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3(1 / 3)

第三章 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3

眾叛親離的楚靈王。(1)

楚靈王是楚莊王的孫子,他陰謀奪取了自己侄子的王位。即位的時候,楚國和晉國還是平分天下,無限風光,但是楚靈王死的時候卻是眾叛親離,十分淒涼。

楚康王去世後,他的兒子郟敖即位。除了這個兒子,康王還非常寵愛他的幾個弟弟,他們分別是公子圍、公子比、公子晳和公子棄疾。郟敖任命自己的叔叔圍管理楚國的軍事,但是公子圍居心不良,一直想要奪取侄子的王位。聽說侄子生病,正在去鄭國路上的郟敖趕緊回到了國都,進宮探望侄子的病情。一進宮,他就用帽子上的帶子勒死了侄子。為了斬草除根,他還殺掉了郟敖的兩個兒子。公子比見到哥哥如此狠毒,生怕自己慘遭毒手,趕緊逃到了晉國。公子圍做了國君,是為楚靈王。

楚靈王即位後總是想方設法地加重百姓的賦稅和兵役。一年冬天,他到邊關檢閱軍隊,天氣本來就十分寒冷,晚上又飄起了鵝毛大雪。站崗的士兵們穿的盔甲凍得冰涼,露在外邊的手還要握著兵器,而這位穿著毛皮大衣的君主則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慢慢地說道:“這場大雪下得真好啊!多美啊!”聽到這句話,士兵們的心變得比天氣還冷。

楚靈王覺得自己的國家強大無比,總是去侵略其他國家。有一次他率兵攻打吳國,捉住了在齊國作亂後躲到吳國的慶豐。楚靈王抓住慶豐後,遊街示眾,一邊走一邊教育自己的子民說:“大家都不要學慶豐,他殺死了自己的國君,欺壓老百姓,還強行讓大夫們都支持他。”慶豐毫不示弱地回擊道:“大家也不要學楚共王的兒子圍,他殺死了自己的國君,那國君是自己親哥哥的兒子,還要強行讓諸侯們支持他。”街上的民眾聽了都掩嘴偷笑。楚靈王聽了又羞又氣,就殺了慶豐。

自視甚高的楚靈王總是想淩駕於其他國家之上,與晏子鬥智的就是他。他還舉行了多次諸侯會盟,在諸侯會盟的時候,他不顧手下的勸諫,羞辱了越國的大臣常壽過,還殺死了蔡國的大夫觀起,這兩件事為楚國的衰敗埋下了禍根。

觀起的兒子觀從悄悄聯係了常壽過,兩個人一起勸說吳、越兩國攻打楚國;他們還把公子比接回了楚國。

這時候楚靈王正在郊外享樂,觀從率兵衝進了楚國國都,殺死了太子。然後他來到楚靈王遊玩的地方,說:“現在楚國已經有了新的國君,如果你們先返回國都,則可以恢複自己的職位,晚回去的全部流放。”聽到這句話,本來就不願意效忠楚靈王的人紛紛離開他回到國都。

楚靈王聽到太子被殺的消息,傷心得跌落車下,他哭著問身邊僅剩的兩個隨從:“別人也像我這樣愛自己的兒子嗎?我對兒子那麼好,怎麼會遭到這種報應啊?”隨從回答他:“您殺了太多別人的兒子才會有現在的結局啊!”楚靈王無言以對,後來這兩個人也離開了楚靈王。

楚靈王一個人在山裏遊蕩,快要餓死的時候遇到了大夫申無宇的兒子申亥。申無宇曾經正直地向他提過意見,他並沒有處置申無宇,所以申無宇臨死時叮囑兒子一定要報答靈王的恩情。申亥把靈王帶到家中,供他吃喝,但是沒多久,楚靈王就死了。

楚靈王死後,隻有公子棄疾得到了消息,於是他嚇唬兩個兄弟說楚靈王回來了。那兩位公子被嚇得自殺,於是棄疾自己登上了王位,這就是楚平王。

(1)選自《史記·楚世家》。

費無忌亂楚。(1)

雖然楚平王代替窮兵黷武(2)、驕傲自大的楚靈王做了國君,但是他本人並不是一位明君,正是他埋下了吳國攻打楚國的禍根,而這一切都與一個叫做費無忌的奸臣有關。

楚平王時期,費無忌是太子建的少傅。少傅是個什麼官呢?少傅的職責是輔助、教導太子,也就是太子的老師,少傅在官員中是一個級別很高的官。少傅上麵還有一個叫做太傅的官,是少傅的頂頭上司。

費無忌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的人,太子建和太傅伍奢都看不慣他的行為,很討厭他。太子建一點兒都不信任他,有問題都是跳過他直接去請教伍奢,所以費無忌非常怨恨太子建和伍奢。

