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目瞪口呆的蘇東坡(1 / 1)

聰明反被聰明誤。

寧可懵懂而聰明,不可聰明而懵懂。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天資聰穎,過目成誦,出口成章,被譽為:“有李太白之風流,勝曹子建之敏捷。”

蘇東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任滿回京。便前往宰相府。此時,王安石正在午睡,書童便將蘇軾迎入東書房等候。蘇軾閑坐無事,見硯下有一方素箋,原來是王安石兩句未完詩稿,題是詠菊。

詩是這樣寫的:“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在蘇東坡看來,西風盛行於秋,而菊花在深秋盛開,最能耐久,隨你焦幹枯爛,卻不會落瓣。一念及此,蘇東坡按捺不住,依韻添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待寫下後,又想如此搶白宰相,隻怕又會惹來麻煩,若把詩稿撕了,不成體統,左思右想,都覺不妥,便將詩稿放回原處,告辭回去了。第二天,皇上降詔,貶蘇軾為黃州團練副使。

蘇東坡在黃州任職將近一年,轉眼便已深秋,一日忽然起了大風,風息之後,後園菊花棚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東坡一時目瞪口呆,半晌無語。此時方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不由對友人道:“小弟被貶,隻以為宰相是公報私仇。誰知是我的錯了。

切記啊,不可輕易譏笑人,正所謂經一事長一智呀。”

蘇東坡乃一代文豪,隻因恃才傲物,口出妄言,竟三次被王安石所屈,從此再也不敢輕易譏誚他人。蘇東坡尚且如此,而那些才不及東坡者,更應謹言慎行,謙虛好學。

這樣試試看:一個人如果讀不盡天下的書,參不盡天下的理,就不要耍小聰明了。

自己是否耍小聰明而忽略了許多關鍵的細節。

踏踏實實地做事,不總想著能減就減,能省就省。

做個真正聰明的人,遇事從全局考慮,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