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五代,遼、宋、夏、金、元)(11)(1 / 2)

理學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屬於第二性的。關於宇宙萬物本原的問題,明顯是吸收了道家的思想。道家認為萬物本原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國有四大,天大、地大、王大、道大,一切都是由道來生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現在理學家說理才是宇宙萬物之本源,把本來分離的“道”和“理”,攪和攪和,混合成了道理。

然後,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認為人欲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這明顯吸收的是佛,佛不就是教你看破放下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家就教你去掉妄想,去掉執著,七情六欲全都當沒有,放下,四大皆空,六根清淨,你就能成佛。朱熹說人欲之私皆不能有,都要放下才能順應天理,那怎麼成?你不能娶美女當老婆,要看破一切,娶個不男不女的才能順天理?況且,你想要把自己去人欲的觀點告訴別人,讓別人都接受這個,這種行為本身就構成了一種人欲,等於朱熹自己也做不到,那別人不是更難嘛。

無論如何,理學家還是通過借用道家、佛家的理論,成功創立了新的儒家。儒學本來是治身的,你用它治世,有點兒太理想化。儒家講一個人要正心誠意,然後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所有的欲望都是罪惡的、可恥的,貪圖物質享受,功名利祿,是可恥的、罪惡的。很像歐洲文藝複興之前,教會推行的禁欲主義,但推行禁欲的目的是讓底下人禁欲,讓你存天理滅人欲,上麵該怎麼著還怎麼著,皇上不能滅人欲,這叫為統治階級服務。

儒家講修齊治平之學,你這個人要能做到這一點,那你非常了不起,問題是我做不到這一點,沒有什麼東西來製裁、約束我,完全靠我自身的約束力。不像歐洲人有法律,總統犯法也要辦了。咱們這兒,當官的沒人管你,要靠你自身的自製力,你作為官員應該是百姓的楷模。但也隻是應該,實際上背地裏幹壞事還是沒人知道。這麼一來,理學思想對於當時明清那個時代的中國,特別是對經濟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但是,你說理學是不是一點兒好處都沒有,也不能這麼講。它畢竟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優秀的部分,人如果真的能克製自己的私欲,做到正心誠意、修齊治平,那對你身邊的人和對全人類都有好處。民國的時候,中學的校歌是這麼唱的:“將來治國平天下,全靠吾輩。”現在基本上沒人關心這個了,家國天下誰關心?隻顧自己高月薪。上大學的目的是為祖國?別開玩笑了,這麼多年也就周總理說過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被某些人笑他愣。我說你們現在念書要好好念,將來才能報效國家,你們一定會樂,覺得我腦子飄拖鞋了。搞什麼搞,讀書還不是為自己。爸媽都這麼教育,你好好念書,將來才能賺大錢。自己就更加現實,我讀書就是為了招聘的時候人事部一拿到我的簡曆就掉下巴,明天你來上班,就為這個。人不能這麼幹,要都這麼自私,人才就全出國不回來了。所以理學對今天並非一點兒積極意義沒有,他還是教人要有知識分子的氣節和誌向,最終還是要為了天下。

這個時期文學最主要的成就是詞。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各個時期文學的代表。南唐後主李煜是五代時的詞人。詞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分豪放和婉約,以婉約派為主。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詞裏,絕大多數屬於婉約派。因為流行歌曲不就是生命與愛情兩大永恒的主題嘛。唱愛國的也有,《北京歡迎你》,但那不占主流。詞言情,詩言誌。所以古人認為詞為豔科,尤其很多婉約詞,屬於反動黃色歌曲。李煜的詞很多也是這樣的,他被宋軍包圍在南京,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包圍的時候怎麼解脫啊,整天填詞。他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我不會打仗你就欺負我吧。“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看他就那麼大點兒出息,垂淚對宮娥。祖宗江山毀在手裏,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黎民百姓嗎?當然,他的詞比以前詞人的詞寫得強多了,以前都是男男女女的事。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裏麵提到李後主的時候說,詞的意境乃大,由伶工之詞變成文人士大夫之詞。他雖然也是亡國喪家,又是婉約,但是很有豪放的意識在裏麵,後來寫成“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