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堅韌使女人不做流淚的弱者(1 / 3)

似乎一提起女人,就會有不少人聯想到“生孩子、伺候丈夫、幹不了大事隻會圍著鍋台轉”,“女人是水做的”,“真沒出息,像個女人”這樣的話來。

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三從四德”的道德準則使女性成為男人的附屬品;“笑不露齒,行不露足”的行為規範壓製了女性的勇氣和創造力;“牛美在角上,女美在腳上”的審美意識嚴重摧殘了女性的身心健康……這些所謂的禮數壓製了女性的個性,造成了女性軟弱的形象。

然而,女人並不是天生的弱者,人類文明的曆史就是婦女們率先開創的,母係氏族社會是人類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開端,婦女們靠自身的聰明才智和靈巧雙手,統治天下。

曆史和現實中的女人強者形象層出不窮。自古就有花木蘭代父從軍、武則天登基為帝,當今有不勝枚舉的女幹部、女企業家、女教師、女創業者,她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麵對世界的瞬息變幻,作為女人無需感到無所適從,每個女人都能從這變化中找出適合自己生存的空間,千萬不要讓“弱者”的思想定位纏繞著自己。

既然社會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組成的,那麼有男人的一半也就有女人的一半,並且在這半邊天中女人發揮得淋漓盡致,有女人之處必定有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特別是在家庭中,女人發揮的作用尤為重要,“相夫教子,侍候公婆”都是女性的職責。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著一位偉大的女性”,“男人好比種子,女人好比土壤,沒有女人肥沃的土壤,再好的種子也不會長出豐碩的果實。”這足以看到女人的貢獻多麼巨大。

而在事業上,女性的形象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現代社會裏,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可以做到。每個女人不可能都成為女強人,但是至少要做一個堅強、有勇氣的女人。一個自卑的女人,一個悲觀的女人,一個遇到一點挫折就要死要活的女人是不會幸福的,更不會是一個真正優雅的女人。

誠然,女人的路也很坎坷,艱辛,無助,在職場與男人競爭也會感到迷惘,因為世俗的偏見、家庭、社會各方麵的壓力以及性別等都是女性求職的不利因素。而那些事業成功的女強人們大多都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往往是以犧牲愛情與家庭來換取的,鮮花與掌聲的背後是淚水與血汗。

正因為這樣,作為一個女人更應該學會堅強,應當自尊、自重、自強,相信路就在腳下,要鼓起勇氣,永不放棄,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女人請記住:你的名字不是弱者!不要把自己當做金枝玉葉,更不要把自己當做奴仆,雖然世俗的力量不可低估,雖然社會賦予你的角色太不起眼,雖然你肩上的擔子很沉很沉,雖然你有太多的責任、太多的義務,但如果你不想一輩子都庸庸碌碌,就必須先讓自己堅強起來。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鼓起勇氣勇往直前。不退縮,不逃避,更不能倒下。這樣的你,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女人要超越自己才能不斷成長

對於生性比較柔弱的女人,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故步自封。當看不見光明、希望時,也仍然孤獨、堅韌地奮鬥著,這才是成功女性的素質。麵對挫折,麵對沮喪,需要的是堅持。隻有這樣,女人們才能超越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

羅馬納·巴紐埃洛斯是位墨西哥姑娘,16歲就結婚了。結婚後,她生了兩個兒子,後來,丈夫離家出走,羅馬納獨自一人養活兩個孩子,生活過得非常艱辛。但是,她決心謀求一種令她自己及兩個兒子感到體麵和自豪的生活。

她用一塊頭巾包起自己的全部財產,跨過裏奧蘭德河,在得克薩斯州的埃爾帕索安頓下來,開始在一家洗衣店工作,那時候她一天僅賺1美元,但她從沒放棄過要讓兩個兒子過上受人尊敬生活的夢想。

於是,口袋裏隻有7美元的她,帶著兩個兒子乘公共汽車來到洛杉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她在那裏做洗碗的工作,找到什麼活就做什麼,隻要能掙到錢就行。

等她存夠了400美元的時候,她便和她的姨母共同買下一家擁有一台烙餅機及一台烙小玉米餅機的店。她與姨母共同製作的玉米餅非常成功,後來還開了幾家分店。直到最後,姨母感覺到工作太辛苦了,這位年輕婦女便買下了她的股份。

不久,她經營的小玉米餅店鋪成為全美最大的墨西哥食品連鎖店,擁有員工300多人。

她和兩個兒子經濟上有了保障之後,這位勇敢的婦女便將精力轉移到提高她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上。“我們需要自己的銀行。”她想。後來她便和許多朋友在東洛杉磯創建了“泛美國民銀行”。這家銀行主要是為美籍墨西哥人所居住的社區提供服務。

