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跨文化,沸騰吧!(2 / 2)

中西方文化交流,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記者:現在很多中國年輕人都喜歡追逐一些西方的舶來品,在你看來,中國的年輕人真的了解西方社會嗎?

羅燦:我接觸的不少中國年輕人都有很深的“西方情結”,好像外國的月亮就是比較圓,於是看到國內某些人有不文明的現象,國內某些政策似乎有失公允,就拿西方說事兒,說西方如何好,西方如何文明,西方如何公平。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比如說美國的經濟,雖然它擁有數量龐大的中產階級,整體生活水平較高,但貧困問題一直是一大困擾。在美國的各大城市,都有規模不小的窮人區。

同時,我認為中國年輕人對西方的豔羨,某些程度上也源於部分宣傳媒介多年來的一些誤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部分媒體出於一種希望,對西方,特別是對美國,先進的一麵說得多,希望我們學習的一麵說得多,給人的感覺好象是西方社會都籠罩在玫瑰色當中,似乎西方人個個“酷斃”,我們國內的社會倒像另類。

記者:現在我們有很多機會都可以接觸到外國人,有些學校,乃至幼兒園,現在也在熱衷於推崇雙語教學,你認為這些舉措是不是真正有利於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你認為的有效交流是怎樣的?

羅燦:我還是那句話,對一個國家、對一個社會的了解都不僅僅是學習其語言,語言隻能是一種工具,甚至有時候這種工具在某種程度上還會限製你對其文化的了解。舉個例子,我見過很多在國內獲得了專業英語8級的同學,應該說基礎是很好的,但他們在給外國人做翻譯的時候,總是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還是他們沒有融入到西方的文化當中,沒在那個語境下,很多解釋常常是詞不達意。相反,我有些外國朋友,他們即使幾乎不會說中文,但由於在中國生活過,有時我跟他們說中文,他們也能理解,這就是文化對語意理解的助力。

要了解西方文化,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正的深入聊天。比如說,我們現在辦的一個活動,叫“Blind Date非誠勿擾國際約會”,參與者分別來自中西方不同國家,活動時,男女雙方被相互隔開,由主持人提問,然後分別回答。在這個環節中,不同國家的帥哥、美女都會表達出自己對婚戀的態度,這就是一個很好了解不同國家婚戀文化的渠道。

記者:毫無疑問,你對推動跨文化交流充滿了激情,對此你最大的夢想是什麼?

羅燦: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對政治經濟等硬實力的發展起重要作用。提高發展文化軟實力,跨文化交流是個重要且有效的途徑。但是,對於參與到交流之中的每一種文化來說,除了存在發展的機會之外,也存在該文化被逐步弱化、拋棄化的挑戰。所以機會利用得好,則是有利於文化的推廣,反之亦然。

目前,我們國家在文化交流上成績斐然,例如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孔子學院等,就很好地傳播了我國的文化。作為推動文化交流的實踐者,我為這些成績感到振奮,但通過親身的經曆我也感受到了發展中潛在的危機。我認為目前最大的危機是我們的跨文化交流缺乏持續不斷的創新。我們向外輸出的文化產品過於單一,更新速度緩慢。我有很多的外國朋友和我說,感覺在他們的印象中,中國文化隻有漢語、毛筆字、京劇、美食四件寶,除了這些似乎沒有更多的印象。聽到這些,我心裏隱隱作痛。

東學西玩工作室,就是想在跨文化交流的領域上,探索出一個先進的產業化模式,通過不斷創新,將我國文化瑰寶引入國際。目前,我們一方麵在繼續推動基於《三國演義》的“城市大冒險”真人秀,另一方麵還在策劃基於《水滸》、《西遊記》兩部名著,以及結合雲南本地民族文化的係列活動。我國曆史悠久,對人類社會做出的貢獻方方麵麵,而近幾年伴隨經濟、政治的飛速發展,文化事業也碩果累累,如何將這些潛在的資源挖掘好,將其轉換成為推動我國硬實力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我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我最大的夢想。

責任編輯:張斯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