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論(1 / 3)

詩論

出發

真、善、美,是統一在先進人類共同意誌裏的三種表現,詩必須是它們之間最好的聯係。

真是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它給予我們對於未來的信賴。

善是社會的功利性;善的批判以人民的利益為準則。

沒有離開特定範疇的人性的美;美是依附在先進人類向上的生活的外形。

我們的詩神是駕著純金的三輪馬車,在生活的曠野上馳騁的。

那三個輪子,閃射著同等的光芒,以同樣莊嚴的隆隆聲震響著的,就是真、善、美。

凡是能夠促使人類向上發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詩的。

哲學抽象地思考著世界;詩則是具體地表現著世界——目的都是為了改造世界。

詩是由詩人對外界所引起的感覺,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結為形象,終於被表現出來的一種“完成”的藝術。

詩是詩人的世界觀的最具體的表現;是詩人的創作方法的實踐;是詩人的全般的知識的綜合。

一首詩不僅使人從那裏感觸了它所包含的,同時還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遠的東西。

一首詩必須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調協在一起,它們三者不相抵觸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二種——以至於完全。

存在於詩裏的美,是通過詩人的情感所表達出來的、人類向上精神的一種閃爍。這種閃爍猶如飛濺在黑暗裏的一些火花;也猶如用鑿與斧打擊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詩是人類向未來所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

人類的語言不絕滅,詩不絕滅。

詩的精神

今天的詩應該是民主精神的大膽的邁進。

詩的前途和民主政治的前途結合在一起。

詩的繁榮基礎在民主政治的鞏固上,民主政治的潰敗就是詩的無望與衰退。

如正義的指揮刀之能組織人民的步伐,詩人的筆必須為人民精神的堅固與一致而努力。

詩人的行動的意義,在於把人民的願望與意欲以及要求,化為語言。

詩的宣傳功能,在於使人的心理引起分化,與重新凝結;使人對於舊世界的厭惡成了習慣,和對於新世界的企望成了勇氣。

最高的理論和宣言,常常是詩篇。

那些偉大的政治家的言論,常常為人民的權利,自然地迸發出正義的詩的語言。

詩人當然也渴求著一種憲法:即國家能在保障人民的麵包與幸福之外,能保障藝術不受摧殘。

憲法對於詩人比其他的人意義更為重要,因為隻有保障了發言的權利,才能傳達出人群的意欲與願望;一切的進步才會可能。

壓製人民的言論,是一些暴力中最殘酷的暴力。

詩人主要的是要為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感情,尋求形象。

政治詩是詩人對一個事件的宣言;是詩人企圖煽起更多的人去理解那事件的一種號召;是一種對於欺蒙者的揭露,是一種對於被欺蒙者的警惕。

十一

詩是自由的使者,永遠忠實地給人類以慰勉,在人類的心裏,播撒對於自由的渴望與堅信的種子。

詩的聲音,就是自由的聲音;詩的笑,就是自由的笑。

十二

教會,貴族,布爾喬亞……已輪流地蹂躪了藝術、詩。

把詩交還給人民吧!——讓它成為人民精神的武裝。

十三

智慧的含苞,常常為鬥爭而準備開放。

美學

一首詩是一個人格,必須使它崇高與完整。

一首詩的勝利,不僅是它所表現的思想的勝利,同時也是它的美學的勝利。——而後者,竟常被理論家們所忽略。

詩的進步,是人類對自己和生活環境所下的評價的進步。

對於新事物的肯定,就是對舊事物的否定。

詩比其他文學樣式都更需要明朗性、簡潔性、形象性。

在一定的規律裏自由或者奔放。

藝術的規律是在變化裏取得統一,是在參錯裏取得和諧,是在運動裏取得均衡,是在繁雜裏取得單純、自由而自己成了約束。

連草鞋蟲都要求著有自己的形態;每種存在物都具有一種自己獨立的而又完整的形態。

單純是詩人對於事象的態度的肯定,觀察的正確,與在事象全體能取得統一的表現。它能引導讀者對於詩得到飽滿的感受和集中的理解。

晦澀是由於感覺的半睡眠狀態產生的;晦澀常常因為對事物的觀察的扭捏與退縮的緣故而產生。

十一

清新是在感覺完全清醒的場合對於世界的一種明晰的反射。

十二

不能把混沌與朦朧指為含蓄;含蓄是一種飽滿的蘊藏,是子彈在槍膛裏的沉默。

十三

用明確的理性去防止詩陷入純感情的稚氣裏。

勇敢、果斷、自我犧牲等美德之表現在一個民族或一個集團裏的,常常被詩人披上羅曼蒂克的鬥篷是可以原諒的——但必須戒備啊!

