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切勿當麵頂撞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把上司的一頓責罵當作一場暴風雨,風暴過後自會平息,你又不曾損失什麼,何不審時度勢、選擇回避。一名合格的員工就要學會壓製自己的情緒化衝動,理智地看待是非,特別是在上司麵前。
有些情況下,既然你都覺得自己下不了台,那反過來想想,如果你當麵頂撞了上司,上司同樣下不了台。如果你能在上司發其威風時給足他麵子,起碼能說明你大氣、大度、理智、成熟。隻要這上司不是存心找你的茬,冷靜下來後他一定會反思,你的表現一定會給他留下深刻而難於磨滅的印象,他心裏也一定會有歉疚之情的。
(4)不要把批評看得太重
時常有這樣的員工:遭受上司的批評後,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充滿悲觀的情緒,把上司的批評當作世界末日。他們都錯在把上司的批評看得太重。
其實,一兩次受到批評並不代表自己就沒前途了,更沒必要覺得一切都完了。上司批評你主要還是針對你所犯的錯誤,除了個別有偏見的上司外,大部分的領導都不會針對員工個人的。
上司的本意是通過責備讓你意識到錯誤,避免下次再犯,並不是覺得你什麼都不行,對你進行打擊。如果受到一兩次批評你就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這樣會讓上司看不起你,今後他可能也就不會再信任和提拔你了。
(5)受到批評不要過多解釋
受到上級批評時,反複糾纏、爭辯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你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不受批評,當然可以“寸土必爭、寸理不讓”。可是,一個把上司搞得筋疲力盡的人,又談何晉升呢?
美國的西點軍校裏有一個廣為傳誦的悠久傳統,就是遇到軍官問話隻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假如軍官問你:“為什麼不把皮鞋擦亮?”如果你試圖解釋:“哦,鞋髒了,我沒時間擦。”這樣的回答得到的隻能是一頓訓斥。軍官要的隻是結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長篇大論的辯解!
一名合格的員工在遇到上司的批評時,也要明白這一點:上司看到的隻有結果,他沒必要聽你敘述如何導致那樣的結果。
對於員工來說,不找借口是執行力的表現。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執行。
當然,話也並不能說得太絕對。如果確有冤情,確有誤解,怎麼辦?
或許你認為自己真的沒有必要接受批評,可以表示出遺憾的態度,但這和認錯不一樣,因為這隻是一種禮貌,能顯示出你的修養和體諒別人的風度。另外,你可找一兩次機會表白,但應點到為止。即使上司沒有為你“平反昭雪”,也用不著糾纏不休,因為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努力可以改變一切。
一名聰明的員工不會讓自己的心情被上司的斥責所擾亂,而應當保持彈性和冷靜,在挨罵時理性對待、巧妙處理,使自己從中獲得收益。
9.先做“鳳尾”,再做“雞頭”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擇業原則。其實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應該先做“鳳尾”,再做“雞頭”。“雞頭”和“鳳尾”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不足,這個用不著多斟酌,選擇的時候,著重看你需要的是什麼。但是,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選擇工作時,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把它做為終身選擇了。如果工作不適合自己,完全可以改弦易轍。在改弦易轍的時候,“鳳尾”和“雞頭”之間誰優誰劣,一下子就明顯的體現出來了。現在,如果是“鳳尾”想去當“雞頭”,就是從上麵往下走,這很容易;而“雞頭”如果想去做“鳳尾”,就是從下往上走,那難度就很大,從這一點上說,還是選“鳳尾”,比選“雞頭”強。
學山剛來深圳時,在一家公司做職員。當別人對他指手畫腳時,他心裏極不平衡——學山在內地是一鄉鎮企業的副廠長!盡管在這裏他隻是小職員,工資可是內地的好幾倍。漸漸地,學山也想通了——地位是虛的,錢才是實的,掙不到錢,做那“雞頭”又有何用!就在這家公司,學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事。憑著實力,學山擁有了一大批屬於自己的客戶。公司不僅給學山業務提成,’還提升他做業務經理,學山感到原來做“風尾”並不丟人——沾鳳凰的光,“風尾”也是美麗的。其實,企業的競爭靠的是實力。沒有實力,“雞頭”早晚做不牢,即使勉強在那撐著,不死不活也實在是受罪。與其這樣,還不如當“鳳尾”,借別人的實力發展,錢並不少掙。放下架子、平衡心理,利益才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