但是楚平王是一個很愛麵子的人,隻要有人誇他功績無雙,是千古明君,他就能高興上半天,所以善於溜須逢迎的人都很受寵幸,這樣費無忌就成了楚平王的心腹。費無忌因為記恨太子,所以常常在楚平王麵前誹謗他,再加上太子的母親也不受平王寵愛,所以楚平王漸漸疏遠了太子建。

楚平王在位的時候已經是春秋晚期了,那時候大國爭霸的格局已經形成。秦楚多次交戰,楚國都落於下風;但是秦國也沒有占到多少便宜,於是這兩個國家就想了個辦法來緩和兩國的矛盾,這就是聯姻。楚平王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費無忌到秦國去為太子建迎娶秦國公主為妻。

這個秦國女子長得非常漂亮,費無忌為了討好楚平王就出了個餿主意:“大王,這個秦國女子擁有傾國傾城之貌,你不如娶她為夫人,給太子建再另外娶一個。”平王貪圖秦女的美貌,就把這個女子留了下來,另給太子找了個夫人。

過了沒多久,費無忌又對楚平王進讒言說:“對於您扣押了秦國女子的事情,太子建一直都不太滿意啊,讓他繼續留在國都,恐怕對您不利啊!”楚平王本來就理虧,聽了這話,他馬上讓太子去守衛邊疆。

做了這些還不夠,費無忌心想:“太子早晚是要繼承大位的,到那時候還能有我的好日子過嗎?”於是決定害死太子,還有那個不知好歹的太傅伍奢。一天他又對楚平王說:“大王,我把本該嫁給太子的女子推薦給您做了夫人,太子一定很怨恨我,也一定很怨恨您。現在太子在邊疆,手握兵權,又和各國結交,很有可能會發動叛亂,您要小心啊!”平王聽信了他的話,怨恨伍奢沒有教導好太子,就把伍奢叫過來痛罵了一頓。伍奢明白是費無忌在陷害太子,就勸告平王說:“您不能因為一個小人的話就懷疑自己的親兒子啊!”為了除掉這顆眼中釘,費無忌對平王說:“現在如果不除掉伍奢,將來後悔就晚了。”

於是平王把伍奢關進了牢房,還派人把太子建召回來想要殺死。太子得到消息便逃到了宋國,後來平王殺死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但是他的小兒子伍子胥逃走了。

楚平王去世後,大家擁立他的兒子熊珍為君主,他是平王與那個秦國女子的孩子,是為楚昭王。昭王一即位,就下令殺死了費無忌,聽到這個消息楚國的百姓都非常高興。

(1)選自《史記·楚世家》。

(2)窮兵黷武: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生不逢時的楚昭王。(1)

楚昭王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君主,經過他的治理,楚國漸漸從楚靈王和楚平王所造成的衰落中複蘇。這時的楚國雖然不再是春秋霸主,但依然是一個國力強盛的大國,這為楚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奠定了基礎。

昭王成為國君之後,為楚國的發展操碎了心,無奈生不逢時(2)。伍子胥逃到吳國之後,說服了吳國攻打楚國,楚軍大敗,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狠狠鞭打,終於為父親和哥哥報了仇。

吳國占領了楚國國都,楚昭王隻好逃到了雲夢(今湖北雲夢縣)。雲夢的百姓不知道他是國君,還用弓箭射傷了他。後來昭王逃到了鄖國,鄖公的弟弟說:“楚平王殺死了我們的父親,今天他的兒子來到這裏,是給我們機會報仇啊!”鄖公沒有同意,擔心弟弟私自殺害楚昭王,便派人護送他到隨國。吳國大軍知道他在隨國,馬上出兵,要求隨國交出楚昭王。隨國國小勢微,準備交出昭王。這時候昭王的一個手下知道了這個消息,就把昭王藏了起來,自己打扮成昭王的樣子,對隨國人說:“如果你們一定要交一個人,那就把我交出去吧。”隨國國君猶豫了,最終沒有把他交出去。

楚昭王逃離國都的時候派了一個叫申包胥的人去秦國請求救援,但秦國國君不願意攪進這件麻煩事裏,所以不想出兵。結果這個人就不吃不喝,在秦國的朝廷上哭訴了七天七夜,最終秦國國君被他的誠意打動,出兵援救楚國。秦國和楚國的聯軍戰勝了吳國,而吳國國內也剛好發生了內亂,所以吳王闔閭撤出了楚國國都,昭王得以返回楚國國都。

過了很久,吳國又一次進攻楚國。楚昭王親自帶兵出征,不料得了重病。天空也出現了奇怪的現象,紅色的雲霞像鳥一樣圍著太陽飛翔。太史令對他說:“天象顯示您要有大的災禍,不過可以轉嫁到大臣的身上去。”聽到這話,大臣們紛紛表示願意代替大王承擔災禍。但是楚昭王擺擺手說:“大臣們相當於我的手腳,我把災難轉移到自己的手腳上難道能治病嗎?”

