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拿得起,放得下”,頗有點辯證味兒,對於職場中的我們來說也是極富啟迪意義的。所謂“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躊躇滿誌時的心態’而“放得下”則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難、辦事不順暢以及無奈之時應采取的態度。
職場的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狀,難怪古人要說“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了。但是,當一個人身居要位時,他是否想到會有“高處不勝寒”的危機、有“長江後浪逐前浪,,的窘迫呢?好吧,那就不要過分貪戀巔峰時的榮耀和風光,趁著巔峰將過未過之時從容地撤離高地,或許下得山來還有另一番風光呢!
有一個叫秦裕的奧運會柔道金牌得主,在連續獲得203場勝和之後卻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時他才28歲,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測,以為他出了什麼問題。其實不然,秦裕是明智的,因為他感覺到自己運動的巔峰狀態已是昨日黃花,而以往那種求勝的意誌也迅速減退,這才主動宣布退役,去當了教練。應該說,秦裕的選擇雖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無奈,然而從長遠來看,卻也是一種如釋重負、坦然平和的選擇,比起那種硬充好漢者來說他是英雄。因為,他畢竟是消失於人生最高處的亮點上,給世人留下的畢竟是一個微笑。
當我們真正懂得職場的進退之道,深刻領會“拿得起,放得下”的含義時,我們便能以坦然和克製的態度去承受退出和離職之“放”’便能活出一分瀟灑與光彩,活出一種落落大方的風範來。
有一位在別的部門擔任科員的同事,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幹,大家都知道他很想當科長,同時也都認為他有當科長的能力。後來’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辦公、開會、忙進忙出,興奮中難掩驕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興,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層樓。可是過了一年,他“下台”了,被調到別的部門當科員。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鎖上辦公室的門一整天沒有出來。當了科員後,大概難忍失去舞台的落寞,他日漸消沉,後來變為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再也沒有升遷過。
上台當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難免神傷,這是人之常情。隻要你能平心靜氣做你該做的事,並且想辦法精練你的“演技”,隨時準備再度上台,就終會有機會的。人生的際遇是變化多端、難以預測的,起伏難免,有時是逃不過去的,碰到這種時候就應有“上台下台都自在,主角配角都能演”的心情,這種心情不隻會為你的人生找到安頓,也會為你尋找到再放光芒的機會。同時,你的這種彈性也必將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因為沒有人會欣賞一個自怨自艾又自暴自棄的人。你要做的就是:
(1)平息妒火,接受自己
誰趕上這樣的事心裏都不會好受,但嫉妒帶不來加薪,與其讓嫉妒充斥著你的日子,不如先平息了妒火,接受自己更實際。人隻有先接受自己,才能追求更好,否則你隻有難受。雖然沒有升職,但做一個不可替代的員工,其價值可能並不比做一個中層領導小。
(2)放棄攀比,認清自己
原本你並不很看重做中層幹部這種工作,寧可獨善其身,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可是,一聽比你還晚兩個月來公司的一個女孩要升職了,心裏就怪不是滋味的。其實,也許最適合你的工作就是一個人“單打獨鬥”,你是好士兵,但不是好元帥。人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反過來說,不是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一定能當將軍的。
(3)學習別人,提高自己
也許提上去的那個人真的不錯,也可能他其實不如你,但更高層的領導把他提上去總是有理由的。比如:他可能會“來事”;他人際關係比你處得好。也許從純業務的角度來講他不如你突出,但是做管理工作更多的是要看他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把一幫入團結起來。他升上去總有理由,不如看看他的優點、學學他的長處。這樣,不僅能調適你那正往火山方向發展的心理和脾氣,更能讓你有所收獲。
(4)強大自己,蓄勢待發
每一個對自己有所要求的人都會有種不服輸的心理。不服輸是好事,如果沒有這種勁頭,進步從何而來?你可以在心裏給自己使勁:既然你跟對手的基礎差不多,為什麼下一次就不能是你上去呢?你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業務越來越突出,“光芒”甚至已經“掩蓋”了你的上司。到下一年度聘任的時候,你甚至可以直接去找老板談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除了大家都看到的以外你還有什麼優點,還有哪些長處沒有發揮出來。既然你有這個想法,那就去做,強大了自己之後,升職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