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積極的想法才能創造美麗的人生(3 / 3)

1要善於助人為樂

世界上對快樂體驗最深的人可能就是那些樂於助人的人,因為他們能夠在幫助別人做事而不計報酬的同時獲得快樂,同時也使得到幫助的人因此也感覺快樂。可見助人為樂是一種修養。隻有給人帶來快樂的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2要學會苦中有樂

這其中包含著人們的“苦樂觀”,也就是人們對待痛苦的一種態度。能夠在痛苦中不畏懼不退縮,勇敢地與苦作鬥爭,這是一種氣度,而這種與苦鬥“其樂無窮”的樂觀態度,才會讓我們意識到從苦中尋得的樂是最大的樂。

3自得其樂

在軍營中雖然紀律森嚴,訓練生活嚴謹、枯燥,但到處都有積極的樂,聽一段音樂,會把你帶進美妙的旋律世界;與戰友下盤棋,可享受動腦思考的樂趣等。總之,多了快樂就會少了憂愁,有了樂觀就少了抑鬱。

很多時候要戰勝憂鬱就應該多一點辯證思維。因為人的憂鬱,大都起因於思想方法的不正確,總是從事情的消極麵來看待事情,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到不快樂,久而久之,就會陷入憂鬱。但是如果我們拿起辯證的武器,從事情的另一麵來考慮問題,或許你會發現,有些問題當中存在著許多的契機,憂鬱的情緒也會因此失去存在的基礎。

因此,要走出憂鬱的誤區,辯證地對待和處理問題很重要,特別是在對待與個人利益極為密切的問題上。

如何對待得失才是恰到好處呢?不為一“得”而張狂,不為一“失”而傷感,不為個人有所“得”而讓集體有所“失”,樂於拿個人的“失”成全集體的“得”。有時候我們應該清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許多“失”其實是“得”,而有的“得”可能是“失”或會導致更大的“失”。如果能看透這些,還有什麼問題會讓我們為之感傷呢?

所以凡事我們要多用樂觀的態度對待,要知道,憂鬱永遠不可能戰勝不幸。人的一生中幸運與不幸、成功與失敗、幸福與悲哀總是相伴同行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不幸,不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能勇敢地麵對。

有句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人隻有在不斷地同不幸作鬥爭中才能成長進步。這也恰恰印證了高爾基所說的:“一個人是在同周圍環境的反抗中創造成功的。”

所以,我們要樂觀地對待一切,讓自己永葆高昂的精神狀態,心力永遠指向成功的目標。隻有你自己主動走出陰霾,你才能擁有光明的未來,隻有打開心靈的窗,陽光才能照進來。

要看到你擁有的,而不是你沒有的

當失去了一樣東西的時候,心態消極的女人會說:“哎,我什麼都沒有了。”心態積極的女人則會說:“哦,除去這個,我還有很多。”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就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患上腦性麻痹症。此病症狀十分駭人,因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裏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這樣的人在常人看來,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了。

但黃美廉硬是靠她頑強的意誌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以及很好的聽力,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講演會上,一個不諳世故的中學生竟然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

在場的人都在責怪這個學生不敬,但黃美廉卻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字:“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四、我會畫畫,我會寫文章;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六……”

最後,她再以一句話作結:“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也許老天奪走了你很多東西,可是如果你一直坐在那裏抱怨上天是多麼的不公平,那麼結果是你仍然無法把失去的東西找回來,甚至會讓自己失去更多。但是如果你積極地去麵對,多看自己擁有的,而不是失去的,就會積極樂觀地去創造更多的美好。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富有的,隻不過是有的人總盯著自己沒有的一點東西,而忽視自己所有的。

有一個年輕人,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問:“孩子,你為什麼不快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

老人反問道:“假如現在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1 000元,你幹不幹?”

“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斬掉你一隻手,給你1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10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給你1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 0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擁有超過1 000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哀歎自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道。

年輕人愕然無言,老人的話讓他一下子明白了許多道理。

不要總對自己沒有的東西耿耿於懷,你所擁有的其實已經很多了。懂得珍惜你所擁有的東西,才是聰明的做法。

如果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想想那些離開了人世的人,你會不會覺得比他們更幸運呢?

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曆過殘酷的戰爭、被囚禁的孤寂,以及忍饑挨餓受盡痛苦和折磨的日子,那麼你已經比世界上五億人都幸運了。

如果你的家裏有充足的食物,身上有足夠的衣服,有屋棲身,那麼你已經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了。如果你再在銀行有不少的存款,那麼你已經身居於世界上最富有的8%的人之列!

