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雄並起的戰國時期4
秦穆公求賢治國。(1)
秦襄公占領岐山以西的土地之後,秦國逐漸有了一定的實力,但是因為它處於偏遠的西部地區,所以東部的諸侯國並沒有把秦國放在眼裏,直到秦穆公出現。
秦穆公是一個胸懷大誌的人,他發誓一定要把秦國打造成一個強國。即位的第一年,他就親自率領軍隊打敗了茅津(今山西平陸縣西南)的戎人。雖然茅津人不多,但是麵積很大,所以這一場戰爭就讓秦穆公在東方諸侯中出名了。晉國國君十分看好這個極具潛力的人,就想把自己的女兒穆姬嫁給他,還讓穆姬帶了一群陪嫁的仆人一起上路。這些仆人大多是虞國的俘虜,因為前一年晉國剛剛消滅了虞國。仆人中有一個叫做百裏奚的老頭兒,因為不甘心做奴隸就逃跑了,結果卻被楚國人抓住了。
秦穆公對百裏奚的才華早有耳聞,在陪嫁的隊伍中找不到他,很是奇怪,最後才知道是被楚國人抓走了。秦穆公想用重金把他贖回來,一個大臣說:“如果用重金贖回,楚國就知道這不是個一般人,一定不會把他交給我們。”秦穆公想了一會兒,就派使者到楚國,對楚王說:“我國國君的陪嫁奴隸中有一個叫百裏奚的逃到了貴國,請您讓我用五張黑色的羊皮把他換回去。”楚國國君一看這個人這麼不值錢,還是一個70多歲的老頭兒,就很痛快地答應了秦國的使者。
百裏奚被帶回秦國後,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鐐銬,並設宴款待他。席間秦穆公一直為他倒酒添菜,他總是毫不客氣地接受,不過就是不說話。酒席散了之後,秦穆公恭恭敬敬地向他請教治國之理,他說:“我隻是一個亡國之臣,一個廉價的老奴隸,怎麼能與您討論這些呢?”秦穆公聽了,馬上正了正衣冠,跪拜道:“用五張羊皮把您換回來實在是為了不讓楚國起疑心不得已而為之,請您千萬不要放在心上。”百裏奚看到秦穆公求賢若渴的樣子,就原諒了他。兩個人一直談論了三天,秦穆公覺得和百裏奚很投緣,而且百裏奚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任命他做國相,管理國家大事。因為百裏奚是用五張羊皮換回來的,所以人們也調侃地叫他“五羊大夫”。後來百裏奚還向秦穆公推薦了蹇叔,說他的才能要高於自己,秦穆公聽了馬上任命蹇叔為上大夫。
秦穆公不僅重視人才,對百姓也非常寬厚。一次他非常喜歡的一匹駿馬跑丟了,他就派人去找。結果在一個叫做岐下村的地方找到了,不過已經被當地的村民捉住後殺掉吃了。負責找馬的人非常生氣,就想抓住他們治罪。秦穆公知道後卻說:“君子怎麼能因為牲畜而傷害人呢?我聽說吃過好馬的肉,要是不喝酒的話會傷害身體的。來人,拿些酒給他們喝!”這個村的村民都非常感激秦穆公。後來秦穆公與晉惠公在岐下村附近大戰,險些被晉惠公抓住,是這些村民組織起來幫助秦穆公轉敗為勝的!
秦國在秦穆公的治理下,對內招賢納士,富國強兵;對外開拓疆土,擴大外交,最終成為雄踞西方的大國。
(1)選自《史記·秦本紀》。
崤之戰。(1)
雖然秦穆公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君主,但是也犯過錯誤,這次錯誤讓三千人的軍隊全軍覆沒,三個將軍被敵人活捉。秦穆公是怎麼麵對這次錯誤的呢?
