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解放戰爭)(3)(1 / 3)

蔣介石先後命令出動飛機493架次,進行偵察、轟炸掃射和空投支援,都無濟於事。增援最快的整編二十五、八十三師與七十四師相距僅5公裏,炮彈已能打到孟良崮,卻依舊在戰線前沿徘徊。國民黨部隊每次實戰,臨到最後關頭,還是考慮自己安危,裹足不前。張靈甫萬萬沒想到,以自身強大的實力,會在周邊10萬援軍的坐視中被殲。

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以傷亡1萬多人的代價,殲滅整編七十四師3萬多人,張靈甫最後與幾名部下集體自盡。他在死前留有遺書:“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趨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這次戰役的勝利,重創了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迫使其暫時轉入守勢,同時有力地配合了陝北及其他戰場的勝利攻勢。

在國民黨重兵環伺下,華東野戰軍迅速撤離戰場,令蔣介石再決一戰的計劃落空。全殲整編七十四師,在心理上給其沉重一擊,蔣介石曾經坦言,孟良崮戰役的失敗是內戰以來最痛心、最惋惜的一件事,是無可補償的損失。至此,國民黨在山東的攻勢暫時告一段落。

張靈甫作戰之驍勇是公認的。早年,在對日作戰中,張靈甫在戰火中斷了一條腿。孟良崮戰役後,解放軍最後從死人堆裏找出一具裝有假肢的屍體,得以確認其身份。對於張靈甫的死,當年國民黨方麵為了穩定軍心,曾大肆宣揚張靈甫“殺身成仁,為黨盡忠”,蔣介石更在其《痛悼七十四師檄文》中說該師“飲水斷絕,糧彈絕盡,全師孤立,四麵受敵,即在陣地相率自戮者計有師長張靈甫等高級將領20餘人,悲壯慘烈”。

物價翻著跟頭漲

抗戰勝利後,國內局勢持續動蕩不安。國民黨接收了大量的日偽資產和美軍的剩餘物資,一下子就壯了!有錢了就容易滋生腐敗,沒錢到哪兒腐敗去。對不期而勝的抗戰,國民黨沒有充分準備,多少有些暴發戶的感覺,有了錢不知道怎麼用,甚至不知道怎麼接收戰後物資。國民黨裏頭很多人貪汙,弊端百出,民怨四起,國民黨官員做的就是激化矛盾,全無形象可言。國民黨統治區,怪事有一樁,物價隻會往上漲,這樣國民黨因抗戰勝利而得之不易的威望和信譽迅速由高峰降至低穀,直接影響到國民黨執政的穩定性,失人心者失天下,這也是國民黨失敗的伏筆。

抗戰初期,青年學子滿懷熱情,紛紛準備複員,後方學生運動一時較為沉寂。抗戰期間,國民黨在後方各大學逐漸加強黨化教育,和共產黨爭奪學生。國民黨統治時期,一直沒有放鬆教育,各地的高等院校數量不少。共產黨以嚴密的地下組織為骨幹,加強學生工作,提出一套切中學生思想命脈的方針。抗戰勝利不久,國共武裝衝突接踵而至,引起社會各界的不安。1945年底,昆明各大學學生自治會組織多次時事演講,而國民黨對於學潮的殘酷鎮壓,令社會各界人士強烈不滿。

從1945年抗戰結束到國民黨失敗退居台灣,短短幾年時間,國內局勢急劇變化,國內經濟也走過了一段十分艱難的曆程。雖然國民黨在戰後提出經濟恢複與重建計劃,但政治經濟環境動蕩,計劃沒有辦法付諸實施。

經濟部為國民政府主管經濟的部門,抗戰勝利後,宋子文的主要工作即為恢複經濟與重建。宋子文也算是哈佛經濟係的高才生,本以為這哥們兒為拯救國民黨經濟而生,卻在現實中不斷碰壁,不過一年多,他就在黃金暴漲、經濟失控的危機中下台。

國民黨時期的經濟,根本就是一個爛攤子,物資供應不足,財政收支嚴重失衡,通貨膨脹等一係列問題不斷。抗戰以後,工商業經濟的恢複與重建集中在輕工業部門和沿海城市,農業經濟的恢複與重建受到國內局勢的決定性影響。大規模戰爭對生產環境的破壞,征兵拉夫對勞力的占用,沉重的稅賦負擔,對農業生產的恢複與發展極為不利,不在國內營造一個和平環境,任憑你再牛的專家恐怕也無力回天。

國民黨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解決不了物價飛漲的問題。1945年抗戰勝利物價跟1937年相比上漲了9400倍。

中國境內目前發現的麵值最大的貨幣是國民黨新疆省銀行發行的金圓券,單張60億元,一張鈔票6後麵9個零,60億元的鈔票,印了多少張呢?360多萬張,360多萬個60億元,你算算得多少錢,電腦都能崩潰了。60億元能買什麼,據說能買100多粒米。所以那時候中國人人腰纏萬億,可惜不是富翁,兩網兜鈔票換一盒火柴,給死人上墳都燒真錢。因為紙錢太貴了,都燒真的,已經趕不上印它這張紙的價值了,所以物價漲了十多年,老百姓受不了。物價暴漲,一碗麵條早上起來賣40萬元,到晚上再賣,120萬元了,一天的物價調7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