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也不要過早地評論,像“這個人完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之類屬於“蓋棺定論”的話最好別說,世界總是變化很快,說不定你哪天就需要他的幫助。
總之,要讓自己在職場上進退自如地走向成功,就要避免以下“四絕”:
事情不可做絕;言語不可說絕;金錢不可用絕;權力不可使絕。
4.別犯誌大才疏的毛病
出入頭地、領袖群倫,這種願望大概是許多人在早年就為自己設定好的一大人生目標。
除了少數放蕩不羈、自甘平庸、隨波逐流的人以外,幾乎每一個處於各種組織機構中的上班族都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夠不斷上升,直到有一天身居高位、指點江山,成為可以“叫得響”的“社會名流”。最少也要在本單位裏幹出一點名堂,做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擁有這種想法和願望的人,是十分值得讚賞和鼓勵的。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生在世應該有所追求、誌存高遠、有所成就,對社會和他人有所貢獻,而絕對不能自甘沉淪,白白地虛度此生。
但是,在此我們想問各位的問題是:在訂立使自己走向領導崗位的人生目標和奮鬥計劃之前,你是否已經切實檢討過本身的領導能力,看看自己有沒有足夠的領導資本呢?
戰國時期,趙國有個名叫趙括的人,他聰明伶俐,從小就飽讀經書,對各種兵法戰策無不倒背如流、滾瓜爛熟。一說起行軍打仗、埋伏布陣、攻城掠地,他總是旁征博引、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簡直沒有人能夠說得過他。
當時,人們無不誇讚他是一個難得的“軍事奇才”;趙括本人也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優秀的將帥之才。他滿心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軍,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他隻恨一直沒有機會真的帶兵打仗。
但是,隻有他父親趙奢深知兒子並沒有真才實學,不過隻會“紙上談兵”而已,無法擔當大任。盡管有人多次推薦趙括出任大將,趙王也屢屢想起用他,但趙奢就是不同意。
趙奢曾對妻子說:“別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受到重用,而我卻害怕這樣。如果讓趙括當了將軍、帶兵打仗的話,他肯定會成為斷送趙國的罪人。”
後來,秦、趙兩國在長平作戰,長達三年時間僵持不下。趙王誤中秦國的計謀,不聽大臣的勸告,下令撤換久經沙場的老將廉頗,改派趙括到前線打仗。
這時候,趙奢早已去世,趙括的母親想起丈夫說過的話,就趕去見趙王說:“趙括不但比不上廉頗,甚至也遠不如他父親啊!趙奢當大將的時候,得到封賞都會給部下分享,和將士們的關係十分融洽;一旦接到命令,就把全部身心都用於處理公事。可是,趙括當了將軍卻自以為是、盛氣淩人、看不起同僚、不關心下屬;大王賞給他的財物,他也不肯和部下分享,而是自己拿來購置田產、揮霍享用。所以,請大王一定要改變主意、收回成命,不要讓趙括做將軍了。”
趙王卻說:“寡人主意已定,不要再多說了。”
趙母見此情景,禁不住歎口氣說:“如果大王非要使用趙括,萬一出了差錯,請您一定_不要遷怒、連累我們全家啊!”
趙王答應了趙母的請求,仍然派趙括為三軍統帥。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趙奢所料,由於趙括根本沒有實際的軍事領導才能,很快就被秦兵打得大敗,致使40萬趙軍全部慘遭坑殺。趙括本人也被秦軍的亂箭射死。
其實,一個人有沒有想當領導的願望是一回事,能否實現願望又是一回事;有了實現願望的機會之後,是否能夠做好領導工作則更是另外一回事。
不少人都有“誌大才疏”的弱點,在他們身上常常都有“勇於想象、敢於批評、崇尚空談、不善行動”的壞毛病;而對於那些渴望當上領導但卻缺乏實際領導經驗的人來說,往往更容易陷入“目空一切、眼高手低”的誤區。
趙括“紙上談兵”的曆史悲劇提醒人們:
當領導的位子向你招手時,請不要忙著貿然接受,而應該首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經具備了擔任領導者的條件。
對於領導工作這一份特殊的“瓷器活”來說,一個人的領導資本無疑就是他的“金剛鑽”。如果沒有“會剛鑽”,那就別攬“瓷器活”。隻有這樣,才是既利人又利己,否則隻會既害人又害己。
一個人隻有掌握一定技能、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能夠在職場上獲得相應的職位。在職場上,許多人都有上進心,都想晉升加薪,卻往往忽視了在晉升來臨之前做必要的準備,結果在上麵對他們進行考察時,被淘汰了還不知不覺。一般而言,一些晉升製度比較完善的公司在提拔管理人員之前,往往會不經意地派他們做一些高難度的工作,以考察他們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此時,有些人由於平時缺乏必要的準備和鍛煉,往往在這樣的重要關頭把事幹砸。這樣的下屬當然是難以獲得晉升機會的。
職場如戰場,競爭壓力大,如果你沒有“金鋼鑽”,一旦遇到了“瓷器活”,別人是不會等你去買“金鋼鑽”的。因為,時間就是金錢,時問就是效益,人家要的是立馬就能派上用場的人才。因此,在職場.卜,那些善於謀求升遷的職員,往往會在平時練就過硬的業務能力,掌握豐富的管理知識,將自己的“金鋼鑽”磨亮磨尖,隻要出現“瓷器活”,他們馬上就能將其攬下來,亮出自己的優勢,擊敗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