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秉章冷冷地回道:“那場大風真夠大的啊,不過你的戰艦連一場大風都抵擋不住,如何抵擋長毛賊的大炮?”
當時二人正在曾國藩的戰艦上談話,說到這裏時,一陣風吹過,駱秉章煞有介事地站起來說:“快,起風了,小心你的戰艦。”
顯然,這是對曾國藩莫大的譏諷。曾國藩沒有怒氣,隻有一股子不知名的邪氣,卻不知該向哪裏發、怎麼發。
有機會的,曾國藩的腦海裏總會突然跳出這句話。他看向長沙城裏,那裏正有人談論他的恥辱,談論他那支不堪一用的湘軍。
他在戰艦裏來回踱步,思考著該如何把這通邪火淋漓盡致地發泄出來。
第一次自殺
太平軍給了他機會。就在曾國藩退回長沙不久,林紹璋兵團突襲了長沙和衡陽之間的湘潭,一戰而成。由此,太平軍切斷了長沙的後路。很快,又攻取寧鄉、湘陰,對長沙完成了鉗形包圍。
駱秉章去曾國藩的戰艦和曾國藩相見,單刀直入:“現在形勢隻能靠你,你要做出點樣子來給湖南人看看。”
曾國藩激動得雙手直顫,要去握駱秉章的手,表示決心。駱秉章一轉身走了,走出大門前,駱秉章突然停住,回頭說:“左宗棠來了,就在城裏。”
這條消息已提不起曾國藩的興奮點,他現在最迫切要做的就是召開會議,和大家商討緊急對策。
會上有兩種意見:一是全力固守長沙,二是對太平軍實行反攻。
曾國藩說,“我比較同意全力固守長沙,他手下的謀士們極力反對。”李元度說:“固守長沙是入城受困,況且,現在的情形,咱們能否進得了長沙城還是問題。”
曾國藩悚然:“是啊,長沙城裏反對湘軍的聲音太震耳。”他急忙點頭說,“看來隻有對長毛賊實行反攻。”
但反攻的反擊點應該選哪裏呢?湘軍將領們提出三個地點:靖港、寧鄉、湘潭。
眾人討論了大半夜,終於確定了反擊點:湘潭。這反擊點選擇得相當高明,湘潭在長沙和衡陽之間,如果成功,那長沙之圍不戰自解;如果失敗,那可以輕鬆退到衡陽,保存實力。
計劃一旦製定,曾國藩立即執行。可就在起兵去湘潭的那天夜裏,曾國藩的厄運來了。幾個長沙鄉團成員跑來找曾國藩,希望他能進攻靖港。
曾國藩問原因,這幾個長沙鄉團成員就滿嘴跑起了火車。他們說,靖港敵營中守軍不過一百餘人,防禦力量非常薄弱,完全有把握把他們殲滅。
曾國藩搖頭說:“你們恐怕不知道,但我知道。林紹璋那賊把戰艦分布在臨資口、樟樹港、靖港、銅官渡一帶,水陸重兵都集結在靖港,港外環列戰船,岸上修築了炮壘,那是個易守難攻之地,你們這不是讓我去送死嗎?!”
幾個長沙鄉團成員提高了嗓門忽悠曾國藩:“他們真沒多少人,我們實地考察過。而且我們還偷偷地搭建了浮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曾國藩搓起雙手,貪小便宜的心理萌發。他慌忙“格物致知”,最後“格”出了“知”:雙管齊下,湘潭和靖港一起打!
特別要命的是,曾國藩決定親自去指揮攻打靖港的戰役。李元度不建議曾國藩這樣做,他的意見是,不能兩個拳頭同時出擊。
曾國藩並非是心血來潮,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取靖港,就可阻止太平軍對長沙的正麵進攻,同時還起到牽製湘潭太平軍的作用。這是上上策,但李元度問道:“如果失敗了呢?”
曾國藩大搖其頭說:“不可能失敗,你沒聽那幾個鄉團成員說靖港的情況嗎?”
1854年4月28日,他從攻打湘潭的湘軍中抽出戰艦四十餘艘、士兵八百餘人昂首闊步奔向靖港。命運待曾國藩極不公,當他的艦隊走到離靖港20裏的白沙洲時,突然一陣西南暴風陡起,水流迅速湍急,戰艦不能自製,順風向靖港如沒頭蒼蠅般的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