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還有我,便不孤獨(2 / 2)

我把這句話記下來反複在心裏默念:“現在的我,每天忙碌,似乎有成就感,知道自己每天要幹什麼。每天醒來,又是新的一天,又有新的挑戰。很多人都在重複著生活,我卻有很多的選擇,可我為什麼也覺得孤獨?”

默念完這句話,我恍然大悟。那個在火車上許完願的我,為了不孤獨而一直忙碌,把自己當成陀螺。30歲之後,風景於我隻是幾道走馬觀花的殘影,少有流連忘返的停留。

曾經我認為:孤獨就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現在我認為:孤獨就是自己都忘記了與自己對話。

曾經我認為:孤獨是世界上隻剩自己一個人。現在我認為:孤獨是自己居然就能成一個世界。

從懼怕孤獨,忍受孤獨,到享受孤獨

對於孤獨,每個人在每個年齡都會有自己無比清晰的看法。

十年前,我到這座江南小城出差最開心的記憶是公款消費了一頓極為豐盛的KFC,三個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點了20對雞翅,狼吞虎咽,最後和一堆白骨拍了合影,臉都笑爛了,卻不敢把照片拿出來與同事分享——很怕別人說我們濫用公款。

十年後,我一個人麵對菜單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於是隨意點了三個菜,吃不了多少,隻是覺得要對自己好一點罷了。

孤獨是一個沒有明確答案的名詞,是多種情緒的化身,是一個人必須要麵對的很多事。正在經曆的孤獨,我們稱之為迷茫。經過的那些孤獨,我們稱之為成長。

在車站,父母轉身後留給你的孤獨。

熱戀中,另一半掛電話留給你的孤獨。

一個人進屋,油然而生的孤獨。

想起一個人,卻失去了對方聯係方式的孤獨。

身在鼎沸人群中卻不被正眼看待的孤獨。

同行數十人卻沒有共同話題的孤獨。

一群人成功自己失敗的孤獨。

一個人成功其他人失敗的孤獨

林林總總,密密麻麻的孤獨攀上我們伸展的枝幹、向陽的臉龐。

有些孤獨感被我們掙脫,落入大地生根發芽。有些孤獨感被風帶走,千裏傳播,尋求共鳴。

從懼怕孤獨,到忍受孤獨,再到享受孤獨,對於野蠻生長的我們而言,也許不過是一場電影的時間,一瓶啤酒的時間,一次失戀愈合的時間。你總會知道失敗是難免,明白黑暗是常態。你不再為“選錯公車路線,坐反開往目的地的地鐵,被喜歡的人拒絕,常去的餐館換了廚師,來不及看的影片已經下線,團購的優惠券早已過期”而鬱悶,人生總會從“我就是傻缺!”慢慢變成“嗬嗬,我是一個傻缺。”然後變成“沒事,我們都是傻缺:)”。與此同時,我們的父母也從“你絕對不能這樣”慢慢變成“這樣真的好嗎”然後變成“你自己注意一點”。

是啊,雲起時濃,雲散便薄。你會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而你不再抗拒自己變了,隻是會感歎,自己終於能平靜接受這些變化了。你也不擔心未來的自己會更糟糕,好或不好,不是外界的問題,而是適應的問題。你知道了你的適應力和愈合力總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強。

這些寫給自己,寫給你的話,希望多年後你還能記得住。很多人缺少了另外一個人便沒有自己,無論最終你變成怎樣的人,要相信這些年你都能一個人度過所有。當時你恐慌害怕的,最終會成為你麵對這個世界的盔甲。

一路上經曆這樣的孤獨,算不算是一種雖敗猶榮。

責任編輯:張斯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