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詠誌與詠物詩2(3 / 3)

毛澤東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上時(午)十時

擊水:遊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隻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

心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此找到了出路。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鬱悶的。這一首清平樂,如前麵那首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萬裏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鬱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麵,柳暗花明又

一村了。以下諸篇,反映了這一種心情。

水拍:改浪拍。這是一位不相識的朋友建議如此改的。他說:不要一篇內有兩個浪字。是可以的。

三軍:紅軍一方麵軍,二方麵軍,四方麵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古代晉國所作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蒼龍:蔣介石,不是日本人。因為當前全副精神要對付的是蔣不是日。

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別的解釋不合實際。

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麵。

文采、風騷、大雕,隻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嗬!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

三十一年:一九一九年離開北京,一九四九年還到北京。舊國:國之都城,不是State也不是Country。

十一

樂奏:這裏誤植為奏樂,應改。

十二

長沙水: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武昌魚:三國孫權一度從京口(鎮江)遷都武昌,官僚、紳士、地主及其他富裕階層不悅,反對遷都,造作口號雲:寧飲揚州水,不食武昌魚。那時的揚州人心情如此。現在變了,武昌魚是頗有味道的。

十三

上下兩韻,不可改,隻得仍之。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選自《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

致胡喬木

(一九五九年九月七日)

喬木同誌:

詩兩首,請你送給郭沫若同誌一閱,看有什麼毛病沒有?加以筆削,是為至要。主題雖好,詩意無多,隻有幾句較好一些的,例如“雲橫九派浮黃鶴”之類。詩難,不易寫,經曆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也。

毛澤東

九月七日

(選自《毛澤東詩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致胡喬木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

喬木同誌:

沫若同誌兩信都讀,給了我啟發。兩詩又改了一點字句,請再送陳沫若一觀,請他再予審改,以其意見告我為盼!

毛澤東

九月十三日早上

“霸主”指蔣介石。這一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鬥爭。通首寫三十二年的曆史。

(選自《毛澤東書信選》,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詞六首》引言

(一九六二年四月)

這六首詞,年深日久,通忘記了。《人民文學》編輯部搜集起來,要求發表,因以付之。回憶了一下,這些詞是在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一年在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卻反映了那個時期革命人民群眾和革命戰士們的心情舒快狀態,作為史料,是可以的。

(選自《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

對《毛主席詩詞》中若幹詞句的解釋

(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一、“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這句是指:在北伐以前,軍閥統治,中國的命運究竟由哪一個階級做主?

二、“到中流擊水。”

“擊水”指在湘江中遊泳。當時我寫的詩有兩句還記得: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那時有個因是子(蔣維喬),提倡一種靜坐法。

三、“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旌旗”和“鼓角”都是指我軍。黃洋界很陡,陣地在山腰,指揮在山頭,敵人仰攻。山下並沒有都被敵人占領,沒有嚴重到這個程度。“旌旗在望”,其實沒有飄揚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四、“一枕黃粱再現。”

指軍閥的黃粱夢。

五、“國際悲歌歌一曲。”

“悲”是悲壯之意。

六、“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人。”

“枯木朽株”,不是指敵方,是指自己這邊,草木也可幫我們忙。“槍林逼”也是指自己這邊。“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人”是倒裝筆法,就是:“飛將軍自重霄人,槍林逼。”

七、“莫道君行早。”

“君行早”的“君”,指我自己,不是複數,要照單數譯。會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八、“離天三尺三”。

這是湖南常德的民謠。

九、“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這首詞上下兩闋不是分寫兩次攻打婁山關,而是寫一次。這裏北有大巴山,長江、烏江之間也有山脈擋風,所以一二月也不太冷。“雁叫”、“霜晨”,是寫當時景象。雲貴地區就是這樣,昆明更是四季如春。遵義會議後,紅軍北上,準備過長江,但是遇到強大阻力。為了甩開敵軍,出敵不意,殺回馬槍,紅軍又回頭走,決心回遵義,結果第二次打下了婁山關,重占遵義。過婁山關時,太陽還沒有落山。

十、“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把山比做“細浪”、“泥丸”,是“等閑”之意。

十一、“天若有情天亦老。”

這是借用李賀的句子。與人間比,天是不老的。其實天也有發生、發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機界,如細菌、動物。自然界、人類社會,一樣有發生和滅亡的過程。社會上的階級,有興起,有滅亡。

十二、“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是指漁船不見。

十三、“淚飛頓作傾盆雨。”

是指高興得掉淚。

十四、“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人坐在地球這顆行星上,不要買票,在宇宙裏旅行。地球自轉的裏數,就是人旅行的裏數。地球直徑為一萬二千七百多公裏,乘以圓周率,即赤道長,約四萬公裏,再折合成華裏,約八萬裏。人在二十四小時內走了八萬裏。

十五、“牛郎欲問瘟神事。”

牛郎織女是晉朝人的傳說。

十六、“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紅雨”指桃花。寫這句是為下句創造條件。“青山著意化為橋”,指青山穿洞成為橋。這兩句詩有水有橋。