假如這些美德不是被引導於一個善的觀念,將成了怎樣的一些惡行啊!

十四

所謂空虛與無聊是指那作品所留在文字上的、除掉文字之外別無他物的東西。

十五

節奏與旋律是情感與理性之間的調節,是一種奔放與約束之間的調協。

十六

格律是文字對於思想與情感的控製,是詩的防止散文的蕪雜與鬆散的一種羈勒;但當格律已成了僅隻囚禁思想與情感的刑具時,格律就成了詩的障礙與絞殺。

十七

諷刺與幽默是麵對著虛偽的,而這虛偽又必須是代表不正的權力的。前者是積極的,後者是消極的。

十八

諷刺是對於被否定的事物的冷靜的箭,是僅隻一根的針刺,是保衛主題的必須命中的一擊。

十九

諷刺是使在習慣裏麻痹了的心理引起高度的刺激。

二十

諷刺產生於詩人對他所生活的世界看出了致命的矛盾,而這矛盾又為反動的統治者竭力企圖隱瞞的時候。

諷刺是人類的理性向它的破壞者的一種反擊。

二十一

苦難比幸福更美。

苦難的美是由於在這階級的社會裏,人類為擺脫苦難而鬥爭!

二十二

悲劇是善與惡相鬥爭時,善的一麵失敗時才產生的。

悲劇使人生充滿了嚴肅。

悲劇使人的情感聖潔化。

二十三

人類無論如何也不至於臨到了一個可以離棄情感而生活的日子;既然如此,“抒情”在詩裏存在,將有如“情感”之在人類中存在——是永久的。

有人誤解“抒情的”即是“感傷的”,所以有了“感傷主義”的同義語“抒情主義”的稱呼。這是由於在世紀的苦悶壓抑下,舊知識分子普遍地感到心理衰憊的結果。

二十四

抒情是一種飽含水分的植物。

但如今有人愛礦物,厭惡了抒情,甚至會說出:“隻有礦物才是物質。”

這話是天真的。

二十五

說科學可以放逐抒情,無異於說科學可以放逐生活。這是非常不科學的見解。

二十六

靈感是詩人對於外界事物的一種無比調諧、無比歡快的遇合;是詩人對於事物的禁閉的門的偶然的開啟。

靈感是詩的受孕。

思想

人存在,故人思想。

感覺隻是認識的鑰匙。

不要滿足於捕捉感覺:

感覺被還原為感覺,剩下來的豈不隻是感覺嗎?

不要成了攝影師:詩人必須是一個能把對於外界的感受與自己的感情思想融合起來的藝術家。

人是最高級的動物,在眼、耳朵和鼻孔之外,還有腦子。

詩人隻有豐富的感覺力是不夠的,必須還有豐富的思考力,概括力,想象力。

對世界,我們不僅在看著,而且在思考著,而且在發言著。

詩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

沒有思想內容的詩,是紙紮的人或馬。

詩不但教育人民應該怎樣感覺,而且更應該教育人民怎樣思想。

詩不僅是生活的明哲的朋友,同時也是鬥爭的忠實的夥伴。

思想力的豐富必須表現在對於事物本質的了解的熱心,與對於世界以及人類命運的嚴肅的考慮上。

一切藝術的建築物,必須建築在堅如磐石的思想基礎上。

寧可失敗於藝術,卻不要失敗於思想;寧可服役於一個適合於這時代的善的觀念,卻不要妥協於藝術。

十一

要想的比寫的多,不要寫的比想的多。

十二

每天洗刷自己的頭腦,為新的日子思考。

生活

我生活著,故我歌唱。

詩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詩的音節,就是生活的節拍。

愈豐富地體味了人生的,愈能產生真實的詩篇。

隻有忠實於生活的,才說得上忠實於藝術。

必須了解生活的美,必須了解凡我們此刻所蒙受的一切的恥辱與不幸、迫害與困厄,即是我們詩的最真實的源泉。

凡心中有痛苦的,有憎恨的,有熱愛的,有悲憤與冤屈的……不要沉默!

