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竟敢不走揚州路(1 / 1)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做人寧可收斂一下,也不可鋒芒畢露;寧可隨和一點,也不可自命清高。

在隋文帝時,薛道衡曾與晉王楊廣一起伐陳,楊廣對薛道衡的文才極其愛慕。有一次,薛道衡被人彈劾在朝中結黨,被除名,處以流放嶺南。當時晉王楊廣正坐鎮揚州,聽說這件事後,就秘密派人到長安通知薛道衡,讓他取道揚州到嶺南,等他到了揚州,就上奏皇帝,把他留在揚州幕府中。但薛道衡討厭楊廣的為人,就沒有走揚州路,而是走了江陵道。從此,楊廣對薛道衡懷恨在心。

後來,楊廣奪取帝位,是為隋煬帝。薛道衡從地方上回到京師,寫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頌》奏上。隋煬帝看了以後,惱羞成怒,對大臣蘇威說:“道衡至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魚藻》是《詩經》中的一篇,據《詩序》講,此詩通過歌頌周武王而譏刺周幽王。

隋煬帝豈能容忍別人把自己和周幽王聯係在一起,由此便產生了殺害薛道衡之心。

當時,薛道衡的朋友司隸刺史房彥謙勸薛道衡杜絕賓客,以求保全,但薛道衡卻不以為然。有一次,朝臣們在一起討論新令,爭論不已,薛道衡就說:“向使高穎不死,令決當久行。”高穎在楊廣與楊勇爭奪太子之位的鬥爭中站在楊勇一邊,被楊廣誅殺。

薛道衡公然講崇敬高穎的話,隋煬帝豈能容忍。當時正是好大臣裴蘊擔任禦史大夫,他知道煬帝討厭薛道衡,就上奏彈劾。,隋煬帝卻覽奏大喜,稱讚裴蘊說:“公論其逆,妙體本心。”下令將薛道衡逮捕審訊,沒有實據,最後逼令自盡,天下大冤。

正如洪應明在《菜根譚》一書中所說:“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做人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不可顯得太聰明,這就是做人的一大法寶。

這樣試試看:糊塗是福,有時候糊塗一點生活也就容易一些。

改變一下做事方式,朋友有錯誤,誠懇地給他提意見。

長輩我們都很尊敬,隨和一點才行,服從也是應該的。

富有才華是每個人都羨慕的,不要自恃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