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友情詩1(1 / 3)

第一篇友情詩1

鯤鵬擊浪從茲始——《七古①·送縱宇一郎東行》

一九一八年四月

雲開衡嶽積陰②止,天馬鳳凰③春樹裏。

年少崢嶸屈賈才④,山川奇氣曾鍾此⑤。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⑥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⑦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裏⑧。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⑨。

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

平浪宮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這首詩最早非正式發表於《黨史研究資料》1979年第10期,是由羅章龍在《回憶新民學會(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提供的。

題解

這首詩寫於1918年,當時作為新民學會會員的縱宇一郎(即羅章龍)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準備赴日本留學。離開長沙前,新民學會會員在長沙北門外的平浪宮聚餐,為其餞行,毛澤東以詩相贈,表達了自己真摯的惜別之情。

毛澤東之所以贈詩給羅章成,是因為他們曾有一段不同尋常的交往。1915年9月,毛澤東用筆名“二十八畫生”(“毛澤東”三字的繁體共二十八畫)向長沙各校發出“征友啟事”,尋求誌同道合的朋友。首先響應的就是羅章龍。後來毛澤東在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創建新民學會,羅章龍又是最早成員之一,可以說兩個人的友誼非常深厚。

羅章龍(1896~1995年),湖南瀏陽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被開除黨籍,後曆任河南大學、西北聯合大學、湖南大學等校教授。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注釋

①七古:中國古體詩的一種,句數不限,每句七字,通常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格律詩那樣講究平仄對仗。

②衡嶽積陰:衡嶽,即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有七十二峰。這裏泛指湖南的山巒。積陰:山間的雲霧。

③天馬鳳凰:傳說中的靈異動物,古人以它們象征聖賢的出生,這裏指嶽麓群山中的天馬山和鳳凰山。

④年少崢嶸屈賈才:崢嶸,高峻的樣子。常用來比喻人的才能、品格超乎尋常。屈原是戰國時愛國詩人。賈誼則是西漢時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兩人都才華橫溢,並且都曾被貶到長沙。

⑤山川奇氣曾鍾此:奇氣,靈異之氣。鍾:聚集。古人有人傑地靈的說法,認為山川靈秀之氣所聚集,便產生傑出人物。此,指衡嶽,但實指長沙。

⑥鯤鵬擊浪:《莊子·逍遙遊》說,鯤魚所化的大鵬鳥,從北溟飛到南溟時,“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

⑦艟艨:通“艨艟”。指古代大型的戰船,這裏指輪船。

⑧東風吹萬裏:這裏指被春風吹得無影無蹤。東風:春風。

⑨宇宙看稊米:把世界看做一粒小小的米。稊米,一種草的種子,形如小米。

滄海橫流:大海之水四處漫流。常以之比喻天下混亂、社會動蕩不安寧。

從君理:跟你一同治理。

名世於今五百年:語出《孟子·公孫醜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諸公碌碌皆餘子:語出《後漢書·禰衡傳》:“餘子碌碌,莫足數也。”諸公:指當時的當權人物。碌碌:平庸。餘子:通“餘”,其餘的人。

崇明對馬衣帶水:崇明:鳥名,在長江入口處。對馬:日本島名。衣帶水:隻相隔一衣帶寬的水,比喻距離很近。

東瀛濯劍:東瀛,本指東海,這裏指日本。濯劍:喻指留學磨煉革命意誌。

我返自崖君去矣:化用《莊子·山木》之語:“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遠矣!”崖:岸邊,岸。反:通“返”。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是卻沒有半點哭哭啼啼的情調,而是表現出強健的氣度和瀟灑的風采。全詩中既有激勵也有關懷,在殷切的囑咐中既有依依不舍的留戀,也有革命的激情,其中許多話雖然是對朋友的勉勵,其本質上也是詩人的自勉。這首詩直抒胸臆,充分體現了青年時代的毛澤東那巨人般的胸襟以及“風華正茂”的英邁豪氣,大大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送別詩。

全詩的開頭四句為我們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地點,描繪了送別的環境和氣氛。據說,那幾天連日陰雨,直到輪船將要開啟的時候,天空才開始放晴,因此就有了“雲開衡嶽積陰止”的句子。“天馬”、“鳳凰”表明了送別的地點是湖南長沙,而“春樹”則表明此時的時間是春天。接著作者以一句“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鍾此”來說明湖南長沙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山川奇麗、人傑地靈的地方,屈原和賈誼都曾光臨這裏,這也是作者對羅章龍的讚美,說他的才華可以與屈原和賈誼相媲美。

從第五句起,毛澤東開始轉入送友的主題。當時去日本求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日本當局在那時經常會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所以留日的愛國學生經常要同他們進行鬥爭,這就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有些人也就會放棄抗爭。因此作者連用兩個宏大的意象“鯤鵬”、“艟艨巨艦”來勉勵友人要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裏。”這兩句通常被理解為友人要東渡日本留學,因此分別在即,離愁別緒自然油然而生,但是這種感傷很快就被革命的豪情所取代,就好像滿天的愁雲被東風吹得無影無蹤一樣。但是據羅章龍回憶,當時他的家境困難,沒有錢支付他去日本留學的費用,新民會的同誌們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一起湊錢資助他一部分留學費用,因此這兩句理解為羅章龍所抒發出來的滿天愁雲被友誼的春風吹得無影無蹤,也許更為貼切一些。

