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市場推廣之調研管理製度1(2 / 3)

通過市場調查,了解本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公司製定計劃做準備。

第二部分市場調查的範圍

第三條市場環境調查

1國內外政治形勢、外交關係、體製改革狀況。

2國家經濟、環保、外貿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動態及其影響。

3宏觀經濟及產業、行業、市場供求關係。

4社會文化、消費習俗和傳統。

5當代科技最新動態和與公司有關的技術、產品發展動向。

6與目標市場相關的地理、氣候、自然環境狀況。

第四條市場需求調查

1購買力總量及其影響因素。

2消費投向、支出結構及其影響因素。

3消費人口及分布結構分析。

4消費者購買動機、心理和行為。

第五條市場供應調查

1同類產品、商品的供應渠道和來源。

2商品的供應總量及預測。

3主要銷售市場和範圍變化。

第六條市場營銷活動調查

1競爭對手狀況。

2產品實物性能、品種、規格、外觀、材質和內外包裝。

3銷售價格狀況、變動趨勢及影響因素。

4銷售渠道及中間商。

5產品生命周期、銷售增長、市場普及率。

6廣告訴求、廣告媒體、廣告效果。

7各種促銷活動效果。

8產品使用和新產品試投效果。

第三部分調查準備

第七條對市場的初步情況進行分析

市場調查人員對所掌握的有關資料,如企業業務活動記錄、統計報表、會計報表、產品質量、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流通渠道情況、經銷單位合同數量以及同類新產品情況等資料,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把握了解其間的因果關係。

第八條進行非正式調查

訪問有經驗的專業人員,聽取他們對市場問題的分析,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

第九條確定市場調查的範圍

市場調查範圍直接影響著市場調查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在確定市場調查範圍過程中,排除與調查目的關係不大的設想,使調查目標更加集中。

第四部分製定實施計劃

第十條調查項目的選擇

調查項目的選擇取決於調查目的和調查目標,根據調查目的和調查目標,對各項問題進行分類,規定每項問題應調查收集的資料。調查項目正是為了取得所需的資料而設置的。

第十一條調查方法確定

1確定調查地點

(1)根據市場調查的範圍確定調查範圍,如果是調查一個城市的市場情況,還要考慮是在一個區調查還是在幾個區調查。

(2)考慮調查對象的居住地點,是平均分布在不同地區,還是可以集中於某些地區。

2確定調查對象

(1)主要是確定調查對象應具備的條件,如性別、文化水平、收入水平、職業等方麵的選擇要求。

(2)根據市場調查目的選擇符合條件的市場活動參與者。

(3)確定樣本的數目,主要是確定調查對象的數目。

3調查目的和目標相結合

確定調查地點、調查對象條件、調查對象樣本數目都不能孤立進行,它們同調查目的和要求達到的調查目標有密切的關係。

4確定調查方式

從調查的具體條件出發,以有利於搜集到符合需要的第一手原始資料為原則確定調查方式。

(1)直接麵對消費者做調查,直接搜集第一手材料,可以分別采取訪問法、觀察法和實驗法。

(2)調查內容較多,可以考慮留置問卷法。

第十二條確定調查人員

確定調查人員主要是確定參加市場調查人員的條件和人數,包括對調查人員的必要培訓。

1調查人員必備的素質

(1)品德素質:客觀公正、忠實篤厚、勤勉耐勞、嚴謹認真、平易近人、開拓創新。

(2)文化素質:市場調查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

①能正確理解調查提綱、表格、問卷內容。

②能比較準確地記錄調查對象反映出來的實際情況和內容。

③能做一些簡單的數學運算和初步的統計分析。

(3)業務素質:要求市場調查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市場學、管理學、經濟學方麵的知識,對調查過程中涉及的專業性概念、術語、指標應有正確的理解。

(4)性格素養:具備一定的社會經驗,要有文明的舉止,大方、開朗的性格,善於和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以取得他們對調查工作的配合。