後來,銀行資產已增長到2 200多萬美元,在這之前抱有消極觀點的專家們告訴她:“不要做這種事。”他們說:“美籍墨西哥人不能創辦自己的銀行,你們沒有資格創辦一家銀行,並永遠不會成功。”“我行,而且一定要成功。”她平靜地回答說。

結果她做到了,她的夢想實現了。她與夥伴們在一個小拖車裏創辦起他們的銀行。可是,到社區銷售股票時卻遇到另外一個麻煩,因為人們對他們毫無信心,她向人們兜售股票時遭到拒絕。他們問道:“你怎麼可能辦得起銀行呢?”“我們已經努力了十幾年,總是失敗,你知道嗎?墨西哥人不是銀行家呀!”

但是,她始終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始終堅持不懈,如今,這家銀行取得偉大成就的故事在洛杉磯已經傳為佳話。

堅定的信念可以創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有一位外國現代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相信思維和信念的力量,喚醒你體內酣睡的巨人,它比阿拉丁神燈的所有神怪都強大,而且那些神怪是虛構的,而潛藏在你身心中的巨人卻是真實的。”

女人要超越“低垂天空”的心理定位。如果那位客死異鄉的女作家蕭紅生在今天,肯定不會再為身為女人而悲哀。但就像被低垂的天空壓彎了腰,多少年來習慣於匍匐的女人為了獲得一個心理上理直氣壯的站姿已付出了太多的彷徨,太多的喟歎。

女人要超越“第二性”的性別定位。男女平等作為一個話題被人重複了很久,如今的女人大多不會讓自己去做過去鋒芒畢露的女權主義者;但她們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思想,她們平心靜氣,鋒芒內斂,這說明她們已經懂得了要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而不能再圍著男人轉。如果有了這種態度的轉變,說明一個女人已經是成熟的女性,超越自我的女性,相信明天的她們更聰明。

女人要超越,隻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勢在必得的快樂旅程。今天社會解放把女人從家庭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科技和文化進步為女性的頭腦和雙手都找到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具有超越精神的女性會身著各色職業裝,自信地踏進一座座寫字樓,一間間辦公室。她們會在“職業女性”這個位置上無愧於自己的白領、粉領或金領。

外在的天高雲淡給了女人自由呼吸的空間,內在的月朗風清更給了女人自由搏擊的力量。相信在超越了軟弱、怯懦之後,女人柔美的頭發定會自信、樂觀、張揚地飄起來。

奇跡在於永不放棄希望

當不幸的事情發生時,有些女性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逃避,當發現不能逃避時,就會聽天由命,放棄所有的抗爭,這樣是最不費力的,但我們也會因此真的陷入絕境。也許確實走投無路了,在你絕望之前,不妨相信一下奇跡吧。

生命中的苦難往往是產生奇跡的溫床。知道天蛾繭嗎?它的結構特異,一頭是一條細管,一頭是一個球形的囊。當蛾出繭的時候,它必須從球形囊爬過那條極細的管,它的身體那樣肥大,要爬過細管,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隻有這樣,它才能脫身,完成蛻變,振翅飛舞。

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的名字,連同她那不可思議的傳奇故事早已是家喻戶曉了。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比亞的城鎮。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從此墜入一個隻有黑暗和寂寞的世界裏。

但是,在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努力幫助下,凱勒用正常人難以想象的勇敢和毅力,靠著不屈不撓的決心,戰勝了自己又盲、又聾、又啞的悲慘命運。她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共寫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14部著作。

凱勒的整個人生都沉淪在黑暗中,可是她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感動了全世界,帶給了人們希望和光明!

苦難是怒海中的狂風,企圖折斷我們遠航的桅杆;苦難是沙漠中的烈日,企圖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苦難是晴天中的霹靂,企圖摧毀我們進取的決心。如果我們被苦難吞噬,那麼一切都毀滅了,而如果我們選擇堅強地麵對,用我們的肩膀扛起它,用我們手中鋒利的劍劃破苦難的羅網,就能看到奇跡顯現。

當痛苦來臨時,也許,在不少女性看來,自己真的是走到了人生的絕路,前麵就是懸崖,再下一步就是懸崖邊緣,接著就是萬丈深淵。但是,痛苦隻是把你放在了懸崖邊上,並沒有把你推下去,你可以選擇跳下去,一了百了,也可以從懸崖上下來,擔起一切。隻要不放棄希望,就會有奇跡出現。

有一個名叫衛敏的女孩,13歲,同齡的孩子也許還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而她卻已是家中的頂梁柱。她的父親患有嚴重的類風濕病,雙眼幾乎失明,早已喪失勞動能力,而她母親幾年前就改嫁了,全家的生活重擔都壓在她的身上。

