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1
東周時期,周天子的威望已經漸漸減弱,各路諸侯雖然還會給天子供奉財物,但是不再聽從天子的領導,彼此之間戰爭不斷。其中湧現出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hé lǘ)和越王勾踐五位霸主,曆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春秋時期。
薑太公始建——齊國
薑太公釣魚。(1)
渭河(今陝西省境內)河邊,常年坐著一位釣魚的老人,他的魚鉤非常奇特,是直的,人們都非常不解。即使釣不上來魚他也毫不在乎,好像是在等待什麼人似的,他究竟在等誰呢?
這位釣魚的老人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薑子牙。薑子牙本來姓薑,他還有個名字叫呂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的祖先曾經幫助大禹治水,立下過大功,被封在呂地,他的子孫就以呂為姓,所以他也叫做呂尚。
薑子牙雖然身懷雄才大略,但是直到老年也沒有遇到一個能夠重用自己的國君。他70多歲的時候,紂王殘暴昏庸,而周國的國君西伯侯姬昌廣施仁政,大力發展國家的經濟,國勢日益強大。壯誌未酬的薑子牙聽說西伯侯姬昌仁義愛民,求賢若渴,因此非常希望能夠為他效力。但苦於沒有人推薦,隻好默默等待時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西伯侯喜歡到渭河北岸打獵,於是他就天天到渭河邊釣魚,希望有一天能夠見到西伯侯。
這天西伯侯打獵路過這裏,遠遠地看見一位老人在釣魚。旁邊的人給他介紹:“聽周圍的人說,這個老頭成天在這裏釣魚,從來也沒有魚上鉤,因為他的魚鉤是直的,真是個奇怪的人!”西伯侯對這個怪老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和他攀談起來,兩個人談得十分投機。西伯侯見他知識淵博,通曉國事,就向他討教治理國家的良策。“要成就大事,首先要學會用人。”西伯侯高興地說:“我國的太公跟我說會有聖人來周,到時候周國就會興旺起來。我想這個人一定就是您了!我等您好久了!”說完他恭敬地把薑子牙扶上了自己的馬車,兩個人一起回宮了。回宮後,他立刻把薑子牙封為太師,還尊敬地稱他為太公望,懷才不遇的薑子牙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後來姬昌被紂王關押在羑裏,還是薑子牙想出了進獻美女和財寶給紂王的計策救出了他。姬昌回來後,就與薑子牙一起悄悄謀劃討伐紂王和推翻商朝的大事,還向薑子牙請教用兵的策略,所以薑子牙也被視為“兵家始祖”。周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這其中薑子牙功不可沒。
後來姬昌去世,薑子牙繼續輔佐武王。武王出兵伐紂的時候,找人算了一卦,但是結果不太吉利。眾大臣有些遲疑,薑子牙堅持立即出兵。最終武王聽從了他的意見,率領軍隊前進,最終建立了周朝。
武王建國後分封功臣,薑子牙作為第一功臣被封在營丘(今山東昌樂縣),國號為齊。薑子牙覺得天下太平,所以前往封地時,一路悠閑自得,走走停停,總是要養足了精神遊玩夠了再趕路。一天,他在旅店碰到一個人,這個人語含譏諷地對他說:“我聽說時機轉瞬即逝,這位客人睡得如此安穩,一定不是去封國就任的!”他聽到這些話,猛然醒悟,立刻穿上衣服趕路,天剛亮的時候就到了齊國。他趕到的時候,商朝分封的萊國(今山東省黃縣東南)首領萊侯正在攻打營丘。營丘與萊國接壤,萊侯想趁著新王朝剛剛建立無暇顧及遠方的時候占領營丘。萊侯打聽到薑子牙的狀態後就更加放心地來進攻了,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薑子牙竟及時趕到了封地,萊侯的入侵就這樣失敗了。
薑子牙根據當地的風俗,最大限度地簡化了禮儀,發展工商業,齊國的經濟很快發展起來,人們也紛紛搬到這裏來,很快,齊國就發展成為一個實力不凡的大國。
(1)選自《史記·齊太公世家》。
公孫無知政變。(1)
薑太公活了一百多歲,去世後傳位給兒子齊丁公。就這樣王位代代相傳,到了齊襄公的時候,齊國已經開始出現混亂的跡象了。
齊襄公的父親非常寵愛公孫無知,也就是齊襄公的堂弟,給他的待遇和車馬的等級很高,有些甚至和太子一樣,這讓當時還是太子的齊襄公非常生氣。齊襄公繼位之後,降低了公孫無知的待遇等級,公孫無知因此心懷怨恨,決心推翻齊襄公的統治,自立為王。
一年,魯桓公和夫人來到齊國訪問。齊襄公和魯桓公的夫人本來就關係曖昧,這次相見讓他們舊情複燃。沒想到這事兒竟然被魯桓公發現了,魯桓公斥責夫人行為不端,齊襄公知道之後,竟然對魯桓公起了殺心。
