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未來的事也自有它的章法,順其自然就好。有擔憂情緒的人,往往過於憔悴而減少壽命。
總是擔憂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的世界。再沒有什麼比擔憂使女人老得更快的了,擔憂會摧毀她的容貌。擔憂情緒就像一劑慢性毒藥,通常會使人抑鬱而終。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亞力西斯?柯銳爾博士說:“不知道怎麼抗拒憂慮的人,都會短命而死。”
擔憂如果有來由還算是正常的,但是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他們的擔憂產生於自作多情地使自己的現在受困於未來。他們已經把擔憂當成了家常便飯,也就是擔憂已經成了他情緒的慣性,這樣,問題就出現了,就變成了杞人憂天。他的擔憂變成了一種病態的、不健康的情緒。
采取以下四個步驟或許對你的擔憂情緒會有好處:
一、我擔憂的是什麼?
二、我能怎麼辦?
三、我決定怎麼做?
四、我什麼時候開始做?
你采取過這樣的步驟嗎?如果你能切實采取行動去調節你的擔憂情緒,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而不必在牛角尖中受苦悶煎熬。
蕭伯納說:“讓人愁苦的秘密就是,有空閑來想想自己到底快不快樂。”所以不必去想它,讓自己忙起來,你的血液就會開始循環,你的思想就會開始變得敏銳——讓自己一直忙著,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種藥,也是最好的一種。
要改掉憂慮的習慣,不要讓這種習慣變成情緒的慣性。下麵是一條重要的規則:
“讓自己不停地忙著,憂慮的人一定要讓自己沉浸在工作裏,否則隻有在絕望中掙紮。”
俗語說:“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這句話很普通,也可以算是老生常談。可是像這樣的老生常談,卻包含了多少年來所積聚的智慧,這是人類經驗的結晶,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隻要我們能運用這句話,不輕蔑它們,我們就不會有內疚情緒了。按照著莎士比亞說的話去做:“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去找出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傷。”
當我們讀曆史和傳記並觀察一般人如何度過艱苦的環境時,我們會吃驚,並會羨慕那些能把他們的憂慮和不幸忘掉,並繼續過快樂生活的人。
我們曾去觀察過監獄裏的囚犯,令我們吃驚的是:囚犯們看起來和外麵的人一樣快樂。
生活中的你為什麼要浪費眼淚呢?當然,犯了過錯和疏忽都是我們不對,可是又怎麼樣呢?誰沒有犯過錯?就連拿破侖,在他所有重要戰役中也輸過三分之一,也許我們輸的次數還沒有拿破侖多。
當你正在為過去的事或行為而內疚不安和憂慮時,我們要告訴你,Don’t cry for the spilt milk!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是毫無益處的。當你為未來而擔憂不安時,送你一句:“船到橋頭自然直。”不要小瞧它,這句話非常管用!
有一個叫小清的男生,四年前剛上高中。由於家庭的影響,他經常會憂慮不已,甚至為一些根本不存在或並不嚴重的事而擔憂,整日悶悶不樂,學習效率極低。後來得知,他是因為選擇了上高中而不是上中專,使未來更充滿了不確定性而焦躁不安。
他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父母都很本分,他怕自己在未來的競爭中打敗仗。其實他的擔憂根本就是沒有什麼必要的,他才剛上高一,高中生活還有三年,根本沒有必要去想那麼多。既然已經定下了這一階段性的目標,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不應該為未來不確定性的事而擔憂。他的一位老師送了他“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話,讓他好好體會,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通過不斷地自勵,最後考上了某重點大學。
朋友們,天地是萬古長存的,但人活在這世間的機會,卻隻有一次!即使是享受高齡,也隻不過百歲而已。何況,日子一天天地飛逝,轉眼人生路就被走完。因此,既然得以生存在這世界上,就要體會生命的意義,切勿虛度這短暫的一生。
要把握人生,就要擺脫內疚與擔憂的壞情緒,不要讓今天受製於昨天和明天。年輕時的精力充沛,一生隻會出現一次。我們都應該抓緊,不要再為無聊的事、無意義的事而浪費我們的寶貴生命。
在此,用晉朝陶淵明詩一首,與大家共勉: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