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彙率與利率:金融風雲的機變與抉擇(2 / 3)

國家經濟增速快,外國人就會希望到這個國家發展,把手裏的錢換成高增速國家的貨幣,以便在這個國家投資、興業,市場對高增速國家的貨幣需求就會增加,該國貨幣就會升值。反之就會貶值。

國家財政有盈餘,國庫充實,市場上對這個國家前景看好,一般情況下,會來兌換該國貨幣,投資,引發該國貨幣升值。反之引發貶值。

國家外彙儲備增加,一般而言表明該國經濟有競爭力,也會引來外來投資,市場對外彙儲備增加國家的貨幣需求,隨之也會增加,引發該國貨幣升值。反之引發貶值。

如果一國擴大貨幣發行量,自然也就增加了貨幣的供應量,一般而言會引發該國貨幣貶值。反之,如果該國貨幣發行增速小於其它國家,則該國貨幣會升值。

上述這些因素相互作用,都不是孤立、單獨起作用的。需要投資者綜合判斷,投資界如果對一國貨幣帶來的升值預期看好,並形成優勢的市場力量,就會引發該國貨幣升值。反之則會引發該國貨幣貶值。

美元升值:世界經濟不太平

美元升值,狼來了。這是市場對美元在2013年底以來走強後的判斷。這個判斷有一定依據:歐元貶值、盧布暴跌、油價暴跌,中國的資本市場出現了小幅調整。

在2013年,1歐元可以兌換1.35美元,然而如今隻能兌換1.15美元。在2013年初,30盧布可以換1美元,2015年1月,俄羅斯人一度要用70盧布才可以兌換1美元。2013年的油價在每桶88美元左右盤整,到了2015年1月,一桶原油的價格一度跌到45美元。即便是2014年牛市衝天的中國上證指數,在2015年1月也一度出現了從3400點左右開始向下的小幅調整。

曆史上,美元升值,的確是金融市場風聲鶴唳之時。如同美元貶值,第三世界國家會發生通脹,隨後各種街頭運動增多一樣。美元升值,也會引發金融災難。

人們不會忘記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美元兌泰銖一度升值百分之百,泰國資本嚴重外流的慘劇,也不會忘記當時越南盾迅速貶值時越南政府的無奈。

然而這一次美元兌盧布的升值,固然有美國經濟走好和加息預期引發市場看好美元的因素,但也與俄羅斯在錯誤的經濟時機與西方發生軍事矛盾有關。在美國已經近乎結束量化寬鬆之時,美元貶值預期結束,美國隻要輕微製裁俄羅斯,就可達到引發盧布劇烈貶值的效果。美國在經濟走好時製裁俄羅斯,輕而易舉地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這一次油價暴跌,同樣有一些特殊原因。盡管國際油市,大量用美元交易,美元升值會引發油價走弱是市場一般規律,但沙特執意擴大石油產量則是油價下跌的直接原因。沙特的說辭是要打擊頁岩油開采。俄羅斯人對沙特聯合美國打擊油價降低俄羅斯財政收入的說法認為是“或許有”,這說法讓人想到中國曆史上的典故“莫須有”。

至於中國股市,應當隻是上漲途中的技術調整,市場總體對中國企業的盈利前景依然看好,這是中國股市上行的根本內因。

跟隨策略:彙率政策的常勝之道

如果一個國家在外彙市場上被市場上的大鱷擊敗了,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就像廢墟上可以長出肥沃的莊稼一樣。貨幣被攻擊引發彙率降低,也會帶來些好處。

一般來說,本幣彙率降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製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彙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因而經常有些國家主動對本幣貶值,希望在印刷更多貨幣增加財政空間的同時讓本國商品具備價格優勢,占領更多的國際市場。當然也有國家被迫升值本幣。比如美國就曾聯合歐洲國家,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要求日本承諾日元升值,最終達到在一些商品領域降低日貨市場占有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