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難,做部下更難,做個好的部下則是難上加難。有時,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候開罪了某位領導,而我們自己卻渾然不知,等到弄明白是某位領導誤解了我們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
老板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辦錯事的時候,此時你該如何做?奮起抗爭與之對著幹?還是“打掉門牙往肚子裏咽”?比較精明的員工大概都會選擇後一種做法。
任新剛在一家電腦公司負責安全工作。他工作紮實、盡心盡力,在公司有較好的聲譽。
一天早晨,他剛走進公司大門便被老板叫到了辦公室,“任新剛,你是幹什麼的?昨天晚上安排了幾個人值班?值班時都在幹什麼?”老板衝著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斥責,“你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全年的獎金全部扣除。”
任新剛心裏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昨天晚上他休假,是由喬相軍帶的班呀!
事後,他才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因。原來,昨天晚上幾個盜賊潛進公司財務科盜走了一筆貨款,老板為此才發的火。
既然責任不在自己,為什麼要訓斥我,還要扣掉全年獎金呢?任新剛思來想去始終想不通。心高氣傲的他委屈得直想哭,心想,自己平時工作那麼認真,為了公司的安全付出了多麼大的心血呀!老板平白無故地為什麼要處罰我呢?
他想找老板理論,討個說法,轉念又想;“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如果為了這點事破壞了自己以往的形象實在有些不合算。打掉門牙咽下肚,且當一次替罪羊吧!”
發生這件事後,任新剛沒有把自己的情緒帶進工作中,依然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見了老板依然彬彬有禮,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後來,警察破獲了那天晚上的盜竊案,喬相軍因涉嫌此案被依法逮捕了。
之後不久,老板對全公司的安全人員進行調整。由任新剛全麵負責全公司的安全工作。
這就是“打掉門牙往肚子裏咽”的好處。試想,如果任新剛在受到老板誤解以後,心中不平去找老板爭辯或一氣之下一走了之,那如今又怎能被晉升呢?
因此,在和老板相處的時候耍學會“韜光養晦”之謀略,學會把自己的委屈和痛苦隱藏起來,不但要能接受老板的各種指派,還要能夠承受被誤解、被錯怪、被無端訓斥所帶來的痛苦。隻有這樣,才能用內心的苦水保住你的職位,使老板不厭惡、不排斥你。
崔海剛在五年前還是基層車間的一名鉗工。後來,廠宣傳部一個姓方的部長見崔海剛文筆不錯,便頂著壓力將崔海剛調進宣傳部當了宣傳幹事。從此’崔海剛對方部長的知遇之恩一直銘記在心。兩年後,崔海剛被抽到廠辦當了秘書,成了廠辦王主任的部下,精明的崔海剛很快就得到了王主任的喜歡。
沒過多久,崔海剛忽然感到方部長和他漸漸疏遠了。一了解,才知現在的領導王主任和從前的領導方部長之間有私人恩怨,因而方部長總是懷疑崔海剛倒向了王主任那邊。
其實,引發方部長對崔海剛誤解的“導火線”很簡單:在一個雨天,崔海剛給王主任打傘,沒給方部長打傘。這還是很久以後方部長親口對崔海剛說的,而事實上崔海剛從後麵趕上來給王主任打傘時,確實沒有看見方部長就在不遠處淋著雨,誤解就此產生了。
一氣之下,方部長在許多場合都說自己看錯了人,說崔海剛是個忘恩負義的人,誰是他的上級他就跟誰關係好。崔海剛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人,他也渾然不知發生的這一切。直到方部長在人前背後說崔海剛的那些話傳到他耳朵裏,他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
方部長誤解了自己,還得自己向方部長解釋清楚,自己既是“係鈴人”也是“解鈴人”,要化幹戈為玉帛,還要靠自己用心努力去做才行。
有了解決問題的原則,崔海剛采取了以下五個方法努力消除方部長對他的誤解:
(1)極力掩蓋矛盾
每當有人說起方部長和自己關係不好時,崔海剛總是極力否認這回事,他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方部長和自己有矛盾。崔海剛此舉的目的是想製止事態的擴大,更利於緩和矛盾。
(2)公開場合注意尊重領導
方部長和崔海剛在工作中經常碰麵,每次崔海剛都是主動和方部長打招呼,不管方部長理還是不理,崔海剛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有時,因工作需要和方部長同在一桌招待客人,崔海剛除了主動向方部長敬酒,還公開說自己是方部長一手培養起來的,自己十分感激方部長,崔海剛此舉的目的是表白自己時刻沒有忘記方部長的恩情,又怎是忘恩負義之人?
(3)背地場合注重褒揚領導
崔海剛深知當麵說別人好不如背地褒揚別人效果好。於是,崔海剛經常在背地裏對別人說起方部長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自己又是如何如何感激方部長。當然,這些都是崔海剛的心裏話。如果有人背地裏說方部長的壞話,崔海剛知道後則盡力為方部長辯護。崔海剛此舉的目的是想通過別人的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假若方部長知道了崔海剛背地裏褒揚自己,肯定會高興的,這樣更利於誤解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