2培訓和教育

公司需對市場調查人員進行各種素質和業務作業的培訓和相關規章製度的教育。

(1)統一認識,使每個調查人員都能深刻認識該調查的具體目的和現實意義。

(2)根據調查項目的涵義,對有關專業性概念、術語進行解釋,明確統計資料的口徑及選擇調查對象的原則、條件等。

(3)要對調查人員進行工作技能訓練,包括如何麵對調查對象,如何提問,如何解釋,遇到一些情況如何處理等。

(4)可采用模擬訓練法,即由有經驗的調查人員扮演調查對象,由初次參加調查的人員進行模擬實地調查,借助模擬實地調查把調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暴露出來,以鍛煉受訓者應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並通過對模擬過程的共同討論、評價,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3製定培訓計劃

根據市場調查人員的總體和個體情況及市場調查項目,製定有針對性的內容和方法,進行不同的培訓計劃。

第十三條編製調查費用預算的原則

1在堅持調查費用有限的條件下,力求取得最好的調查效果。

2在保證實現調查目標的前提下,力求使調查費用支出最少。

3調查費用以總額表示,至於費用支出的細目,如人員勞務費、問卷印刷費、資料費、交通費、問卷處理費、雜費等,應根據每次調查的具體情況而定。

第十四條確定工作流程。

根據每次調查內容、工作量、時間緊迫度、精度、預算等因素,參照以上標準程序,再具體確定每次市場調查工作流程。

第十五條工作進度日程和工作進度的監督檢查

1工作進度日程,是對各類調查項目、調查方法的工作程序、時間、工作方法等做出的具體規定。

2對工作進度的監督檢查,是及時發現問題,克服薄弱環節,保證整個調查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在對工作進度的監督檢查過程中,最後采取現場檢查,以利於及時指導,改進工作。

第十六條調查人員的工作考核

對調查人員工作表現的考核,也是保證整個調查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對調查人員工作表現的考核,應注意結合工作成果大小提出具體的標準。

第五部分整理資料並提出報告

第十七條整理資料

市場調查獲得的資料,大多數是分散的、零亂的,難免出現虛假、差錯、短缺、冗餘等現象,甚至加上調查人員的偏見,難以反映調查問題的特征和本質。必須對資料進行整理加工,使之真實、準確、完整、統一。整理資料即是運用科學方法,對調查資料進行編校、分類和分析,使之係統化、條理化,並以簡明的方式準確反映調查問題的真實情況。

1編校

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檢驗、檢查,驗證各種資料是否真實可靠、合乎要求,剔除調查中取得的不符合實際的資料。

(1)檢查調查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程度。真實性檢驗,既可以根據以往的實踐經驗對調查資料進行判斷,也可以根據調查資料的內在邏輯關係進行判斷,還可以通過各種數字運算來進行檢查。

(2)要檢查收集到的資料是否齊全,有無重複或遺漏。

(3)要檢查記錄的一致性,口徑的統一性。

(4)經過檢查,對含糊不清的或記錄不準確的地方,應及時要求調查人員辨認,必要時,應複核更正。

(5)對於不合格的調查資料應剔除不計,以保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

(6)如果不合格資料占的比重過多,則需要重新進行調查,予以補救。

2資料分類

就是把經過編校檢驗的資料,分別歸入適當的類別,並製作成有關的統計表或統計圖,以便於觀察、分析、運用。

(1)在設計調查提綱、調查問卷時,按照調查項目設計調查指標,調查時即按分類指標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2)在調查資料收集起來之後,再根據資料的性質、內容或特征將相異的資料區別開來,將相同或相近的資料合為一類。

(3)注意研究不同類別資料之間的差異性和同一類別資料的共同性。同一資料隻能歸於一類,而不能出現重複歸類現象。

(4)分類的結果必須把全部資料都包括進去,每一條資料都有歸屬,不能有遺漏。

(5)資料分類宜細不宜粗。詳細分類有利於把被調查者多方麵的反映都包括進去,更好地發揮調查資料的作用。

(6)有的資料還需要製成統計圖表,以便於直觀地觀察信息資料的特征。統計圖表的製作,要根據具體調查工作的需要確定。

(7)除了統計表外,還可以將收集到的數據標到一個坐標圖上,從而可以直觀地看到市場變化的趨勢。

3資料的分析

對資料的分析,應注意計算各類資料的百分率,以便人們對調查結果產生清楚的概念。計算百分率更能有效地在兩類以上資料之間進行對比,從而為問題的進一步分析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