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社會時期
在古代先民的認識中,“三皇五帝”被認為是中國曆史的開端。關於這些偉大祖先,各地都流傳著許多的神話傳說。司馬遷通過對史書的研究以及實地考察,選取了那些可以確定的史實寫進了《史記》。他認為“三皇”的事跡更接近神話,因此司馬遷的《史記》是從五帝開始的。
中華始祖黃帝
軒轅長成(1)
黃帝生活於中國的原始社會時期,是中國曆史的締造者。黃帝的故事大多來自人們的傳說,這些傳說給黃帝的一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甚至他的出生都是與眾不同的。
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2)的說法,炎帝是三皇之末,黃帝是五帝之首,炎帝和黃帝都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我們到現在也經常自稱是“炎黃子孫”。
傳說黃帝的父親是有熊部落的首領少典,母親是附寶。據說附寶懷孕後,四肢無力,整天無精打采,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七八個月。看到這種情況,少典很是著急。這時,少典的一個手下出了一個主意,他對少典說,現在已經是初夏了,天氣會越來越熱,恐怕附寶的身體會越來越吃不消。不過在一個叫做軒轅(今河南新鄭)的地方有一座壽丘山,山的四周有很多樹木,還有潺潺的流水,十分涼爽。
少典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帶著部落離開了原來燥熱的有熊,來到了涼爽的壽丘山。後來,附寶貪戀軒轅這個地方的美景,不願意再回到有熊,於是在這裏住了十五六個月。但奇怪的是,一般婦人都是懷胎十月生下孩子,可是附寶肚子裏的孩子卻遲遲不肯出來。
24個月過去了,附寶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長得有點兒奇怪,他的皮膚淡黃,額頭中間突起,遠遠望過去,就像頭上長了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一樣。剛一出生,他就四處張望,好像在觀察周圍的環境。少典夫婦把出生地作為他的名字,取名為軒轅。少典非常喜愛這個奇異的孩子,他料定軒轅將來必然大有作為,於是就派人精心照料。
一出生就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軒轅果然不負眾望。剛出生不久,他就開始說話,七八歲的時候就能像大人一樣說話辦事,是遠近聞名的神童。長大之後,他更是才思敏捷,而且勤奮好學,誠實重信。到20多歲時,軒轅已經是一個見識廣博、明辨是非的“準部落首領”了。
後來,少典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了軒轅。軒轅所處的時代,神農氏也就是炎帝的勢力開始衰弱,各個部落之間為了爭奪糧食和財物,三天一小戰,五天一大戰,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不過,有熊部落的人就幸福多了,因為部落首領軒轅沒有帶領百姓對外侵略,而是用自己的德行教化百姓,同時操練軍隊保護自己的部落。
看到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炎帝也很著急,但是依靠現有的勢力已經不能再控製各地的部落首領了,於是炎帝向軒轅求助。軒轅答應了他的請求,開始征討各路作亂的部落。黃帝屢戰屢勝,最後那些戰敗的部落首領都歸順了軒轅,年年向軒轅納貢,天下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1)選自《史記·五帝本紀》。
(2)三皇五帝:傳說中上古社會的領袖。曆來“三皇五帝”有不同的說法,現在學術界比較認同的觀點中,“三皇”是指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五帝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統一中華(1)
軒轅戰勝了各個部落之後實際上成了真正的領袖,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服從軒轅的號令,到底是誰在反對他呢?
軒轅成了首領之後,前任首領炎帝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因為論德行,自己並不比軒轅差,隻是不忍心天下百姓處於戰亂之中才請軒轅出手相助,沒想到竟然連首領之位也被奪走了。他並不甘心就這樣把自己統領天下的權力拱手相讓,所以一直想把已經歸附軒轅的首領們打敗,重新奪回掌管天下的權力。軒轅也意識到炎帝蠢蠢欲動,他認為如果不能收服炎帝,天下就沒有真正的和平。
於是,軒轅一方麵施行仁政,讓百姓安居樂業,另一方麵加緊整頓軍隊,增強軍隊的作戰能力。時機成熟後,軒轅便率領軍隊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的郊野與炎帝展開了激戰。三戰過後,炎帝大敗,軒轅如願征服了炎帝。此後,炎帝部落與軒轅部落合並成“華夏族”, 占據了中原地區,在黃河中下遊兩岸的廣闊土地上逐漸創造發展起偉大的華夏文明。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開端。
另一個不服軒轅統治的人就是蚩尤。他是九黎部落的首領,為人非常殘暴,但是能征善戰,當時大多數部落都不是他的對手。他認為自己實力非凡,為什麼要屈服於軒轅的領導呢?所以他不停地興兵作亂。後來,他下定決心要與軒轅決一雌雄。於是軒轅命令各地的部落首領率領軍隊在涿鹿(今河北涿鹿)的郊野會合,軒轅和蚩尤雙方都集結了自己所有的兵力進行殊死搏鬥,最終軒轅擒殺了蚩尤。這次戰役以後,天下的首領都尊軒轅為盟主,軒轅也不負重托,任用了一大批德行兼備、能力非凡的手下,並帶領著這些大臣為百姓排憂解難。他常年東奔西走,基本沒有固定的住所,經常在臨時搭起的帳篷裏休息。軒轅的政策英明仁慈,在他統治時期,大多風調雨順,天下太平。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隻有萬物賴以生存的黃土地才能夠代表軒轅的偉大功績,還認為他德配天地,是帝星下凡,於是都尊稱他為“黃帝”。
黃帝的正妃是西陵國的女兒嫘祖。相傳嫘祖是一個非常賢德的女子,全力支持黃帝的事業。此外嫘祖本人也非常聰明,是種桑養蠶的創始人,教會人們養蠶繅絲,織成絲綢,做成漂亮的衣服,讓人們從此不再衣不蔽體,因此後世人們把嫘祖奉為“先蠶聖母”。嫘祖為黃帝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
後來昌意的兒子高陽繼承了黃帝的盟主之位,他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顓頊帝沉穩有智謀,心胸豁達且明白事理。他繼承了黃帝的優良傳統,不辭辛勞地帶領百姓開發了大片的土地,並且製定了曆法來指導百姓按照自然季節和氣候變化來發展生產。傳說凡是光芒能照到的地方,各種生靈都誠心地接受顓頊帝的領導。
顓頊帝死後,玄囂的孫子,也就是黃帝的曾孫高辛繼位,這就是帝嚳。帝嚳品德高尚,非常注重自我修養。他以公平公正的態度治理天下,從不偏袒任何一方,百姓都很佩服他。
(1)選自《史記·五帝本紀》。
仁德的堯帝
堯帝為政(1)
堯帝曾經是陶唐氏的首領,因此也被稱為唐堯。他是上古時期的賢君,是繼黃帝之後最有威望的首領,也是曆朝曆代賢明君主學習的楷模。
傳說堯帝出生在伊祁山(今河北順平縣境內),因此伊祁山又被稱作堯山。在堯山南邊也有一座山,叫慶都山,傳聞這裏是堯的母親慶都的出生地。
堯的名字叫做放勳,他可不是一個平常人。史書上是這樣評價他的:“其仁如天,其德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堯這個人的仁德就像天一樣,保護著世間的萬物;明智得就像神一樣,靠近他就能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望著他也能體會到安詳。他雖然富有但從不驕傲,雖然尊貴但從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