小衛敏從不抱怨命運不公,遇到困難總是積極找辦法去解決。比如,她從山上往家裏運花生,一袋花生有100多斤重,她根本就扛不動,她就折下一根粗樹枝,然後把袋子放在樹枝上,拖著下山。

不管條件多麼惡劣,她都沒有放棄讀書,剛剛小學畢業,她就麵臨著輟學,因為沒有錢交學費。

一個名叫寧偉的男孩聽了她的故事,給她送來了500元。而實際上,寧偉比衛敏更不幸,因為他在大學畢業的前夕查出患了白血病,已到晚期。父母又都是下崗工人,為了給他治病,他的父母四處借債,甚至上街乞討。

骨髓配型成功了,雖然有好心人捐款,但相對於巨額的手術費用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絕望的寧偉決定放棄了。他聽說了衛敏的故事時,決定去資助她,因為他覺得500元還不夠自己一天的化療費,而這也許能改變一個小女孩的命運。

當衛敏得知了這位好心哥哥的事跡後,來到醫院要把500元還給他,但是寧偉說什麼也不肯收。最後,衛敏終於答應收下錢,並對他說:“我一定努力讀書考大學,但你必須答應我好好治病,我要想辦法幫你籌錢。”

也許根本就沒有人會在意衛敏的這句話,但是她回去後,就給報社寫了封信:“要是哪位好心人,或哪家銀行願意貸款給我50萬元,我大學畢業以後,一定會用一輩子的努力工作,去掙錢償還的……”

這樣一封信誰看了都會動容,但是有誰會借50萬元巨款給一個貧困的農村女孩?但奇跡真的出現了,一位美國紐約的華人答應幫助衛敏。

之後,寧偉成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衛敏也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升入初中。兩人在病房裏拉鉤,彼此約定,要好好活著。

寧偉說當他第一次見到衛敏的時候,之前關於人生的想法都被顛覆了,他說:“我一個20多歲的人,還是大學畢業生,我為什麼就不相信,奇跡會在我身上發生呢?”

也許,這個叫衛敏的女孩,並不明白什麼是奇跡,但是她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了奇跡。

如果你因為麵臨困境,覺得自己實在是活不下去了,當你幻想著不如從懸崖上跳下來,那樣就不用麵對接下來的難堪局麵,不用害怕對視親人熾烈的目光,也不用麵對別人的指指點點,甚至冷嘲熱諷時,請你想想這個女孩。

放棄總是容易的,隻不過需要縱身一跳,可是這一跳,就是毀滅。放棄了希望,也就放棄了可能。為什麼你寧願把自己扔進地獄,也不去相信奇跡的存在?就當自己死過一回了,有多大的災難不能扛在肩上?

什麼是絕境?生命的灰飛煙滅才是真正的絕境,沒有了生命,一切都沒有了意義。當遭遇把你逼向了懸崖,但並沒有掠走你的生命時,這就不是絕境!

生活就是去解決一個個難題,對於男人、女人都是一樣。也許有時候確實比較困難,但隻要去想,辦法總是會有的。就算之前的全部心血都化為了烏有,隻要我們敢於承擔,不放棄希望,就一定會看到奇跡出現!

不要把困難在想象中放大

習慣了軟弱的女人,在還未著手之前就會把問題想象得有多麼的困難,結果自信心越來越少,到最後甚至想放棄。

困難有時候其實是被我們自己無限擴大的。在我們做事之前,不要把困難想象得很大,一旦你認定要做的事,首先就要克服心中的畏怯,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達到你的目標。

有位大學生,因為很有實力,剛畢業就考入了電視台當記者。上班第一天,製片人交給她一個任務:采訪大法官布蘭代斯。

第一次接到這麼重要的任務,讓她喜憂參半。她想:自己隻是一名剛剛出道、毫無名氣的小記者,布蘭代斯怎麼會接受她的采訪呢?

同事史蒂芬獲悉她的苦惱後,拍拍她的肩膀說:“我很理解你。就像小時候,假如看見外麵下起大雪,別人都穿著厚重的棉衣,帶著厭惡的表情趕著路,但如果你自己不親身走出去體會一下這個雪天,你又怎麼會知道你是喜歡雪天,還是和有的人一樣討厭雪天呢?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往外跨出第一步。”

於是史蒂芬決定幫她這個忙。史蒂芬拿起桌上的電話,查詢到那位法官的辦公室電話。很快,大法官的秘書接了電話。

“請問你有什麼事?”秘書問道。

“我是電視台的一名記者,我奉命訪問布蘭代斯法官,不知他今天是否有空?”

接著,對方停留了一會兒,之後回答說:“可以。明天2點30分,布蘭代斯法官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