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不好意思,請你出局
兩政敵的共同選擇
1926年底到1927年初,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席卷大半個中國,全國反帝愛國情緒不斷高漲。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和兩湖農民運動的發展,進一步把國民革命推向高潮。共產黨與國民黨因為有了共同的敵人走到了一起。北伐即將勝利時,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製造了“四一二”政變,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與武漢汪精衛國民政府相對抗。
在大革命進行中,國民黨右派不斷企圖同共產黨決裂,蔣介石在1926年發動了“中山艦事件”[5],製造“整理黨務案”[6],不斷打擊共產黨人,始終不放棄清黨。在國民黨內,除了少數中間派,反對共產黨的聲音很多。
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跟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形同水火,互相宣布開除對方黨籍。汪精衛是國民黨元老,1910年隻身前往北京,在什刹海銀錠橋下埋炸彈,謀刺攝政王未遂,名滿天下。當年的汪精衛很有革命性,抱定必死決心,孫中山去世,汪精衛起草遺囑,以元老自居。蔣介石後來居上,掌握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大權,不把一介書生放在眼裏。蔣介石與汪精衛的關係,劍拔弩張。
共產黨抓住這個機會,讓汪精衛跟蔣介石對著幹,沒想到他們多年為了爭奪最高權力明爭暗鬥,卻在反共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馮玉祥從中牽線,汪精衛同意寧漢合流。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06.戰略大轉移
摸索一套新戰法
大革命失敗後,國共兩黨合作破裂,開始了長達10年的對峙。
在對抗與對峙期,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之路,由幼稚走向成熟。
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認識到,必須通過武裝革命與國民黨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率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在南昌起義中誕生。解放軍的軍旗、帽徽上都有“八一”標誌,這是解放軍建立的標誌。這次起義後來失敗了。隨後,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號,攻打長沙,損失慘重。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開創了中共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奪取政權的新局麵,為中國武裝革命創建人民軍隊,從城市轉入鄉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揭開了序幕。
南昌起義之後,瞿秋白在漢口召開了八七會議,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八七會議給革命指了一條路,這條路就是槍杆子裏出政權。
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攻打長沙,損失慘重。隻得退回文家市,改向敵人薄弱的山區進軍。可一進山人就容易跑,他原來的部隊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4個團5000多人,打長沙時第四團叛變。進山之後,更是走一路人跑一路,那時候還有800多人,毛澤東決定進行三灣改編,確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連以上單位都是雙主官製,軍事主官加上政治主官,軍銜平級。
中國自1988年恢複軍銜以來,沒法仿照國外設立準將[7]軍銜。如果設立準將的話,中國的將官數量將突破5000,美國才幾百位將官。國外穿軍裝的一定是打仗的,1980年代,解放軍軍官去美國軍隊參觀,發現美軍八十二空降師的憲兵是女兵,掛著M1911手槍。除了炮兵、坦克、潛艇不對女兵開放外,美國戰鬥機駕駛員都有女的。在中國,毛澤東說過,解放軍是戰鬥隊、工作隊、宣傳隊,我們不光要打仗,還得宣傳。中國文藝兵的比重相當大。
1997年,香港回歸,記者采訪駐港部隊的政委,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有一首歌叫《人民軍隊忠於黨》,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從三灣改編就開始了。
三灣改編後,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井岡山地屬江西、湖南兩省交界,是三不管地帶。中華民國隻是形式上完成了統一。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在東北宣布易幟,降下五色旗,升起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表麵上中國完成了統一,一麵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覆蓋全國。實際上國民黨分成了五大派——蔣介石的中央係,張學良的新奉係,李宗仁、白崇禧的桂係,閻錫山的晉係,馮玉祥的西北係。另外,地方軍閥和土著軍閥更多,福建、貴州、雲南、四川各地都有地方軍閥。四川的軍閥在舊中國最為有名,他們混戰的口號叫統一全川。沒錢就向老百姓征稅,你把明年的地租先交了吧,再把後年的交了吧,幹脆把大後年的也交了吧,1930年時地租已經預收到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