申請從資料準備到提交至專利局的周期縮短了一半,有效保護了自己的知識產權。

在海爾,技術開發成果必須獲取法律保護,沒有專利申請,新技術研發就沒有結束。專利申請與技術研發成果是一對一或多對一的關係,即每一項技術創新方案都要申請至少一項專利,實現100%的專利申請率。通過每一項專利申請的積累,構成對新產品技術創新的全方位法律保護。21年間,海爾不僅在國內申請了大量的專利,國外的專利申報比例也在不斷增加。按全年實際工作日計算,海爾平均每天開發13個新產品,每天申報25項新專利。

在商標上,海爾始終堅持名牌戰略,注重樹立企業形象,使海爾(Haier)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馳名商標,並爭創世界名牌。海爾總商標在視覺識別(VI)上經過了1985年、1991年和1993年三次整合,最終將追求簡潔、穩重、大氣、信賴感和國際化作為商標設計的基本原則,將“Haier海爾”和象征中德兒童的吉祥物組合設計,力求建立長期穩定的視覺符號形象。1995年7月,國家商標局再次將“Haier海爾”認定為公眾熟知的馳名商標。在商標使用上,堅持正確實施品牌定位、樹立產品獨特個性的原則,將集團商標劃分為企業商標、產品行銷商標和產品類別商標三個層次,將各類別家電產品統一以“Haier海爾”總商標統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Haier海爾”名牌的連帶影響力,大大地降低了廣告宣傳中的傳播成本。比如,在海爾王子係列冰箱中,王子為產品行銷商標,而其中的大王子、小王子、小小王子、冰王子、雪王子等則為產品類別商標;又比如,在海爾超人係列空調中,超人為產品行銷商標,而其中的小超人、新超人、世紀超人、金超人等則為產品類別商標。在商標保護上,實行聯合注冊和防禦注冊,設立商標侵權監督網絡,從商標公告監督、市場監控雙重角度進行。對監控出的某些類似商標進行動態監督,並相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從商標侵權異議、提起法律訴訟等多角度展開,從而依法維護企業的注冊商標權益。同時,知識產權辦與進出口公司密切配合,根據出口產品現狀及規劃,製定了近、遠期商標國外注冊規劃,並逐步實施。到2001年底,海爾已在183個國家和地區申請了2 426件商標(其中國內注冊977件,正在申請89件;國外注冊556件,正在申請864件)。在知識產權實施的廣度和深度上,海爾當屬國內企業第一。

準則9:麵向世界搞創新

海爾集團為加快企業國際化的進程,在分析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一條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有效運用全球科技資源網絡,這是企業高速發展的有效途徑。海爾集團十分重視運用全球科技資源的工作,形成了技術創新體係中的外部體係,即戰略聯盟工作係統、海外工作子係統、產學研工作係統和博士課題工作係統,包括在國際範圍內建立信息中心和技術分中心。海爾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的18個信息分中心和設計網絡構成的全國信息網,可動態及時地獲取國際最新的科技信息、市場信息並充分了解當地市場的需求信息。這些機構使用的都是當地的科技人才,比如海爾出口美國的冰箱都是由設在洛杉磯的設計分部開發研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