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穿越曆史之門(2)(1 / 3)

同民國年間和後來的大多數官僚、政客、房地產商等世俗的立式皮囊一樣,遠古的君王至少從商朝開始即進入了享樂的怪圈,在整日昏天黑地的庸俗、低俗、媚俗,以及美色、美酒、美味、美樂“三俗四美”折騰後,深知自己每一個毛孔裏都流淌著無產者的血汗,於惴惴迷惑中渴盼著長生不老,永遠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夢幻中想出了一條錦囊妙計,把自己的驕奢淫逸托附於天,號曰天命。為了令世人相信這一天命的真實合法性,且讓自己也同樣相信,以此落個心安理得,君王們便找來一幫號稱懂得通天入地且與鬼神可以溝通的巫師甚至巫婆,命人從東海或哪條河溝中摸幾隻烏龜殺掉,然後將這烏龜殼鑽眼兒並在火上炙烤。龜殼畢竟比不得後來的鋼鐵堅硬,不久就因受熱而發生小規模爆裂,巫師與巫婆們根據爆裂的花紋長短以及裂紋的走向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秘理論,斷定星辰日月的異象、主子的吉凶禍福,或天地間有什麼大事發生,等等。之後,把這一問卜結果用刀子刻在烏龜殼上,放入檔案室收藏存檔——這就是幾千年後人們在安陽殷墟仍能發現甲骨文的原因。當然,研究者看重的是刻在烏龜殼上的人名、事件記錄,如某王出獵、出征、天象變化等,如“亥日允雨”刻辭,即表示亥那一天果然下起雨來。後世研究者通過這些文字可考證曆史上發生過的真相和不解之謎。

董作賓在研究烏龜殼中所發現的“貞人”,類似現代人們在街頭巷尾遇到的算命先生或巫師之類的人物——隻是遠古的這些算命先生與巫師不在江湖流浪,而專在王室安排的辦公地點,每月領著可觀的薪水上下班,為君王與太子妃嬪、王室臣僚們算命看相、視風察水,推斷吉凶禍福。

大龜四版的出土,恰似天光泄露,神靈忽顯,令董作賓於恍兮惚兮中突然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這個烏龜殼上麵共刻有6個貞人名字,時間跨度9個月。這一發現可謂找到了破譯甲骨文體係的一把鑰匙,殷商王朝神秘的宮廷之門,隨著這把鑰匙的旋轉而一扇扇洞開,埋藏了3000多年的秘密由此彰顯人世,光照一個新的時代。在這9個月中有6位貞人輪流主持占卜,說明這段時間他們都是活在世上的人,而根據人的壽命推斷,這6個人“最老的和最小的,相差也不能五十年”,“凡見於同一版上的人,他們差不多可以說是同時”。若用現代事例此喻,相當於某位官僚的6位秘書在9個月內各自起草一份或幾份報告,如果最老的與最小的相差超過50歲,老秘書退休時——按現在60歲退休製推算,最小的才10歲,而10歲就到王室擔任這種具有獨特地位和功能的刀筆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了這一如同神助的發現,董作賓很快得出了“可以由貞人以定時代”的結論。

繼貞人的發現與考證之後,董作賓又繼續往前推進,提出了甲骨文分期斷代的八項標準:【引文】一、坑層;二、同出器物;三、貞卜事類;四、所祀帝王;五、貞人;六、文體;

七、用字;八、書法。

“貞人”的發現與八項斷代標準的設想,為董氏稍後發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奠定了基礎,也為甲骨文分期斷代的解決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董作賓後來說道:“餘自民國十七年(1928)試掘殷墟遺址,即感覺各地區所出甲骨文字,必有時代之異,而苦於無法區別之。十八年(1929)大龜四版出,‘貞人’之說創立,一切斷定時期問題無不迎刃而解。”[9]對此,李濟曾明確指出:“董作賓在甲骨文早期研究中最大的貢獻之一,也是他一生古文字研究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他命名的‘貞人’的發現。”[10]

1932年春,董作賓開始著手創作《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他在這部於甲骨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作中,係統地提出了一個整理殷墟全部甲骨文的新方案,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第一次發掘殷墟時候,那是中華民國十七年(西曆1928年),我就開始注意到小屯村中、村北及洹水南岸各地方出土的甲骨文字,書法、字形、文例都有顯著的不同,我就感到這必有時代的先後問題。於是發奮從許多方麵研究甲骨卜辭如何可以斷代。又經過了四次發掘,到了民國二十二年(西曆1933年),才找到了斷代研究方法。這就是應用十個標準,分盤庚到帝辛為五期的研究方法,也簡稱分期研究法。”[11]

十項標準是:

一、世係;二、稱謂;三、貞人;四、坑位;五、方國;六、人物;七、事類;八、文法,九、字形;十、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