有一個鄭國人投靠了秦穆公,他說:“我是負責掌管鄭國國都城門的小官,如果秦國想要偷襲鄭國,我非常願意為秦國做個內應。”秦穆公聽了就非常想奪取鄭國的土地,於是就找來相國百裏奚和上大夫蹇叔,詢問他們的意見。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做!”秦穆公說:“為什麼呢?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啊!”百裏奚說:“鄭國與秦國之間的距離有一千裏,征戰的途中要經過好幾個國家。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地長途跋涉,這個行動怎麼能做到保密呢?鄭國人如果得到情報,做好準備,我們的行動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蹇叔補充說:“這個鄭國的小吏是一個來曆不明的人,根本不值得相信。他今天能夠背叛鄭國,明天也能夠背叛你。”但是秦穆公主意已定,擺了擺手說:“算了,你們不了解戰爭的奧秘,我已經決定了。”
秦穆公任命百裏奚的兒子百裏孟明為大將,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另一個將軍白乙丙為副將,調集了300輛兵車,讓他們擇日從東門外秘密出發。軍隊出發這天,百裏奚和蹇叔來到隊伍麵前,痛哭流涕。秦穆公很生氣地責問他們:“我剛要出兵,你們就來哭喪,這不是滅我軍士氣嗎?”百裏奚和蹇叔說:“大王請息怒,我們不是為了打擊士氣才哭的,隻是因為年紀大了,兒子要出征,如果回來晚了,恐怕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啊!”然後兩個人悄悄對自己的兒子說:“你們這次出征,真正可怕的是晉國。崤山(今河南省西部)一帶地勢險要,要是在那裏遭遇伏兵,必死無疑,你們一定要小心。”
軍隊出發去鄭國,必須要穿過晉國的領土。隊伍行進到滑地的時候,碰到一個叫做弦高的鄭國人。這個人本來是一個商人,帶著12頭牛到晉國販賣,看到浩浩蕩蕩的秦國軍隊,他害怕自己被殺,就撒謊說:“鄭國國君知道你們要來攻打鄭國,已經做好了迎戰的準備!現在特意派我送來12頭牛犒勞你們!”三位將軍一聽,犯了嘀咕:“鄭國已經知道我們要偷襲,還做好了準備,這場仗看來注定失敗。可是就這樣無功而返也太丟人了吧?”於是他們就順道打下了滑城。
但滑城是晉國的土地,而且晉文公剛剛去世,即位的晉襄公十分惱怒:“秦國欺人太甚!我父親剛剛過世,還沒辦完喪事就來進攻我,也太小看我了!我一定要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晉襄公把孝服染成了黑色,親自帶兵埋伏在崤山,隻等秦軍來自投羅網。秦軍一進崤山就中了晉軍的埋伏,戰車毫無用武之地,士兵死的死,降的降,全軍覆沒,幾個將軍也落入了晉國手裏。晉襄公本來想殺掉他們,後來還是晉文公的夫人文嬴,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兒為他們說了情,襄公才同意放他們回去。
三位將軍歸國的那天,秦穆公穿著喪服親自去郊外迎接他們,不但沒有責怪他們,還恢複了他們的官職,增加了俸祿。秦穆公哭著說:“因為我沒有聽從百裏奚和蹇叔的勸諫才有今日之辱啊!都是我的錯!你們要記著報仇雪恨!”
後來秦晉大戰,晉國大敗。秦穆公來到當年崤之戰的戰場,為戰死的將士修墳發喪,痛哭了三天,並且當眾作了自我檢討,讓大家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犯跟他一樣的錯誤。
(1)選自《史記·秦本紀》。
秦穆公霸西戎。(1)
西部的一些少數民族部落經常騷擾秦國邊境,所以秦穆公一直想要消滅他們。遺憾的是,穆公身邊沒有一個了解西戎的人,這可怎麼辦呢?他稱霸西戎的大業還能完成嗎?
秦國的西部邊境上,有很多少數民族部落,其中最大的一個被戎王統治著。這個戎王雖然時不時地派人到秦國搶劫財物,但是對秦國文化卻非常向往,為了向秦國學習,他專門派了一個使得到秦國取經。
這個使者叫做由餘,祖先是晉國人,早先因為逃難到了戎狄(2),所以既會講戎人的語言,也會講秦、晉等中原國家的語言。
聽說少數民族首領派使者來訪,秦穆公非常高興,盛情款待了由餘。隨後,又向他展示了秦國豪華的宮殿和豐富的糧食珠寶。由餘看完後,並沒有表現出欣喜的樣子,反而對秦穆公說:“這些東西好是好,可是如果是鬼神幫您做了這些,就太勞累鬼神了;如果是老百姓來做,就苦了老百姓了。”秦穆公聽了很佩服他的遠見卓識。
秦穆公問由餘:“我們中原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製度和法令,但就算這樣還是會出現叛亂。少數民族沒有這些政策,怎麼來治理國家呢?”“大王有所不知,”由餘笑著回答,“其實這些製度和法令是中原大地經常發生戰亂的原因。遠古時代,黃帝製定了禮樂製度,並且以身作則,但是也隻能算是小治,後來的君主一代比一代糜爛奢侈,紛紛建立嚴苛的製度來監督和懲罰下麵的民眾,民眾承受不了就會指責君王無情無義。這樣一來,積怨越來越深,最終上下相爭,導致互相殘殺,兩敗俱傷。而在戎國,沒有這樣那樣的監督和懲罰條例,君主對待百姓非常仁慈,百姓對待君主則非常忠心,所以君主治理一個國家,就像管束自己一個人一樣,不需要那麼多的條款,這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啊!”
秦穆公聽了更加佩服他,又為由餘不是自己的臣子而擔心。他對內史廖說:“鄰國擁有這樣的人才,這是我們國家的禍患啊!你說應該怎麼對待他呢?”內史廖為秦穆公出了個主意:“戎王居住在偏遠的地方,沒有聽過我們的歌舞樂曲,我們不妨送他一支樂隊和幾個美女,讓他沉迷其中。同時我們留住由餘,盡量拖延他回國的期限,這樣戎王就會懷疑他。兩人之間有了隔閡,我們就可以遊說由餘到秦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