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盆濱:向著夢想,奔跑吧!
青年空間
作者:韋唯
2014年11月21日,陳盆濱以13小時57分46秒的成績完成了南極100公裏極限馬拉鬆,成為曆史上首位贏得國際性極限馬拉鬆比賽冠軍的中國人。
在此之前,他已經跑完巴西亞馬遜254公裏叢林馬拉鬆、新疆戈壁250公裏極限馬拉鬆、摩洛哥撒哈拉沙漠241公裏地獄馬拉鬆、美國西部100公裏極限馬拉鬆、澳大利亞昆士蘭100公裏極限馬拉鬆、希臘斯巴達246公裏極限馬拉鬆,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鬆大滿貫”的極限勇士。
2015年2月1日,陳盆濱獲得“2014CCTV體壇風雲人物”年度最佳非奧運動員獎,他說:“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感謝所有人對我的關注。極限馬拉鬆讓我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生,世界很大,我會用腳步去慢慢丈量。”
走出雞山島,開始新生活
如果說城市馬拉鬆和眾多長跑愛好者有著零距離的接觸,那麼極限馬拉鬆就是大家可望而不可即的了,因為它遠遠超過傳統馬拉鬆賽程長度,而且比賽途中還被人為加添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巨大障礙,往往更考驗參賽者的心理自我控製、體能迅速恢複以及適應大自然極端環境的能力。這是“魔鬼馬拉鬆”,是“地獄馬拉鬆”。
陳盆濱說:“我就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人生需要一些瘋狂。”
1978年,陳盆濱出生於浙江東南沿海玉環雞山島。玉環由楚門半島,玉環本島和135個小島嶼組成,雞山是這135個小島中的一個,這裏生活的都是漁民,祖祖輩輩靠捕魚為生。13歲小學剛畢業,陳盆濱就隨父親下海捕魚,成了一名少年漁夫。
陳盆濱的童年是在海上打魚中度過的,他曾遭遇過撞船、掛網,還經曆過大風浪中淡水桶突然漏水、海上三天四夜靠吃魚活下來的“生死考驗”。這樣的經曆鍛煉出了他堅強的意誌。
因為常年打魚,他的手掌和腳掌都結了厚厚的繭子。“你現在看到我的手,已經幹淨多了,”陳盆濱說,“我隻讀過小學,以前連我們的小島都沒有離開過。”
那時候,他每天早晨會從雞山跑到楚門,晚上又從楚門跑回雞山,風雨無阻。時間長了,當地人都認識了這個年輕人,客氣的人戲稱他是“瘋子”,不客氣的人就罵他是“神經病”。陳盆濱說那時候跑步是一種奢侈,當地人並沒有跑步健身的概念。但現在回憶那時的場景,對於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來說,能夠在周圍一片的質疑聲中,堅持不懈地跑下去,本身就是一種執著和勇氣。
當然如果不是跑步,或許陳盆濱的人生會和祖祖輩輩一樣,在這個島上過著打魚——結婚——生子——打魚的生活,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年輕人居然跑出了一個新的人生,讓全世界都追尋他的腳步。
“如果不是跑步,我就是一個井底之蛙,可能至今仍困守在某個海島上,眼前隻有這麼一片天地。”陳盆濱說,“感謝跑步,它讓我像天上的鳥一樣,飛出了海島,看到了這世界有多大,人是多麼地渺小。感謝跑步,改變了我的人生。”
2003年,陳盆濱不顧家人的反對,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走出了雞山島,他要開始比賽,要開始自己的新生活。要知道在此之前,他拿了兩個冠軍,一個是鄉裏一個俯臥撐比賽,一個“吉尼斯扛20公斤純淨水距離持久賽”。雖然過程很困難,但是他感覺自己可以做到。
征服世界知名的極限馬拉鬆
“第一次參加馬拉鬆比賽什麼感覺?”
“我穿著皮鞋跑了三個多小時。”他笑著說,“居然沒有磨破腳,因為我的腳掌很厚,以前打魚留下的底子啊!”
此後,他在溫州邊打工邊比賽,不斷參加各種國內山地戶外挑戰賽、鐵人三項、全程馬拉鬆、登山賽、定向越野賽2009年,陳盆濱報名參加了環勃朗峰耐力賽的105公裏比賽。那一次,700人參賽,440人完賽,他最終拿到了第27名。
陳盆濱說:“第一次走出國門,以第一個中國人的身份去勃朗峰參加極限馬拉鬆的時候,在異國他鄉看到國旗很激動,它代表著中國人來到了這個地方,那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參加世界上所有的知名的極限馬拉鬆。”
果然,他沒有食言,巴西亞馬遜、新疆戈壁、摩洛哥撒哈拉沙漠、美國西部、澳大利亞昆士蘭、希臘斯巴達,他獨自一人征服了這些世界知名的極限馬拉鬆賽事。正是因為他的傑出表現,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選手的看法,也影響著戶外極限運動在國內發展的軌跡,他讓中國的國旗多次出現在了頂級國際極限賽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