不要總是為你沒有美麗的容顏而苦惱,至少你還有健全的頭腦;不要為了別人的老公比你男朋友長得帥而不平,至少他總在無微不至地給你愛和關懷;不要為了你沒有一份高薪的工作而苦惱,至少你不必伸出手向別人要錢花……

你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比任何人都幸福的女人,隻要你能用一顆感恩與珍惜的心去看待自己的一切,對待身邊的人。之所以會有人感覺不到快樂,隻是因為她們沒有這樣去做。

懂得知足,但永不滿足

知足可以自我慰藉、平衡心態;可以減輕壓力、放鬆緊張心理;可以調整思緒、從頭再來。知足的女人會過得很幸福,但另一方麵,很多人會認為知足是一種消極的處世態度,其實,知足和滿足並不是一回事。

知足是有所不為,滿足是不去作為。滿足有精神上放鬆自我陶醉的意思,屬消極懈怠狀態。不要滿足,一旦滿足,會讓我們失去努力的動力。隻有在知足又不滿足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在向上的生活中感受幸福。

從前有一個磨坊主,他在一條河邊修建了一座房子,和他的妻子孩子一起住在那裏。村子裏的人都說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磨坊主並沒有許多錢,而且每天都得從早忙到晚,任何時候你都能看見他在磨坊裏勞作。但他是那樣的樂觀,村子裏的人每天都能聽見他像雲雀一樣歡快的歌聲。大家不明白為什麼他能天天都如此的快樂,但隻要一聽見他的歌聲就又都被感染得很快樂,所以大家覺得他是個神奇的人。

這件事傳到國王的耳朵裏,整日為國事操勞的憂心忡忡的國王聽說他是個神奇的人,於是讓人把他叫到宮殿裏。當國王看見磨坊主一臉的笑容時,就對他說:“你為什麼這麼快樂?難道你認為那個滿是灰塵的磨坊裏很舒適嗎?天天從早忙到晚,如此辛苦你不覺得累嗎?那你為什麼還如此高興快活呢?雖然我身為國王,但並不能得到像你那麼多的開心,我很羨慕你,你能告訴我快樂的秘訣嗎?”

磨坊主聽後回答說:“國王,我不知道你為什麼不開心,我也沒有什麼快樂的秘訣,但是我能簡單地告訴你,我為什麼這麼快樂。我自食其力,雖然掙的錢不多,但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有愛我的妻子和孩子,還有一大堆朋友,他們都會在我有困難的時候幫助我;雖然我沒有像國王您那樣多的錢,但我不欠任何人的錢,這就讓我知足了。我已經擁有了這麼多東西,我為什麼不應當快樂呢?”

懂得知足,是一個人快樂的源泉。當你把自己的心態放平,既不為比別人少而愁苦,也不為比別人多而自滿時,你就能活得超然灑脫。老子說過:“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比較切合自己實際的自我期望值,當你達到了,你就必須學會知足,如果你認為這還不是你的最終能力展現,那你就可以不滿足於當前的成績,繼續拚搏。

2003年,羅微在德國的世界錦標賽上摘取了女子跆拳道72公斤級的金牌。在戰勝對手的一瞬間,羅微咧著嘴笑了。但是在頒獎儀式上,她又表現得很平靜。她不滿足於這一小步,她知道自己還有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績。果然,2004年,羅微獲得了雅典奧運會的冠軍。

在之後的多哈亞運會女子72公斤級比賽中,羅微力克約旦選手奪得金牌。金牌又一次掛上脖頸,羅微平靜地說:“世界杯和亞錦賽的金牌我還沒有拿到呢,所以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大滿貫。”

從雅典奧運會一路走來,羅微感慨很多,她說:“2004年是我運動生涯的一個高峰期。我從開始練習跆拳道到今天隻有不到八年的時間,我相信自己還有上升的空間。”

在追求物質享受、財富利益、榮譽功利等方麵,女人要懂得知足,如果任憑貪欲過度膨脹,有了還想要更多,總有一天會被貪婪的氣球炸破心智。但在個人能力、潛質的挖掘提高上,必須不滿足,隻有為了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去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善於平衡好滿足和知足的女人,才會最大限度地擁有幸福。

不要沉溺在悲傷的情緒中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很多人成天心情悲傷,不是因為他們時刻都在經受什麼折磨,而是他們沉浸在一些悲傷的事情中久久不肯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