所謂“體驗生活”是必須有極大的努力才能成功的,決不是毫無感應地生活在裏麵就能成功的。

“體驗生活”必須把藝術家的心理活動也溶浸在生活裏麵;而不是在生活裏做一次“盲目飛行”。

詩,永遠是生活的牧歌。

不要在脆薄的現象的冰層溜滑;須隨時提醒著自己在泥濘的生活的道路上,踏著沉重的腳步,前進而不摔跤。

生活是藝術所由生長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與情感必須在它的底層蔓延自己的根須。

十一

生活實踐是詩人在經驗世界裏的擴展,詩人必須在生活實踐裏汲取創作的源泉,把每個日子都活動在人世間的悲、喜、苦、樂、憎、愛、憂愁與憤懣裏,將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裏發酵、醞釀,才能從心的最深處,流出無比芬芳與濃烈的美酒。

主題與題材

為要表演主題有所苦惱,有如孕婦要為懷孕有所苦惱一樣。

製勝一切的主題,使它們成為馴服:

假如是岩石,用鐵錘和鑿擊開它;

假如是鋼,用白熱的火熔軟它;

假如是泥土,用水調和,使它在你的手指裏揉出形體;

假如是棉花,理出它的纖維,紡織它,再在它的上麵,印上圖案。

在對於題材征服上,擴大藝術世界的統治:

凡你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都必須組織在你思想的係統裏,使它們隨時等待你的調遣。

使你的感覺與思維在每一個題材襲擊的時候,給以一致的搏鬥,直到那題材完全屈服為止。

在工作中試練自己:和一切最難於處理的題材搏鬥,和各種形式搏鬥,和繁雜的文字與語言搏鬥。

無論是虎,是蛇,是蜥蜴,是獅……必須使它們馴服在人的鞭子下。

“攝影主義”是一個好名詞。這大概是由想象的貧弱,對於題材的取舍的沒有能力所造成的現象。

浮麵的描寫,失去作者的主觀;事象的推移,不伴隨著作者心理的推移,這樣的詩也就被算在新寫實主義的作品裏,該是令人費解的吧。

我們永遠不能停止對於自然的歌唱,因為我們永遠不會停止從自然取得財富的緣故。——這有如我們永遠愛著哺育我們的母親一樣。

寫戀愛也可以,但我們決不應該損毀女人的地位。

我們怎能不愛萬物所由生長的自然母親呢?

她教給我們許多的真理;

她交給我們美麗的生命,懂得愛、憂愁,以及為榮譽而歡欣,為羞辱而苦惱……

不要以原始人的態度讚美戰爭和厭惡戰爭;要以理性去判別戰爭,以理性去擁護戰爭和反對戰爭。

從現實生活中多多汲取題材;

從當前群眾的鬥爭生活中汲取題材。

十一

問題不在於你寫什麼,而是在你怎樣寫,在你怎樣看世界,在你從怎樣的角度上看世界,在你以怎樣的姿態去擁抱世界……

十二

對主題沒有愛情,不會產生健康的完美的作品。

形式

一定的形式包含著一定的內容。

由於不同的顏色與光澤,大小與形體,我們分辨著:米、麥、柿子、栗子、柚子、蘋果。

由於不同的聲音的高低、快慢、揚抑,我們分別著:百靈鳥的歌,夜鶯的歌,杜鵑的歌,鶇的歌……和人類的歌。

人類的歌,這是最豐富的歌,最多變化的歌,最魅惑我們的歌,最能支配我們的歌……人類是歌者之王。

詩人應該為了內容而變換形式,像我們為了氣候而變換服裝一樣。

應該把形式看做敵對的東西。——隻有和所有的形式周旋過來的,才能支配所有的形式。

要把敵人看做難於對付的東西。——這樣才能使自己沉著射擊,而且才能命中。

不要把形式看做絕對的東西。——它是依照變動的生活內容而變動的。

假如是詩,無論用什麼形式寫出來都是詩;

假如不是詩,無論用什麼形式寫出來都不是詩。

難道能把一句最無聊的平直的話,由於重新排列而成為詩嗎?

真正的詩就是混在散文裏也會被發現的。

詩是詩,不是歌,不是小說,不是報告文學。

不要把敘事詩寫成報告文學。現今有不少寫詩的常把敘事詩寫成分行排列的拖了腳韻的報告文學了。

十一

有的隻是一些素材,卻不是詩;

有的隻是一節故事,卻不是詩;

有的根本隻是一篇最粗拙的報告,分行排列了,在句腳上加上一些單調的聲音,卻自鳴得意以為那是“長詩”。而批評家也以為那是“長詩”,而讀者也以為那是“長詩”;於是我們到了一個充滿“長詩”的時代。

十二

不隻是感覺的斷片;

不是什麼修辭學的例證;

不是一些合乎文法的句子;

不是報紙上的時論與通訊。

十三

所有文學樣式,和詩最容易混淆的是歌;

應該把詩和歌分別出來,猶如應該把雞和鴨分別出來一樣。

十四

歌是比詩更屬於聽覺的;

詩比歌容量更大,也更深沉。

十五

不要把人家已經拋撇了的破鞋子,套在自己的腳上走路;不要使那在他看做垃圾而你卻視為至寶的人來憐恤你。

你要做一個勇於探求的——向荒僻些的地方走;

