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軍號嘹亮山河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4)(1 / 3)

大戰分三個階段,1914年是第一個階段。德國人是世界上最擅長計劃的民族,計劃做得特別好,思維特別縝密。早在1900年,大戰爆發前14年,總參謀長施裏芬伯爵元帥就製訂了德國的作戰計劃,被稱為施裏芬計劃。伯爵設想,戰爭一爆發,德國無法避免法俄兩麵夾擊,因此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那麼首先殲滅誰呢?元帥認為俄國工業落後,鐵路匱乏,除了人多,什麼都少,所以從宣戰到參戰需要3~6個月的時間。因此德軍集中主力在西線,爭取3~6個月內消滅法國,然後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把軍隊調到東線,在俄國完成戰爭準備之前擊潰俄國,結束戰爭。

德國的軍隊一共是8個集團軍,81個師,設想在東線投入1個集團軍,9個師對俄國進行牽製,在西線投入7個集團軍,72個師,進攻法國。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部隊部署在法德邊界上,法國的6個集團軍70個師也在這裏,你72個師他70個師,邊界設防都很堅固,就變成僵持了,不能速戰速決。所以邊界上擱1個集團軍9個師,采取守勢,牽製法軍,而用6個集團軍,63個師去進攻中立小國比利時。比利時全國隻有4個師,比、法邊界又不設防,德國人設想我一宣戰他就投降,他一投降,我就可以沿不設防的比、法邊界進攻法國。部隊迂回,兜擊法國,封鎖英吉利海峽,阻止英國遠征軍渡海增援,在法軍從法德邊境回撤之前,就占領巴黎,從而結束戰爭。元帥在1906年退役,1913年故去,死之前他再三告誡自己的繼承人小毛奇將軍,一定要加強右翼。但戰爭一爆發,計劃趕不上變化。

首先因為俄國人拿了法國的錢,一打起仗來法國就督促它趕緊出兵,你拿了我的錢就要趕緊出兵。俄國在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的情況下就投入戰爭,太愣了,軍長帶著軍部先上前線,然後動員一個師,就上去一個師。德國在東線隻有9個師,漸漸抵擋不住了。而且德俄交界處是東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5]的發源地,曆代普魯士國王都是在柯尼斯堡登基加冕,這是霍亨索倫龍興之地。普魯士容克馮們的莊園都在那兒,要是丟了,沒臉見祖宗啊,所以給皇帝施加壓力,皇帝就跟小毛奇將軍說要加強東線。於是東線增加到16個師,西線就變成65個師了。問題是小毛奇將軍在戰爭爆發之後,發現法軍瘋了似的進攻法德邊境,德軍的9個師擋不住,萬一最後是我們占了巴黎,他們占了柏林,成雙方交換場地了。所以法德邊境增加到了27個師,而右翼隻剩了38個師,比施裏芬元帥設想的兵力少了一半。更沒想到的是中立小國比利時激烈反抗,戰爭一爆發,12歲的王子都穿上軍裝到前線作秀去了。同仇敵愾,全國緊急動員,馬上從4個師就變成了12個師,一個小小的列日要塞擋了德國人18天。德國人認為我一宣戰你就投降,當天就可以進攻法國,結果等他打進法國的時候已經是8月底了,這個時候法軍已經開始從法德邊境回撤,雙方爆發了第一場大戰——馬恩河戰役。

馬恩河位於巴黎東北120公裏,戰爭期間,發生了人類曆史上最壯觀的一幕。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法國急需從巴黎調一個師,封堵戰役缺口。那會兒的步兵是名副其實的步兵,全靠兩條腿,120公裏,如果跑著去,這個師的士兵到前線能累死一半。怎麼辦?情況緊急,巴黎城大喇叭開始廣播,所有的出租車司機放下乘客,到市政廳門口集合,拉上軍人上前線。巴黎司機立刻停車,先生你請下車,我要去參加戰爭了,倍兒自豪。乘車的先生給雙倍車錢,祝你好運。2000輛出租車把一個師的士兵送到了前線,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跡。馬恩河戰役打了3個月,雙方的傷亡是150萬人,拿破侖戰爭十多年也沒死這麼多人。歐洲人終於領教了工業化時代的戰爭是什麼樣,大炮、速射步槍、馬克沁機關槍,一分鍾600多發子彈,割草似的,士兵一會兒就全躺下了,而士兵的進攻方式跟拿破侖時代沒區別。一個腦袋,兩手端著槍就往上衝,麵對機槍、大炮、鐵絲網、地雷組成的死亡陷阱,進攻無異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