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我上台來把歌唱(資本主義興起)(5)(1 / 3)

意大利的伽利略,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你看中國古代的天文學研究製造什麼東西?渾天儀、遊儀,研究天象,我不知道這些東西跟天象有什麼關係,歐洲人是直接觀察天體。還有兩位著名科學家是意大利的布魯諾和英國的培根。布魯諾被教會活活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剛剛去世的教宗約翰·保羅二世才給布魯諾平反,對不起,燒錯了,你不是異端,是聖人,可是人已經死了350多年了。

宗教大改革

文藝複興最重要的作用是動搖了教會的神學統治,直接引起了歐洲的宗教改革。

基督教,公元1世紀中葉誕生在巴勒斯坦的小亞細亞,創始人是耶穌,耶穌是救世主的意思。基督教在剛剛誕生的時候,遭到羅馬帝國迫害,因為羅馬帝國崇拜多神信仰,基督徒總是作為殉道者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直到公元313年,羅馬皇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才開始在歐洲廣為傳播。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羅馬和西羅馬,西羅馬首都仍然在羅馬,東羅馬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拜占庭,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教會也就分裂成西部教會和東部教會。公元1054年東西部教會正式分家。西部叫羅馬公教,中國把它翻譯成天主教,這是徐光啟[10]翻譯的,《聖經》是用拉丁文寫的,祈禱用拉丁語。東部叫希臘正教,中國叫東正教,祈禱用希臘語。羅馬教皇是天主教的頭,東正教的頭是君士坦丁堡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占,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成了清真寺。東正教的中心就到了俄羅斯,今天世界東正教的領袖是莫斯科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不同的教徒做禮拜的方式是有區別的,如果教徒做禮拜的時候,用兩個手指頭,或者是五個手指頭,上、下、左、右這樣畫十字,那基本可以斷定他是天主教徒;如果用三個手指頭,上、下、右、左畫十字,那就是東正教徒,強調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

宗教改革主要指的是天主教,改革之後形成了舊教和新教,舊教仍然叫天主教,新教簡稱基督教。基督教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全包括,狹義的基督教指的就是新教。今天在北京,你如果看到教堂上掛著基督教××堂,那就是新教的教堂,比如說缸瓦市、珠市口、崇文門的教堂,如果是舊教堂會寫著天主教××堂,北京天主教堂最大的是東堂、南堂和北堂。

新教分成三派。第一派叫路德宗,是由德意誌的神甫馬丁·路德創立的。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的人權活動家馬丁·路德·金就是用馬丁·路德的名字給自己命名的,因為馬丁·路德·金也是牧師。1517年,羅馬教皇利奧十世以籌資修繕教堂為名,派人到德意誌地區兜售贖罪券。教會騙人的謊言和搜刮教民的無恥行徑激怒了德意誌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1483年—1546年),他在當地教堂門口貼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列舉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荒謬,指出隻有上帝才擁有免罪權,人們依靠內心的虔誠懺悔就能獲得上帝的赦免。這就與羅馬天主教會的主張發生了衝突,宗教改革的序幕由此拉開。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論基礎是“因信稱義”,他宣稱,隻有內心信仰虔誠,才能與上帝直接溝通,去惡向善,獲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與事功都達不到這個目的。因此,他主張全體信徒皆教士,減少教堂、修道院,簡化宗教儀式,神職人員也可以結婚生子。他指出,信仰的唯一根據是《聖經》,他主張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聖經》的權利,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為了方便德意誌人閱讀《聖經》,他將其譯成德文,既有利於宗教改革,也推動了德意誌民族語言的發展。

第二派叫加爾文宗。加爾文出生於法國,因宣傳馬丁·路德的主張,遭法國天主教會指控,被迫流亡瑞士,並於1536年發表《基督教原理》,1541年後長期定居日內瓦並領導那裏的宗教改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