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後,見到上帝,他很生氣地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地侍奉您,為什麼您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舨去找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舨危險;第二次,又派了一艘快艇去,你還是不上船;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機去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是急著想要回到我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
其實,生命中太多障礙,皆是由於過分的固執與愚昧所造成。在別人伸出援手之際,我們也要學會妥協和變通,別忘了,惟有我們自己也願意伸出手來,人家才能幫得上我們。
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是因為人類的思想是其他動物所無法比擬的,這裏就不乏靈活、變通,有時候我們需要執著,但執著不是固執。文中的神父就過於固執了,記住這個故事,無疑是有益的。
下麵再看看孔子的妥協之術,效果則截然不同了。
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與蔡國之間,整整10天沒有飯吃,有時連野菜湯也喝不上,真是餓極了。學生子路偷來了一隻煮熟的小豬,孔子不問肉的來路,拿起來就吃。子路又搶了別人的衣服換來了酒,孔子也不問酒的來路,端起來就喝。可是,等到魯哀公迎接他時,孔子卻顯出正人君子的風度,席子擺不正不坐,肉類割不正不吃。子路便問:“先生為啥現在與在陳、蔡受困時不一樣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樣做是為了偷生,今天我這樣做是為了講義呀!”
孔子與弟子雲遊於鄖,被反對儒學的一個權貴抓住,要求他們立刻離開此地,並且保證再也不傳播儒學,不然殺頭。弟子都很為難,隻見孔子毫不含糊地當場保證,而後立刻上路。但當他們一離開鄖,就馬上著手進行講學事宜。弟子很不解地問老師:“老師不是教我們講誠實信用嗎?既然已經保證了不再講學……”孔子啞然笑了:“請問儒學有沒有錯?沒有,那麼鄖人的要求是無理的,對無理之人就應該用無理的辦法,對與無理之人的約定就不必那麼認真了。”
孔子落魄於野,弟子去向當地富人求食。富人一聽是孔子的徒弟在討飯.就寫一“真”字,問他是什麼字,弟子說是個“真”字,可是富人非說不對,不給食物。孔子聽弟子一說就去了,說:“直八。”富人連呼:“厲害厲害,果然不愧是大師。”弟子疑惑,明明是“真”嗎?!孔子說:“認真,認真我們就不該討飯了,現在就是認不得‘真’的時候啊。”
適度妥協並不是沒有原則的妥協,關鍵是要把握適度。不能因為妥協,而被視為一個單純的沒有思路的執行者;不能因為妥協,而影響了計劃的進展速度;不能因為妥協,而破壞了工作的質量。一句話,適度妥協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妥協本身是一個積極的舉措,而不是消極的行為。比如,鄧小平同誌在處理香港問題上所采取的“一國兩製”,就是適度妥協的典範。處理如此重大而複雜的曆史遺留問題都能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共同點,那麼在單位裏就更容易多了。隻要圍繞一個目標,相互理解和信任、求同存異,總會發現共同之處,總會找到共同點。再難的問題,也是完全可以協商解決的,
2.把忍耐當必修課
人們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至理名言。個人要想在職場上取得大的成就,忍耐是必修課。它是對你的考驗,也是你晉升的階梯。人在職場行走,難免會碰到一些脾氣古怪、猜忌心重的上司,對下屬隻記過、不記功,或動不動就以扣工資、炒魷魚相威脅。麵對這種類型的上司,你若還想繼續開展工作、發展你的事業,使自己有所作為的話,隻有一個字:“忍”。
常延海任財務科長的第二年,公司給他所在部門委派了一名新主任。新主任是老會計出身,沒有多少文化,對所管轄的部屬誰工作認真、晝夜加班、出了成績,他看在眼裏,忘在腦後;誰遲到早退,不請假或者沒有給他及時送材料,他卻牢牢記在心上,時不時地給你點顏色瞧瞧。尤其是對財務科的工作總是挑毛病、找破綻,好像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麵對蠻不講理的新主任,常延海既沒有當麵頂撞,也沒有逢迎巴結。他經常和本科室的人員開會,定出工作程序,交給主任過目後,再切實執行,並做好係統記錄,以便主任翻閱。
這樣認真周到地安排工作,既減少了他與新主任的磨擦,也減輕了自己的負擔。
有幾次,常延海被主任嚴厲批評,但他忍住沒有發火,也沒有把這種情緒帶到工作中去。相反,常延海每受到委屈,必當機立斷檢查自己的工作、處事是否有錯誤,並且有錯必改,或是重新評價自己,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
精明的常延海為了自己的前途,時時小心,處處小心,步步小心,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對主任格外尊敬。他尊重主任的意見,聽從主任的指導,多向主任請教,體諒主任的難處。這樣一年下來,主任對常延海褒獎有加,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惡聲惡氣了。又過了半年,常延海就被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