十七、“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黑手高懸霸主鞭。”

“咒逝川”、“三十二年前”,指大革命失敗,反動派鎮壓了革命。這裏的“霸主”,就是指蔣介石。

十八、“冷眼向洋看世界。”

“冷眼向洋”就是“橫眉冷對”。

十九、“雲橫九派浮黃鶴。”

“黃鶴”不是指黃鶴樓。“九派”指這一帶的河流,是長江的支流。明朝李攀龍有一首送朋友的詩《懷明卿》:“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憔悴侍臣顏。”李攀龍是“後七子”之一。明朝也有好詩,但《明詩綜》不好,《明詩別裁》好。

二十、“浪下三吳起白煙。”

“白煙”為水。

二十一、“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

陶淵明設想了一個名為桃花源的理想世界,沒有租稅,沒有壓迫。

二十二、《七律·答友人》的“友人”指誰?

“友人”指周世釗。

二十三、“九嶷山上白雲飛。”

“九嶷山”,即蒼梧山,在湖南省南部。

二十四、“紅霞萬朵百重衣。”

“紅霞”,指帝子衣服。

二十五、“洞庭波湧連天雪。”

“洞庭波”,取自《楚辭》中的《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

二十六、“長島人歌動地詩。”

“長島”即水陸洲,也叫橘子洲,長沙因此得名,就像漢口因在漢水之口而得名一樣。

二十七、“芙蓉國裏盡朝暉。”

“芙蓉國”,指湖南,見譚用之詩“秋風萬裏芙蓉國”。“芙蓉”是指木芙蓉,不是水芙蓉,水芙蓉是荷花。譚詩可查《全唐詩》。

二十八、“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

是雲從容,不是鬆從容。

二十九、“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郭沫若原詩針對唐僧。應針對白骨精。唐僧是不覺悟的。人,被欺騙了。我的和詩是駁郭老的。

三十、“螞蟻緣槐誇大國。”

“大槐安國”是湯顯祖《南柯記》裏的故事。

三十一、“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飛鳴鏑”指我們的進攻。“正西風落葉下長安”,蟲子怕秋冬。形勢變得很快,那時是“百丈冰”,而現在正是“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了。從去年起,我們進攻,九月開始寫文章,一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

三十二、“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你要慢,我就要快,反其道而行之。你想活一萬年?沒有那麼長。我要馬上見高低,爭個明白,不容許搪塞。但其實時間在我們這邊,“隻爭朝夕”,我們也沒有那麼急。

(選自《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

致陳毅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陳毅同誌:

你叫我改詩,我不能改。因我對五言律,從來沒有學習過,也沒有發表過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氣磅礴。隻是在字麵上(形式上)感覺於律詩稍有未合。因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我看你於此道,同我一樣,還未入門。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如同你會寫自由詩一樣,我則對於長短句的詞學稍懂一點。劍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學律詩,可向他們請教。

西行

萬裏西行急,乘風禦太空。

不因鵬翼展,哪得鳥途通。

海釀千鍾酒,山裁萬仞蔥。

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

隻給你改了一首,還很不滿意,其餘不能改了。

又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賦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謂“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韓愈以文為詩;有些人說他完全不知詩,則未免太過,如《山石》,《衡嶽》,《八月十五酬張功曹》之類,還是可以的。據此可以知為詩之不易。宋人多數不懂詩是要用形象思維的,一反唐人規律,所以味同嚼蠟。以上隨便談來,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詩,則要用形象思維方法,反映階級鬥爭與生產鬥爭,古典絕不能要。但用白話寫詩,幾十年來,迄無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將來趨勢,很可能從民歌中吸引養料和形式,發展成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詩歌。又李白隻有很少幾首律詩,李賀除有很少幾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寫。李賀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

祝好!

毛澤東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選自《毛澤東書信選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後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奉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寫作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王傑、周珊、杜莉萍、何瑞欣、齊紅霞、李偉軍、曾桃園、趙廣娜、魏清素、趙一、趙紅瑾、王鵬、齊豔傑、李文靜、李佳、羅語、張保文、陳賜貴、肖冬梅、李愛蓮、張琦、雒逸雲、許長榮、李良婷、張豔芬、孫亞蘭、閆晗、王豔、黃亞男、曹博、楊青、李顏壘、史慧莉、朱輝、上官紫微、餘學軍、徐娜、聶小晴、李娜、劉紅強、楊莉、賀蘭、蔣先潤、杜亞君、陳潤、蔡亞蘭、歐俊、付欣欣、王光波、李雪韜、於海英、楊豔麗、姚曉維、潘靜、王豔明、楊英、杜慧、楊秉慧、武敬敏、阮崇曉、葉光森、王博、毛玲玲、吳潔、範小北、王玉芳、黃文平、李偉等。

閱讀是一種享受,寫作這樣一本書的過程更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之餘,我們心中也充滿了感恩。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不僅得到同行的幫助,還借鑒了其他人智慧的精華。相信你們勞動的價值不會磨滅,因為它給讀者朋友們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