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知進退——小心駛得升職船(3)(3 / 3)

學會說“不”是一種心理解脫,它可以使你不必再為某種承諾而深受壓力之苦;學會說“不”是一種交際手段,對方會因為你誠懇的拒絕而更加信任你、尊重你;學會說“不”也是一門藝術,它可以使對方遭到拒絕而不對你怨恨和不滿;學會說“不”更是你的一項權利,當我們被種種“要求”所糾纏時,說出我們最直接的感受,不管對方如何看待,但他都應尊重我們說“不”的選擇。

7.大智若愚,揣著明白裝糊塗

有時,你表現得對一切都明白、精明過人,但這並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認真過了頭就是犯傻。所以,有時裝裝糊塗、凡事不那麼較真,反而會有利於做事,同時也能使場麵圓滿。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劉少奇說:“大事清楚,小事糊塗。”古語也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確如此,一個人如果過分認真,那麼必將一事無成。在做人處世中,許多時候裝得遲鈍一點、傻一點、糊塗一點,往往比過於敏感更有利。

富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做人處世中與上司打交道最不容易,因為上司操縱著你的命運,弄不好你的前途就全玩兒完了。所以,與上司交往最好的技巧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這也就是說,自己心裏明白卻假裝糊塗,不去認真計較。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德軍長驅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曾在國內戰爭時期馳騁疆場的老將們,如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布瓊尼等首先挑起前敵指揮的重擔。但麵對新的形勢,他們漸感力不從心。時勢造英雄,一批青年軍事家,如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什捷緬科等相繼脫穎而出。這中間,老將們思想上不是沒有波動的。1944年2月,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受命去波羅的海,協調一、二方麵軍的行動,什捷緬科作為他的參謀長同行。什捷緬科早知道這位元帥對總參部的人抱懷疑態度,思想上有個疙瘩。等上了火車,吃晚飯時,一場不愉快的談話開始了。鐵木辛哥先發出一通連珠炮:“為什麼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來教育我們這些老頭子,監督我們的吧?白費勁!你們還在桌子底下跑的時候,我們已經率領著成師的部隊在打仗,為給你們建立蘇維埃政權而奮鬥了。你軍事學院畢業了,自以為了不起了!革命開始的時候,你才幾歲?”這通訓,已經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緬科卻老實地回答:“那時候,剛滿十歲。”接著又平靜地表示對元帥非常尊重,準備向他學習。鐵木辛哥最後說:“算了,外交家,睡覺吧。時問會證明誰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共同工作了一個月後,在一次晚間喝茶的時候,鐵木辛哥突然說:“現在我明白了,你並不是我原來認為的那種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專門派來監督我的……”後來什捷緬科被召回時,鐵木辛哥心裏很舍不得和他分離。又過了一個月,鐵木辛哥親自向大本營提出要求,調這個晚輩來共事。

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態度是一種做人之道,也是一種成功之道。

所以,巧妙地裝糊塗是一種真聰明,不但給各種繁雜的事情塗上潤滑油,使得其順利運轉,也能在生活中充滿笑聲,顯得輕鬆明快;相反,老實認真隻會導致木呆刻板,甚至使事情陷入僵局。

當然,裝糊塗不是真糊塗,這是一種外在的態度。我們在裝糊塗的同時,也應把握好糊塗與認真的界限,以防弄巧成拙。

李景程是某單位的領導。兩年前的初夏,李景程去省裏參加科技方麵的一個會議,他決定要帶個懂科學的技術人員一同前往。於是,學土木工程的大學畢業生、當時在某部門當幹事的郭發季便輪到了這個美差。

開會期間,白天的宴席上推不掉的酒有人代喝了;會議中的科技名詞有同音譯傳到耳中。李景程晚上看文件覺得口渴了,一杯熱茶已放在手邊;身上覺得熱時,定了向的搖頭電扇及時地送來徐徐的涼風。他扭頭一看,對自己體貼入微的郭發季正在看書,頭上、臉上滿是細汗珠子。

開會回來之後不久,郭發季便成了李景程的秘書。

郭發季當了秘書後,發現李景程愛下象棋。於是,他參加了市象棋大賽,並贏得了冠軍,卻謙虛地說隻是隨便下下。

兩京市棋壇不乏高手,冠軍豈是隨便下下就可以弄來的?從那以後,閑暇無事李景程便叫郭發季陪他下幾盤棋。

其實,郭發季是位家學淵博的棋手。他還沒上學就跟頗有造詣的爺爺學棋。爺爺不僅向他傳授棋藝,而且教誨棋德,告誡他不可恃強淩弱,如碰到棋藝不高,又以權勢壓人的不可故意失棋,否則失棋即是失德。郭發季原來一直都遵從爺爺的教誨,但在大學裏為此得罪了係主任,畢業時便被分到了某部門當個小幹事,實際上等於是個高級勤雜工。

根據李景程的脾氣,既不能勝他,以免背上驕傲自滿的罪名,也不能輕易讓他取勝,讓他認為自己沒有本事。於是,李景程和郭發季下棋竟成了一種樂趣。每次和人說起他的秘書,李景程總說:“人聰明,但不驕傲,難得。”後來,郭發季被提升為該單位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