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浪淘沙,滄桑巨變(明清)(7)(1 / 3)

明清時期,商業還是比較繁榮的,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中國有兩大商幫組織:晉商、徽商,他們把貨物販向全國。晉商一直到恰克圖,跟俄羅斯做買賣。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最大的商貿城市。這說明中國的商業還是跟政治靠得近,政治中心也是商業中心。當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興起。原來就是一個小村,因為工商業發達,慢慢變成了市鎮,這種趨勢明清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這些都是中國對內經濟的特點。對外,清政府實行閉關。

其實中國古代一直是非常開放的。明朝因為倭寇猖獗,開始閉關鎖國。中國閉關也就是四百多年,以前都是對外開放的。宋朝最喜歡外國商人來,宋高宗說:“廣南市舶,利入甚厚,提舉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來,動得百十萬緡,皆寬民力也。”皇上說外商一來,咱動不動就掙個百八十萬,減輕百姓負擔。所以,廣南的海關關長要用好了,讓他幹的時間長一些,給咱多掙銀子。北宋那麼點兒疆土,收入是明朝的十倍,南宋還是明朝的六倍,錢哪兒來的啊?有人說,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那個時代產生的。

閉關鎖國的意思是禁止國人出海,限製外商來華。中國人絕對不允許出海,出海就是漢奸。你家親戚從海外給你寄封信來,完了,你有特務嫌疑。放在今天,特別高興,拿著到處顯擺去。中國人出海了就是刁民,不許還鄉,還鄉就處死。外商來華之後隻能去廣州。洋人來中國最需要的產品就是茶葉,茶葉主要產在福建,要是從福建直接裝船出海多省事啊。不行,人挑馬馱,翻過五嶺,來到廣州,再從廣州出海,那茶葉就爛了,成本一下子就高上去了。後來洋人在五口通商的時候弄了一個福州,就是想在那地方趕緊把茶葉運走,那多便宜啊。

這樣一來,造成了中國跟世界的隔絕。越強大的時代,對外就越開放;越落後的時候就越封閉。越強大的國家越對外開放,因為充滿了自信,讓洋人來看中國,天朝上國,就是有錢!

孫中山先生推翻清朝的時候,支持者裏麵相當大一部分是華僑。要說華僑在海外,跟清朝應該沒有那麼深的仇。可是人在海外,才知道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罩著你,有多給力!華僑在國外謀生,本國政府太不拿他們當回事了,不但不拿他們當回事,還拿他們當叛徒、漢奸。

西班牙人占了菲律賓,菲律賓華人起義了。西班牙的總督下令屠殺,前後殺了兩萬多華人。西班牙總督嚇壞了,他就派人渡海去見明朝兩廣的地方官通報這件事,對不起啊,我們殺錯了,這件事咱們能不能商量商量?我們賠錢。結果這件事報過去之後,一年多沒回信,西班牙總督惴惴不安。一年多之後,中國朝廷聖旨到,賞賜西班牙總督兩萬兩白銀!你不是殺了兩萬多中國人嗎?賞你兩萬兩白銀!他們都是天朝的叛徒,都是漢奸。不是漢奸你跑出去幹嗎?你殺他們,乃為天朝除殘去穢也,幹得好,殺一個獎一兩白銀。

人在海外,祖國不但不保護他們,還助紂為虐,這朝廷我效忠個啥勁兒?馬來西亞最大的華人墓園——三寶山墓園,有很多墓碑上刻著皇明萬曆××年,皇清嘉慶××年,都是用中國紀元,還是以中國為祖國。我是大明、大清的臣民,隻不過我們那個地方不好活,隻能到這裏來謀生,這邊地廣人稀,氣候溫和,好養活人。但是,我的祖國是中國,可是我的祖國這麼對待我,我能不想推翻這個朝廷嗎?

10.別砌牆了,咱們互市吧

明長城,萬裏長

明清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時期。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特點,第一是中央同邊疆地區的關係空前加強,中原王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主要是蒙古、新疆、西藏、東北、台灣;第二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最終形成,版圖最終奠定。

1368年,朱元璋繼皇帝位,派大將徐達領兵北取中原,當時朱元璋發表的討元檄文裏麵有這麼兩句:“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你要是聽我的,你就在中國待著,不聽我的,就自竄塞北。這等於對元朝網開一麵,你願意走你就走吧。元朝的末代皇帝順帝妥帖睦爾率文武百官出大都建德門北逃,逃到元上都,後來在應昌病死。他的兒子愛猷識理答臘繼位,又當了8年皇帝,這就是元昭宗,昭宗死後傳給平宗。蒙古人被明朝趕走之後,元朝的帝位還往下傳了六代,有30多年時間,曆史上稱為北元。北元第六代皇帝被人家幹掉了,這是他們特別擅長的事。然後這幫人就開始搶椅子,回到了成吉思汗統一以前的狀態。但是蒙古一直有一個至少是名義上的大汗,元朝的國號也一直保留著。元朝皇帝本身就是雙重身份,對中國人來講是元朝皇帝,對蒙古人來講是蒙古大汗,必須由成吉思汗後裔出任。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出任大汗一直到皇太極時代,最後的第35代蒙古大汗——林丹汗是被皇太極消滅的。黃金家族傳了四百多年的汗位,到此才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