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湘軍首勝(1)(3 / 3)

駱秉章慌問曾國藩:“計將安出?”

曾國藩沉思許久,回答:“攻寧鄉。”

說這三個字時,曾國藩臉上充盈著高度自信的光芒。駱秉章忙吩咐下去,預備慶功宴。但慶功宴沒有吃成,前去攻寧鄉的一部湘軍在半路上遭到太平軍的伏擊,該部湘軍頭領當場殉職。僥幸逃回的湘軍哭爹喊娘,長沙城裏再度沸騰。

駱秉章哭喪著臉說:“想不到湘軍的戰鬥力如此吊詭。”

曾國藩羞愧萬分,正當他手足無措時,突然傳來天大的好消息:太平軍石祥禎兵團從寧鄉、湘陰、嶽州突然撤兵,退向了湖北腹地。

曾國藩震驚當場,這就叫得來全不費工夫。長沙城又沸騰起來,慶祝湘軍不發一槍一彈就收複了寧鄉、湘陰和嶽州。

石祥禎兵團為何突然撤軍,原因就在那支被滅的湘軍兵團身上。石祥禎雖然設下詭計,伏擊了那支湘軍,但那支湘軍的裝備和戰力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石祥禎自參加革命以來,從未遇過勁敵,今日一遇,不禁兩股戰栗,又不知從哪裏聽到湘軍有十萬人馬到來的消息,所以大叫一聲,撒腿就撤。

駱秉章興趣陡增,和曾國藩商議軍事計劃。駱秉章的意見是,讓王錱兵團和曾國藩湘軍同時進入嶽州。曾國藩和王錱有私怨,所以不想和王錱共事。駱秉章沒有辦法,隻好命王錱兵團先進嶽州鞏固,曾國藩隨後就到。

曾國藩還沒到嶽州,1854年3月30日,太平軍林紹璋兵團突然出現在嶽州城下,這是太平軍西征軍最能打的一支部隊,所以王錱在嶽州城守得異常艱苦。嶽州城三麵臨陸,一麵靠洞庭湖。在王錱的苦苦盼望中,4月7日,曾國藩的艦隊才慢悠悠地出現在了洞庭湖之上。

王錱在炮火中對著曾國藩的艦隊破口大罵,斥責他為何來得這麼晚。人啊,就是不知足,倘若他了解內情,就會對自己的行為深深愧疚。曾國藩根本就不想來。原本他就和王錱有私怨,又聞聽圍攻嶽州的太平軍戰力強大,特別擔心去解救嶽州如同肉包子打狗,所以他在離嶽州幾十裏的南津駐足觀望。

陳士傑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對曾國藩見死不救大惑不解。他說:“自太平軍造反以來,政府軍始終處於敗地,原因之一就是各自為政,大家都見死不救。您和王錱有私怨不假,可您和大清江山社稷有什麼恩怨?”

曾國藩拉下臉:“這支太平軍太厲害,恐怕救也白救,嶽州城不能保也。”

陳士傑說:“沒有讓您救嶽州城啊,你隻需把艦隊開到洞庭湖上,對著太平軍陣地放它幾炮。趁太平軍慌亂之際,王錱和他的人就能縋城逃走。這是一箭雙雕的計策,一來,大家都看到你拯救了王錱;二來,順便讓艦隊來場真的演習。”

曾國藩一拍大腿:“這真是好主意,來啊,把艦隊開進洞庭湖,離岸千萬要遠些,別讓長毛賊的炮打到我們。”

長毛賊的炮打不到他曾國藩,他的炮自然也很少打中長毛賊,所以當時的場景是,戰場上炮火連天,烏煙瘴氣,但沒有人死傷。在這漫天飛塵中,王錱大喊一聲:“縋城。”千餘人從城上縋下,逃上了曾國藩的戰船,曾國藩一聲令下:“撤。”

如長龍般的艦隊就這樣搖搖晃晃地一路逃回了長沙,嶽州城重新被太平軍占據。一回到長沙,曾國藩就受到了鋪天蓋地的刁難和責罵。

長沙百姓說,這支部隊中看不中用,全是花架子。

布政使(主管民政的副省長)徐有壬和按察使(司法部長)陶恩培自曾國藩搖頭擺尾地進長沙城那一刻起,就憋了一肚子氣,現在終於有機會發作出來。

二人對駱秉章說:“這個什麼狗屁湘軍有名無實,不必看其他,隻看曾國藩那副哭喪的臉就知道它不是打仗的料,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就地解散它。”

駱秉章召開長沙城高級幹部會議,大部分人都主張解散湘軍。駱秉章長籲短歎說:“你們哪裏知道我的難處,如今長沙城內沒有兵力,隻有曾國藩的湘軍,倘若將其解散,長沙城就是危在旦夕。”

眾人都不說話了,駱秉章又無可奈何地補充了句:“況且,你們誰有本事解散曾國藩的軍隊?”

這是事實,曾國藩的湘軍可不是隨便就能解散的,即使皇上親自駕到,解散起來也沒那麼容易。

雖然大家都對曾國藩和他的部隊很有意見,但不能解散是肯定的。曾國藩找駱秉章談心,駱秉章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曾國藩解釋說:“這次出師不利有原因。嶽州之戰前三日,起了一場大風,戰艦有所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