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拿到曾國藩的上書,皺眉不解。他有點看不明白,於是問身邊的人:“曾國藩向來標榜誠意,你們覺得他這字裏行間是真情實意嗎?”
有人站出來說:“前段時間風傳,曾國藩以一在籍紳士,短短時間就湊齊了一支軍隊,可見能力強大,誌氣也不小。如今他打了這樣大一個勝仗,咱們要小心啊。”
鹹豐皇帝“呸”了那人一口:“你這種人真是犯賤,羨慕嫉妒恨,搬弄是非,見不得別人好。曾國藩能有什麼別的心?不過他這封信倒是很不誠意,他是否有罪,我做皇帝的說了算。他憑什麼耍這種小聰明?!”
鹹豐耍起小聰明來比曾國藩厲害十倍,所以他采取“大棒加胡蘿卜”來對付曾國藩。他必須要讓曾國藩知道,在他麵前耍小聰明是自尋死路。做他鹹豐的臣子,無論你有多能耐,老實本分、以誠為本是基礎。
第一大棒:下旨訓斥曾國藩,你是不是昏頭了?你的罪固然很大,總要聽朕的處分,豈有自己給自己定罪的道理?我覺得你有這種想法時肯定是心如飄萍,漫無定見也。
第二大棒:你既然有自知之明,說自己有罪,那我就革了你的禮部侍郎職務,趕緊戴罪立功,剿滅叛匪。
第三大棒,最嚴厲。鹹豐把曾國藩的手下塔齊布升為湖南提督,統轄湖南全省軍隊,這無疑是把塔齊布淩駕到了曾國藩之上。
慶幸的是,塔齊布從無二心,始終聽命於曾國藩。
揍了曾國藩三大棒後,鹹豐又給了曾國藩一根胡蘿卜:朕賞你獨立奏事的權力,你要珍惜,不可等閑視之。
事到如此,曾國藩哪裏還敢等閑視之。他上奏疏說,自己感激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發誓必殲太平軍,保衛大清江山萬年不倒。
和鹹豐皇帝過招之後,曾國藩把注意力集中到湘軍上。他認真總結了嶽州、靖港和湘潭三次戰役的經驗教訓,最終認定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功罪不清、賞罰不明。要扭轉這種情況,必須從明晰賞罰、嚴肅軍紀做起。
曾國藩一想到在靖港之戰中,那些士兵不顧其命令衝過令旗的場景時就氣得渾身發抖。這種士兵在湘軍中不勝枚舉,無組織無紀律,心中隻有自己的狗命,根本沒有統帥的軍令。他根據各營在這幾次戰鬥中的表現,把一些沒有奮勇向前的士兵全部解職。
留下來的都是敢打敢拚的士兵,曾國藩又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他們知道世上的確有軍紀這回事。如果你不拿軍紀當回事,那我曾國藩就不把你們的命當回事。你們既然想在湘軍中闖出一片天下,那就必須唯我曾國藩馬首是瞻。要想追隨我曾國藩升官發財的,必須為我賣命,不允許任何人濫竽充數。
同時,曾國藩注意到了自己的弱點,那就是優於謀劃,拙於指揮。所以他在指揮係統上做了很大的改革。從前,湘軍的編製最高一級為營,曾國藩直接指揮營。現在,營以上設立統領,統帥兩營或數營。這些統領就是團長、旅長。有了這樣的編製,使得湘軍的兵力更容易集中,容易適應戰陣形勢的變化。
最後,曾國藩花大價錢購買了更多的西洋炮。在湘潭之戰中,正是因為西洋炮的威力才取得了勝利,曾國藩自此後深深地迷戀上了大炮,這也是湘軍後來能擊敗太平軍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原因。
經過一番翻天覆地的整頓後,曾國藩的湘軍脫胎換骨,這就是長沙整軍,它是湘軍貨真價實成為一支軍隊的開始,也是曾國藩逐夢的開始。
然而,天將降大任於曾國藩,非和他作對不可,必要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讓他咬牙切齒找不到北。
曾國藩接下來的命運,坎坷得使人忍不住要為他哭盡一生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