多多地耕耘,多多地采集。

十六

不要迷信形式。

路是人的腳走成的;為了多辟幾條路,必須多向沒有人走的地方去走。十七

寧願裸體,卻決不要讓不合身材的衣服來窒息你的呼吸。

技術

一首詩必須具有一種造型美;

一首詩是一個心靈的活的雕塑。

沒有技巧的詩人像什麼呢——

沒有翅膀的鳥,永遠隻會可憐地並著雙腳急跳;

沒有輪子的車輛,要人家背了它才走的。

摹擬是開始寫作的人所不能避免的,但摹擬的目的不在像某人的作品,而是要使自己能自由地寫。

有時看了一些詩,好像永遠在摹擬著誰的;有時甚至很像那些批評文章所引的片段似的,零碎而不完整。

短詩就容易寫嗎?不,不能畫好一張靜物畫的,不能畫好一張大壁畫。

詩無論怎樣短,即使隻有一行,也必須具有完整的內容。

有了材料和工具,有了構思,沒有手法依然不能建造。

聰明的工匠應該能運用眾多的手法,因材料與工具的性質而變換;卻絕不應該因手法的貧困而限製了工具與損壞了材料。

不要把詩寫成謎語;

不要使讀者因你的表現的不充分與不明確而誤解是艱深。

把詩寫得容易使人家看懂,是詩人的義務。

詩人應該有和鏡子一樣迅速而確定的感覺能力,——而且更應該有如畫家一樣的摻合自己情感的構圖。

為了避免蕪雜與零亂,必須勇敢地舍棄。

不要把詩寫成發票,或是賬單,或是地圖的說明、統計表和物產的調查表。

適度地慷慨,適度地吝嗇。

比起科學來,藝術的技術是可憐的落後的。

一個水雷殼皮的製造,如果有一千三百分之一英寸的錯誤,就會招致危險;而在藝術裏把貓畫成狗是隨處都可以發現的。

十一

用詩來代替論文或紀事文是不能勝任的。

不要逼迫它和論文、紀事文和報道文賽嘴。

讓它說一點由衷的話,說多少就多少……

每個字應該是詩人脈搏的一次跳動。

十二

但是——

有的人寫詩像在畫符咒;

有的人寫詩像在擠膿;

有的人寫詩像在屙痢疾……

十三

盡可能地緊密與簡縮,——像炸彈用無比堅硬的外殼包住暴躁的炸藥。

十四

不要故意鋪張,——像那些沒有道德的商人,在一磅牛奶裏衝進一磅開水。

十五

一個作家的審美能力是最容易被發現於他的作品裏的:

當他選取題材的時候;

當他雖竭力想隱瞞,但終於無意地流露了他對於一些事物的意見的時候;

當他對於文字的顏色與聲音需要調節的時候;

我們就了如指掌地看見了作者的修養。

十六

詩人在這樣的時候,顯出了他的藝術修養:

即除了他所寫的事物給以明確的輪廓之外,還能使人感到有種顏色或聲音和那作品不可分離地融合在一起。

我們知道,很多作品是有顯然的顏色的,同時也是有可以聽見的聲音的。

十七

當你們寫的時候已感到勉強時,人家拿你的作品讀的時候一定更勉強的。

十八

寫詩有什麼秘訣呢?

——用正直而天真的眼看著世界,把你所理解的,所感覺的,用樸素的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

不這樣將永遠寫不出好詩來。

十九

對於這民族解放的戰爭,詩人是應該交付出最真摯的愛和最大的創作雄心的。為了這樣,我們應該羞愧於浮泛的叫喊,無力的叫喊。

二十

詩人必須首先是美好的散文家。

但我們的詩壇卻有許多從散文陣營裏退卻了的,或是敗北了的文學的敗兵!

二十一

在藝術生產的曆史裏,技術一樣是發展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技術的發達,常常和人類全般的生產發生著關係是無疑的。我們必須重視技術,有如一切的生產部門裏技術之被重視一樣;為了完成我們一個情感思想的建造,我們必須很豐裕地運用我們的技術,更應該無限製地提高和推廣我們的技術。

二十二

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和其他的勞動者是一樣艱苦的。

他必須把自己全部的感應去感應那對象,他必須用社會學的、經濟學的鋼錘去錘煉那對象,他必須為那對象在自己心裏起火,把自己的情感燃燒起來,再拿這火去熔化那對象,使它能在那激動著皮鏈與鋼輪的機器——寫作——裏凝結一種形態,最後再交付給一個嚴酷而冷靜的技師——美學去受檢驗,如此完成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