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說不盡恩怨情仇(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3)(2 / 3)

軍閥割據,有很多的三不管地帶,對於共產黨開展革命最為有利。毛澤東的戰術是“敵進我退”。本是老百姓,也無所謂扔掉軍裝,敵人大軍壓境,找不到對手。“敵駐我擾”,敵軍一駐紮就開始擾你,今天摸個崗哨,明天宰個哨兵,埋顆地雷,實在沒招了,放一宿炮仗讓你睡不了覺。中國山地多,最適合開展遊擊戰。抗日戰爭,我們平原遊擊戰也打得不錯。越南人跟我們學習,發明了叢林遊擊戰。

軍閥混戰割據的中國,工農武裝發展日益壯大。1928年,朱德、陳毅率部與毛澤東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紅四軍軍長是朱德,毛澤東是黨代表,後人用“朱毛”指代紅軍。

有了紅軍,革命的星星之火發展成為燎原之勢。到1930年,全國已經建立起大小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主要集中在南方。

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惹急了國民黨。從1930年到1931年,國民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三次圍剿。此時黨內李立三推行“左”傾主張,製訂了組織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紅軍攻占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號稱要“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王明誇大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他認為現階段民主革命隻有堅決反對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才能取得革命勝利。毛澤東堅決抵製,采取“避敵主力,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各個敵人”的方針,粉碎了三次圍剿。遊擊戰是化整為零,不跟敵人進行主力決戰,積小勝為大勝,運動戰是化零為整。越南戰爭時,北越最精銳的人民軍第三師1.2萬人千裏南下,美國發現不了。采取的做法是全師化整為零,徒步去南方,大炮一拆,你扛一個輪子,他扛一個炮筒,消失在茫茫原始森林中。到達戰役地點集合,把大炮裝好,填上炮彈,咚咚咚開始射擊,一個主力師,1萬多人,從地底下鑽出來,這就叫運動戰。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國民黨軍把手伸開圍剿,紅軍把拳頭攥緊,不用把十指都砸斷,砸斷一個指頭,攥不住,順著縫就溜了,圍剿就失敗了。

1931年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公開跟國民政府分庭抗禮了。毛澤東製定出一條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製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製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這就調動了在根據地占人口絕對多數農民的革命積極性。

漫漫長途兩萬五

1933年,蔣介石發動了第四次圍剿。這時,王明、博古掌握了中央領導權,“左”傾錯誤占統治地位,毛澤東被剝奪了中央蘇區軍隊的領導權。王明主持中央工作的時候27歲,是共產國際領導人巴威爾·米夫的學生。米夫原來擔任過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校長,培訓各國的共產黨。王明能用俄語把馬列主義背得滾瓜爛熟,米夫認為他理論修養很高,中國共產黨就需要這種理論水平高的人,因此王明擔任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王明知道國內艱苦,就把他24歲的同學博古派回來負責領導共產主義運動。

毛澤東擅長打仗,蔣介石發動第四次圍剿,毛澤東已經被奪去軍權。但是周恩來、朱德執行了毛澤東正確的軍事路線,打退了第四次圍剿。1933年,“左”傾錯誤在根據地全麵貫徹。領導人強令紅軍去攻打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武裝保衛蘇聯”等匪夷所思的口號比比皆是。越是在敵人力量強大的地方,越要顯示黨的存在,越是在王府井,你越撒傳單,我是共產黨,來逮我吧,反正特務正愁拿不著津貼呢。同年,蔣介石發動了第五次圍剿。德國人李德上過蘇聯的軍校,畢業之後指揮過一個騎兵旅,騎兵旅也就千把來人,這號人奉共產國際之命來到中國當軍事顧問,成為10萬工農紅軍的總指揮。他不懂漢語,連中文地圖都看不懂,同敵人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對抗了一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了偉大的兩萬五千裏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