接著,作者開始勸勉友人,同時也是在警醒自己,由於當時中國各派軍閥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連連挑起內戰,使人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有識之士都在積極尋求救國的良策,因此作者對羅章龍寄予了厚望,他希望羅章龍不要因為小事而縈懷於心,有所牽絆,而要有“將宇宙看稊米”的遠大誌向,要在“滄海橫流”之際收拾這紛紜的世事。當然,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內心世界就像日月一樣清新美麗是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接著作者借用孟子的話,來說明當時的中國正處於需要產生曆史巨人的時代,但是那些軍閥政客腐敗無能,都是些碌碌無為之輩,言外之意,就是說打出一片新江山非我輩莫屬,這充分表現出作者的雄心壯誌。

全詩的最後四句再次回到送行的主題,寓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意,中日之間隻有一衣帶水的距離,因此隔不斷革命者之間的友情和書信的往來。作者化用《莊子·山木》中的話作為全詩的結尾,並且在詩中多次引用典故,由此可見其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修養可謂是語熟於胸而又有日月之新美。

值得一提的是,羅章龍到上海後正好是5月7日,這是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的最後通牒時間,當時日本政府毆打、侮辱中國的留學生並迫使他們回國,因此羅章龍並沒有去成日本。

唯我彭大將軍——《六言詩①·給彭德懷同誌》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②縱橫③馳奔④。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首詩最早刊載於冀魯豫部隊1947年8月1日出版的《戰友》報上。

題解

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和紅軍抗日先遣隊,翻越六盤山走完二萬五千裏長征的最後一程,到達陝北保安的吳起鎮,準備與陝北紅軍會合。蔣介石派5個騎兵團尾隨而至,企圖在紅軍主力部隊會合前把中央紅軍吃掉。為了防止敵人進入陝北根據地,毛澤東命令彭德懷指揮先遣隊在吳起鎮附近進行“切尾巴”戰鬥。彭德懷領命迎敵,指揮紅軍殲滅敵軍一個騎兵團,俘虜敵軍700餘人,幹淨利落地將敵人擋在了根據地之外。為此,毛澤東即興創作了這首六言詩贈予彭德懷。

彭德懷(1898~1974年),湖南湘潭人,我國傑出的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領導平江起義,曆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一方麵軍司令員、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先鋒軍司令員、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西北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參與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開辟華北抗日根據地,指揮百團大戰和保衛延安等戰役。建國後,曆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文革”中遭到嚴重迫害,於1974年在北京逝世。

注釋

①六言詩:舊體詩的一種格式,全詩都是六個字一句,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數和平仄不像律詩那樣嚴格。

②大軍:指紅軍,大有敬稱之意。

③縱橫:奔放而不受拘束的樣子。

④馳奔:本意是指車馬疾行,這裏指紅軍行軍迅速,所向披靡。

賞析

在中國的詩歌曆史上,主要是以五、七言詩為主,它們就如同洶湧奔騰的長江黃河,氣勢宏偉壯觀,引得無數文人的陶醉仰慕與傾心研究;而六言詩卻如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平凡小溪,雖然也是潺潺而流,但卻不能奏出宏偉的樂章和展現壯闊的景象,以致被冷落到很少有人顧及的地步。而毛澤東的這首六言詩在他的詩詞中可以說是別具一格,雖然是即興之作,但在藝術上還是很成功的。全詩以寫景、抒情相結合的手筆,再現了經過長征後初到陝北的紅軍以及他們的指揮者之一彭德懷同誌的威武英姿,從而表達了作者的讚譽之情。

詩的首句連用三個並列的短語,寫出了吳起鎮一帶戰場的地形特點,也暗示了紅軍戰士們戰鬥環境的艱苦。毛澤東原擬電文為“山高路險溝深”,此句中的“險”改為“遠”,“溝”改為“坑”,有回顧長征全程之意,並非專指陝北地貌。

次句“大軍縱橫馳奔”是針對首句的艱苦條件來說的,“縱橫”形容出大軍“馳奔”時所向披靡的雄姿,再現了彭德懷當時指揮紅軍利用陝北高低坑窪、崎嶇不平的地形,迅速進軍和英勇作戰的宏偉場景。

這首詩的前兩句首句寫景,末句敘事,一句寫靜,一句寫動,景事交融,動靜輝映,生動形象,使讀者讀後能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

紅軍如此神勇,人們一定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支隊伍的指揮者是誰?”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而是先以雷霆萬鈞之力,用一個問句把全詩推向了高潮。全詩寫到這裏,一個胸懷大略,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形象已經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那麼這位大將軍是誰呢?作者這時才用堅定的語氣給出了答案“唯我彭大將軍!”“唯我”二字,是作者對彭德懷的出色指揮才能和輝煌戰績作出的高度評價和熱烈讚揚。

這兩句是抒情和議論,一問一答,氣貫長虹,鏗鏘有聲,韻味無窮,人們讀後,彭大將軍威武的形象有如一尊大理石雕像那樣,立刻矗立在眼前。

在毛澤東把這首詩贈與彭德懷後,彭德懷把“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並退還給毛澤東,可見他還是很謙虛的。他把勝利、功績和榮譽全歸功於黨領導的英勇紅軍,歸功於廣大的革命同誌,這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