齊襄公邀請魯桓公到府內赴宴,把他灌得不省人事,然後派彭生送他回去。彭生把魯桓公抱上馬車之後,在車內折斷了魯桓公的肋骨,後來找了個借口下車逃走了。齊襄公假惺惺地給魯國發了一封信,說魯桓公得了急病去世了,通知他們來人迎回靈柩。但是魯國全國上下都對齊襄公的做法非常不滿,要求處死彭生。這剛好合了齊襄公的意,他本來就想殺了彭生滅口,所以就順水推舟地處死了彭生。
齊襄公曾經派出連稱等人去守衛邊疆,並承諾到了秋天收獲的時候就會派人去接替他們。但是期限到了,齊襄公根本沒有換人的意思。連稱見齊襄公不講信用,就找到了公孫無知,想要密謀造反。連稱有個堂妹是齊襄公的妃子,但是不受寵愛。於是連稱讓她偷偷在宮裏打探消息,尋找合適的時機幹掉齊襄公,還許諾事成之後讓妹妹做公孫無知的夫人。
這年冬天,齊襄公出去打獵的時候遇到了一頭野豬,隨行的人指著這頭野豬驚恐地大叫:“這是彭生啊!”開始齊襄公並沒有害怕,還拉開了弓箭射向那頭野豬。不料,這頭野豬中箭之後竟然站了起來,還不住地流淚。齊襄公也害怕了,嚇得從馬上掉了下來,扭傷了腳,還丟了一隻鞋。齊襄公逃回王宮後,越想越氣,於是把負責製鞋的官叫來鞭打了一頓。
公孫無知和連稱聽說齊襄公受了傷,覺得這是一個起兵的好機會,就帶兵來到王宮門口。剛好撞上了走出門的製鞋官,那製鞋官一看公孫無知的架勢就猜到了他的意圖。於是製鞋官故作冷靜地說:“你們進去的時候要小心,裏邊有很多的衛兵。”見公孫無知懷疑,製鞋官拉起自己的衣服,露出累累的傷痕。公孫無知知道這也是一個與襄公有仇的人,就派他進去打聽情況。
製鞋官進到王宮就趕緊把齊襄公藏了起來,公孫無知等了很久不見製鞋官出來,就殺進了王宮。但是他們沒有發現齊襄公,搜遍了整個宮殿也沒有發現齊襄公的蹤跡。就在他們離開的時候,有人在門後發現了一雙腳,拉開門一看,齊襄公正在那裏瑟瑟發抖。公孫無知毫不猶豫地殺死了他,自立為齊國國君。
但是公孫無知在國君這個寶座上沒有坐多久,就被自己的仇人殺害了。這些人後來告訴齊國的大臣:“公孫無知殺害齊襄公,大逆不道,現在已經死了。請你們在其他的公子中選擇君主,我們一定服從新君的領導!”
(1)《史記·齊太公世家》。
小白繼位。(1)
公孫無知被殺後,齊國大臣打算從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之中選擇一位來繼承君主之位。這兩個人當時都流亡在外,聽到這個消息,兩個人都拚命往回趕。
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是齊襄公的弟弟。齊襄公在位的時候,朝政混亂,弟弟們都害怕禍及自身,紛紛躲到了別的國家。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他就逃到了魯國,而公子小白與自己的謀臣商量一番後決定躲到莒國,因為莒國離齊國很近,萬一齊國有什麼事情發生,可以在一日之內趕回國都。兩位公子都很賢明,而且身邊都有一位富有謀略的人,輔佐公子糾的是管仲,幫助公子小白的則是鮑叔牙。
齊國有一個大夫與小白是好朋友,知道要選新君的事後,悄悄地通知了小白。而魯國也得到了這個消息,馬上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魯國國君擔心路途遙遠被公子小白搶了先,於是派管仲帶著士卒到莒國至齊國的必經之路上阻攔小白。管仲果然等到了公子小白的隊伍,於是拉弓射箭。管仲遠遠地看到公子小白栽倒在地,他向公子糾複命說公子小白已經死了。
事實上,公子小白並沒有死,管仲的箭隻是射中了他腰帶上邊的小鉤子。小白假裝中箭身亡,騙過管仲之後快馬加鞭地趕回了齊國。而公子糾以為小白真的死了,再也沒有人跟他爭奪王位了,所以就放慢了回國的速度,用了六天才到達齊國的境內。不料,到了邊境卻不能進入齊國。原來小白已經即位,現在是齊桓公,他不允許公子糾進入齊國。
魯國國君知道這個消息後非常生氣,因為他當年收留公子糾是有私心的。他非常看好公子糾,希望公子糾即位之後,兩國可以結盟,不想卻功虧一簣(2),大怒之下,他派兵攻打齊國。不料隻打了一仗,魯國軍隊就潰不成軍了。之後齊桓公給魯國國君送去了一封信,信上說:“公子糾與我爭奪王位,本來是大逆不道的,但是他是我的親兄弟,我不忍心殺他,請魯國代為動手。另外,召忽和管仲這兩個輔佐公子糾的人,是我的仇敵,請魯國國君把他們活捉了交給我,我要把他們碎屍萬段才甘心。否則,我就派兵攻打魯國。”
魯國國君見到信後,非常害怕,就派人去捉拿這兩個人。謀士召忽害怕自己到了齊國之後慘遭毒手,就自殺了;管仲卻選擇了被遣送回齊國。實際上,管仲早就得到了消息,他已經被赦免了,救他的正是自己的至交好友鮑叔牙。
本來齊桓公想起管仲射殺自己的那一幕,很想殺掉管仲報仇的。但是一直跟隨在桓公身邊的鮑叔牙攔住了他,對他說:“主公請息怒。能夠跟隨您流亡是我的榮幸,但是我的能力有限,已經不能讓您的大業更進一步了。如果您隻是想讓齊國國泰民安,那麼有我和這一幫大臣就夠了;但是如果您還有更大的野心,想要稱霸天下,那麼必須要得到管仲的輔助才行,您可千萬不要失去這個人才啊!”於是兩個人商量怎樣才能讓魯國放人。他們害怕魯國國君起疑心,就假意說要殺管仲泄憤,實際上卻是想讓管仲幫助齊桓公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