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五代,遼、宋、夏、金、元)(11)(2 / 2)

宋朝是詞這種文學形式最發達,最繁榮的時候。宋詞的繁榮,一個原因是由於經濟的發展,商業和城市的繁榮,市民隊伍的擴大。中國古代文學形式當中,詞應該是適應市民需求的,也就是說跟後世的明清小說一樣。詞是通俗歌曲,它勢必要適應市民的需要,市民就需要生命與愛情的永恒主題。當然人家這個通俗歌曲是通俗,今天的歌曲是俗、不通。

另一個原因是宋代的矛盾尖銳,宋詞正好用來表現愛國精神,所以詞在宋朝才能發展出豪放派。蘇軾就是豪放派的創始人,詩是言誌的,詞是言情的,蘇軾拓寬了詞的路子,以詩入詞。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意境和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差不多。其實李後主的時候,詞的意境就大了,到蘇軾就更了不起。跟他相對的是婉約派,主要代表是柳永,《雨霖鈴》裏“寒蟬淒切”那主兒。柳永本來已經考中了進士,宋仁宗一看他的名字,就問:莫非填詞之柳三變乎?回答說正是,就把他一筆勾銷了,名字邊上批四個字:且去填詞。你整天寫這些淫詞豔曲,讓你做官有失朝廷的體麵。柳永就更加放浪形骸,老子奉旨填詞,最後貧病無醫,還是妓女湊錢埋葬了他。過去老師行業供奉的祖師爺是孔聖人,練武的供關雲長或嶽鵬舉,唱戲的供唐明皇,妓院裏供柳永。

女詞人李清照屬於婉約派,成就很高。她正好經曆了亡國喪家之痛,靖康之變,多年收藏的古董全都毀了,丈夫也去世了。所以她寫的詞都是“淒淒慘慘戚戚”的,令人不忍卒讀。

辛棄疾是豪放派,所以豪放派又叫蘇辛派。辛棄疾當年是北方抗金義軍的領袖,帶著一萬多人投奔南宋,一曲《鷓鴣天》,令人欷歔不已。“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仆姑。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他也是畢生壯誌難酬,一心想著恢複中原,收複失地。奸相韓侂胄北伐,拉大旗作虎皮,讓辛棄疾做參謀長,老頭兒特高興,夜裏喝高了:“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我終於有報國的機會了。結果北伐失敗,韓侂胄腦袋都被送到金國,老頭就鬱悶死了。

豪放詞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影響非常大。南宋愛國文人中最著名的還有一個叫陳亮的,跟陸遊、辛棄疾齊名。他有一首叫《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的詞: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隻流東?且複穹廬拜,會向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南宋朝廷,自與金簽訂了和議以後,常怕金以輕啟邊釁相責,借口複又南犯,因此不敢作北伐的準備。每年元旦和雙方皇帝生辰,還按例互派使節祝賀,以示和好。雖貌似對等,但金使到宋,敬若上賓;宋使在金,多受歧視。故南宋有誌之士,對此極為惱火。

淳熙十二年(1185年)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字德茂)以大理寺少卿試戶部尚書銜為賀萬春節(金世宗完顏雍生辰)正使,陳亮作這首《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為章德茂送行。“大卿”是對他官銜的尊稱。“使虜”指出使到金國去。宋人仇恨金人的侵略,所以把金稱為“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