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巧計建湘軍(5)(2 / 2)

寫到這裏,曾國藩想起自擔任團練大臣後在長沙受的屈辱,又想到來衡州後的白手起家,不但步履維艱,還得到無數的譏諷嘲罵,他不禁眼眶濕潤,繼續寫道:“湖南官員不理解我,給我難堪,皇上您也不理解我,非讓我出兵自取其辱,一旦我兵敗,必會被人唾罵至死。身死卻不能報效國家,一想到這裏,我在大半夜都能哭醒。希望皇上能理解我的進退兩難境地,不要逼我出軍,要不了多久,我羽毛一豐,定會建下破天荒之大功,以報聖恩。”

鹹豐被這封信感動了,不再催他出軍,同時還安慰他:“成敗利鈍固不可逆睹,但你心可昭日月,並非隻有我知。”

曾國藩收到鹹豐的信後,當著湘軍將領們的麵,嚎啕大哭,拿著信給眾人觀看,哽咽著說:“皇上真是憐憫我等啊,皇上萬歲!”

皇上在遙遠的北京憐憫他,解決不了他眼前的麻煩。麻煩來自王錱,王錱向他發出了挑戰。王錱是湘軍的元老級人物,開始和曾國藩合作時很融洽,王錱才能出眾,雄心勃勃。曾國藩當初在長沙時見人就誇王錱誌大才高,前途無量。

王錱雖然雄心勃勃,但胸有主張,他是理學家羅澤南的弟子,深深懂得規矩的道理。他本來和曾國藩的關係不錯,可自到衡州後,關係漸漸惡化。曾國藩來衡州是打著為江忠源練兵的旗號,但很快王錱就發現,曾國藩是在為自己練兵,他要建一支曾家軍。

鹹豐第一次催曾國藩增援湖北時,王錱就鼓動曾國藩出兵,曾國藩死都不出。太平軍很快攻占漢口、漢陽,長沙人心浮動。湖南巡撫駱秉章也寫信給曾國藩,要他來長沙協防。曾國藩理都不理,王錱拍案而起,帶著他的那一營五百人從衡州奔回長沙。一到長沙,王錱就大肆招募士兵,將他的一營擴充到三千人。

駱秉章對此大力支持,因為長沙兵力不足,又指望不上曾國藩。曾國藩卻很不高興,因為王錱招募士兵的事並未向他彙報。但他隱忍不發,不久後,在新任湖廣總督吳文鎔的左右周旋下,太平軍退屯黃州,長沙局勢緩和下來。曾國藩馬上去信責備王錱,“你名義上算是從前大團的人,在衡州咱們也建立了上下級關係。你在長沙招募士兵,卻不向我報告,是何道理?我現在鄭重告誡你,我在湘軍裏給你留了三個營的空額,你迅速帶你的人回來。”

王錱氣得怪叫:“三個營就才一千五百人,你這是要我裁撤一半兵力啊。我回去你個鬼啊。”

曾國藩見王錱毫無動靜,又去信說,“你的士兵必須減員,選出三個營長來,不必你指揮,指揮權由組織決定。另外,你速來衡州參加會操,開出一份名單,把不肯來的人寫上,以後我不會要他們了。”

王錱繼續生氣,且拒絕回信曾國藩。曾國藩矢誌不移,意誌頑強地給王錱寫信。1854年2月,徹底搞定鹹豐的催促後,曾國藩決定和王錱攤牌:“咱們奉朝廷之命,興君子之師,章程必須劃一,怎可參差錯亂,各立山頭。你如果要立山頭,別打著湘軍的旗號。”這封信仍未得到回音,曾國藩怒了,派出四名將領去接替王錱的四個營軍官職務,同時命令王錱隻統帥一營。

王錱這回不生氣了,反而對曾國藩的一廂情願大笑不已。曾國藩看著狼狽而回的被派去的四名軍官,惱羞成怒地給駱秉章寫信,夾槍帶棒地說:“王錱這廝反了,背後肯定有人撐腰。我把話放這裏,您如果同意他歸我督帶,就必須受我節製。倘若他不想受我節製,您又命令不了他,那我在此宣布,湘軍從前不曾,現在不曾,將來也不會有王錱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