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求學的曲折(1 / 1)

12北京求學的曲折

1928年,對張家和蕭紅來說,有幾件事不可不提。

農曆二月初二,是張維禎的八十虛歲大壽,張家辦了一次頗為體麵的壽宴。祖父長壽,自然是蕭紅最感到幸福的事誰知僅過一年,祖父病逝,這叫蕭紅又傷心不已。

已經出任呼蘭縣教育局局長的父親,秋天調到省城——齊齊哈爾市任教育廳秘書。

蕭紅本人,寒假回家,家裏給17周歲的她與汪家訂了婚。男子叫汪恩甲,當時已從阿城的吉林省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畢業,在濱江市現哈爾濱市道外區三育私立小學任教。這樁婚事是蕭紅的六叔張廷獻張廷舉在阿城的異母弟弟介紹的。張廷獻與汪恩甲的哥哥汪恩厚曾同在阿城吉林省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就讀。畢業後,張廷獻又去北京讀書,汪恩厚在濱江市教育局任職。從這有限的資料可知,汪家兄弟在當時都是受過高等教育,兄弟倆又從事教育,與蕭紅父親是同行,當時,可謂門當戶對。據與蕭紅年齡比肩的小姨梁靜芝晚年回憶,汪恩甲“也算相貌堂堂”。

當時從德女中有不少同學都有了未婚夫,而且男方多在哈工業大學、哈法政大學讀書。與蕭紅訂婚後,汪恩甲也不惜辭去了小學教務,進入哈工大一說是法大預科班學習,可證他也是個力求進取的青年。這當然也會受到蕭紅鼓勵和支持的。

從德女中校規嚴格,不允許在校女學生與校外男子來往,但對由家長確認是某未婚夫的則允許往來。蕭紅與汪恩甲回哈後來往密切,且有書信。蕭紅還給汪恩甲織毛衣,汪的父親去逝時,她還去吊過孝。她同班同學徐淑娟說過,班上惟有蕭紅的情書不用她來“潤色”。蕭紅和徐淑娟幾位同學絕不是校規的模範執行者。蕭紅從校ㄍ和族裏的男孩子爬樹、背著大人出門逛街,做出把鴨子往井裏趕想淹死它吃糊泥烤鴨等等頑皮的小惡作劇。她從校ㄍ與同齡的家族中叔伯兄弟交往,這些男孩子不少住在她家裏一起上學,所以她不缺少與異性交往的機會。

徐淑娟利用自己走讀的便利,介紹外校的男同學與蕭紅相識,使她與徐長鴻徐淑娟的哥哥、李潔吾、高原等結成了友誼。

蕭紅有一個姨表兄弟陸振舜,他與徐長鴻、李潔吾都是道外教會辦的三育中學校友。這三育中學與三育小學應是一個體係,由此推測,汪恩甲與他們不應該陌生。

1930年夏,初中畢業之際,蕭紅又一次麵臨抉擇,她想繼續上高中,但汪、張兩家主張她和汪恩甲結婚。特別是她的族兄和相識的男同學中,不少人在北京上高中或大學,因此她也萌發去北京讀書的想法,這就更引起父親的反對,於是“完婚”提到了日程。

既然訂了婚,就是說蕭紅並不反對結婚,但她是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少女,希望得到更高更好的教育。汪恩甲能毅然辭掉工作,重新入學深造,可證這一對青年是有共同想法的。這樣,在徐淑娟、沈玉賢等同學鼓動支持下,蕭紅做出大膽決定,借陸振舜高中畢業要去北京中國大學讀書的機會,與他結伴,闖進北京去念高中。

當時李潔吾已在燕京大學讀書,暑假回來,蕭紅向他請教哪所學校好及學生的情況,有什麼社會活動,表明她已決心去北京學習了。

1930年暑期,女中初三同學畢業。同學中劉俊民考入本校高中,沈玉賢考入哈女子師範,徐淑娟回到江南後考入鬆江女中,隻有蕭紅背著父母,與陸振舜搭伴不計後果地南下北京城。那年她19周歲。

在北京,他們住在二龍坑西巷一座小院落裏,對外人以陸振舜的“外甥女”相稱,以避人口舌。陸振舜所在的中國大學在不遠的二龍路,蕭紅則進入師大女附中讀高一。

一批在京的以三育中學校友為主的哈籍同學常來她住處聚會,其中有中國大學的苗坤、夏靖宇,燕京大學的李潔吾、石寶瑚和他女友黃靜宜,在彙文中學作職員的李鏡之等。年輕人在一起海闊天空,常常到夜深時人才散去。

蕭紅感到很快樂,而在呼蘭小城,“有傷風化”的謠言不徑而走。蕭紅萬萬不會想到,她果敢的求學舉動竟會掀起九級風暴,由此造成的後果是,黑龍江省教育廳以教子無方,解除張廷舉教育廳秘書一職,調巴彥縣任教育局督學。呼蘭縣的張家子弟受不了輿論的壓力,紛紛轉校出了呼蘭,張秀珂隨父遷到巴彥縣立中學。陸張兩家給北京不斷去信去電報,催蕭紅回來,甚至威脅到寒假不回來,就停了陸振舜的生活費。

蕭紅和陸振舜一下子陷入無助之中。陸振舜覺得委屈,吃酒消沉,兩人的關係冷若冰霜。1931年1月的寒假,這對表兄妹在窮困和寒冷中踏上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