昭王病情越來越嚴重,他把幾個弟弟叫到自己麵前說:“我沒有什麼才幹,使得楚國接連受到其他國家的侮辱。現在我竟然能夠平靜地死去,已經非常幸運了。”說完,他要把自己的王位讓給大弟弟,大弟弟沒有答應;又要讓給二弟,二弟也沒有同意;最後又推讓給三弟,三弟連續推辭了五次才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不久楚昭王就在軍隊中去世了。

三弟對其他幾個兄弟說:“昭王病情如此嚴重還在考慮咱們幾個,絲毫沒有考慮自己的兒子,我當時答應他隻是為了安慰他,現在他去世了,我絕不能繼承王位!”最後他們選擇了昭王的兒子作為新一任國君。

(1)選自《史記·楚世家》。

(2)生不逢時:生下來沒有遇到好時候。舊時指命運不好。

石奢自縛求罪。(1)

如果你是一個主管刑罰的官員,當你看到犯罪的是自己的親戚,而周圍又沒有任何人證證明他的罪過,你會做出什麼選擇?石奢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石奢是楚昭王時候的大臣,官至相位。他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在執法過程中,對於有權有勢的人物,從來也不會阿諛回避,總是按照法律來判決。

可是這一次,他真的犯愁了。

一個天氣陰沉的下午,石奢到郊外去辦理公務。前方忽然閃出了兩個人影,他們正扭打在一起。猛然間,其中一個腳步踉蹌,軟軟地癱了下去;另一個一愣,丟下了手中的刀,倉皇向前跑去。石奢一個箭步衝上去查看傷者的傷情,用手探了一下鼻息,發現已經氣息全無了。

殺人償命,看到罪犯逃竄,石奢馬上追了過去。那個殺人犯是個老人,看到後邊有人追了上來,開始還跑得飛快,但是漸漸地便上氣不接下氣,最後腳步越來越重,最終跑不動了,隻好停下來站在那裏喘粗氣。

石奢從後麵扭住了那個人的肩膀,那人轉過頭來一看,兩個人都驚呆了!殺人的竟然是石奢的父親!他父親見到是石奢,滿臉驚恐:“孩子啊,我是一時生氣殺了人,不是故意的!現在我非常害怕也十分後悔,看在我把你從小養到大的情分上,你就饒了我吧!”父親環顧了一下四周,靜悄悄的,因為要下雨了,路上空無一人,他又對石奢說:“現在神不知鬼不覺,你就把我放掉算了!”

石奢的第一反應就是:“殺人犯法,即使是誤殺,也要判刑,這是國家的法律啊!”可是看到父親驚慌的神色,他想:“要是把父親押進大牢,雖然可以說是大義滅親(2),但始終是一個不孝的兒子啊!”

石奢站在那裏,左思右想,十分煩惱。最後,他長歎了一聲,流下了兩行眼淚,對父親說:“你快逃走吧!”父親聽了這話,慌慌張張地朝著樹林深處逃去。看著父親的身影消失了,石奢拖著沉重的步子回到了城裏。這一夜,他輾轉反側,始終沒有睡著。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讓手下人把自己捆得嚴嚴實實地來到楚昭王麵前。一見楚昭王,他就“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楚昭王大惑不解,上前就要扶起他:“你這是怎麼了?”石奢跪在地上不肯起來,語氣沉重地說:“昨天下午,我父親與人鬥毆殺了人。我麵臨著兩種選擇:抓住父親依法判刑,可這樣是不孝啊!還可以放了父親,這樣雖然是立下了孝順的美名,卻是對國君的不忠啊!對國君不忠,理應處死,請您判我不忠死罪!”

楚昭王聽完石奢的敘述,非常意外,沒想這個以剛正不阿聞名的人竟然也犯下了這樣的過錯;但是要處死石奢,他也確實於心不忍。於是楚昭王扶起了石奢,暗示道:“你父親殺人,你沒有追上,怎麼能治你的罪呢?”在場的人都聽出了這是昭王有意為他開脫。但是耿直的石奢說:“不是我沒追上父親,而是我親手放掉了父親。現在大王您赦免我的罪,是您的恩惠;但是作為臣子,我失職理應得到懲罰。”楚昭王見拗不過這個“強脾氣”,就說:“你先回去,這件事情過幾天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