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他實在是忍無可忍,便去找頂頭上司理論。上司根本不理他,隻是淡淡地扔了一句話:“你呀,快了——等我老死了,自然會輪到你的。”
此後,他看到“知己”那躲躲閃閃的樣子以及比哭還難看的表情,倍感世態炎涼。
由此可見,在職場上千萬不要講哥們兒義氣,在這裏隻有職場友誼。職場友誼不同於生活友誼,它變化無常、並不安全牢固,很難說得上可靠。隻要涉及到利益紛爭,再好的職場友誼也會變味。因此,在職場上,大部分人都會在同事麵前本能地縮小自己,怕的就是把職場友誼深入下去。一些人在一起工作時關係若即若離,一旦他們分開不在同一家單位,關係常常會出奇地密切起來。這是因為一起工作時他們的友誼是職場友誼,其中滲入了太多的利益因素,彼此之間不得不有所戒備,所以會若即若離;而分開之後,他們的友誼與利益無關,變成了生活友誼,彼此關係自然密切。所以,身在職場,千萬別把哥們兒義氣當真。
職場是名利場,大家都足來分一杯羹的,所以這裏沒有義氣,隻有職場友誼。而且,職場友誼不同於生活友渲,生活友誼是不摻雜利益因素的,大家可以開誠布公、推心置腹、互訴衷腸;而職場友誼隻是利益上的結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隻要職場中的利益格局發生了變化,職場友誼也會發生變化。正如某職場中的成功人士所說:名利場上沒有7恒的友誼,隻有永恒的利益。
職場是個名利場,它是利益紛爭的場所,不是情感休憩的港灣。在辦公室建立的友誼不同於生活中建立的友誼,辦公室裏的同事更不同於生活中的知己。同事是和你共同做事的,知已是和你交心的;同事是和你在一口鍋裏爭先恐後地舀飯的,知已是在你無助的時候來到你的身邊,在你榮耀的時候又悄然離去的。所以,當你的生活出現危機,比如失戀、婚變,最好不要在辦公室隨便找人傾訴;當你的工作出現危機,比如工作上不順利,對老板、同事有看法,更不要對同事袒露胸襟。如果你確實想找人傾訴,不妨在工作以外找幾個與自己沒有工作關係的朋友,一醉方休、一吐為快。
“辦公室裏沒有朋友。”工作本身的緊張和壓力讓很多人渴望在工作之餘有另外的空間,可現實又讓人沒有和朋友相處的時間。於是,喜歡和朋友相聚的人就容易把同事當成知心朋友。但要記住,同事之間的友情不能取代朋友情。最好與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如果你錯把同事當朋友,那麼你有苦頭吃丫。交朋友除了誌趣相投外,忠誠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選擇了她/他,她/他也選擇了你,彼此信任、忠實於友誼就是雙方的責任。同事就不同了,一般來說,如果不是自己創的業,也不想砸自己的飯碗,那麼你是不可能選擇同事做朋友的。所以,你不能對同事有過高的期望值。
5.不要拖延,馬上行動
對一位渴望成功的職場人來說,拖延和依賴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會啃噬我們的意誌和心靈、消耗能量、阻礙我們潛能的發揮,使人喪失進取心。習慣性的拖延者常常也是製造借口與托辭的專家。在一個追求高效的企業或組織裏,員工就必須克服拖延的惡習,將其從自己的個性中根除。
處於拖延狀態的人常常陷於一種惡性循環之中,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後去做,卻不知在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足以把今日的工作做好。決斷好的事情拖延著不做,往往還會對我們的品格產生不良影響。
美國哈佛大學人才學家哈裏克說:“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這是因為拖延能殺傷人的積極性。”事實上,我們也會常常因為拖延時間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會慣性地拖延下去。幾次三番之後,我們竟視這種惡習為平常之事,以致漠視了它對工作的危害。
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安東尼是一個部門主管,每天醒來就一頭紮進工作堆裏,忙得焦頭爛額、寢食不安,整個人都快要崩潰了。於是,安東尼去請教一位成功的公司經理。
來到這位公司經理的辦公室時,安東尼看見他正在接聽一個電話。聽得出來,和他通話的是他的一個下屬,而這位經理很快就給對方作出了工作指示。剛放下電話,他又迅速簽署了一份秘書送進來的文件。接著又是電話詢問,又是下屬請示,公司經理都馬上給予了答複。半個小時過去了,終於再也沒有他人“打擾”,這位公司經理轉過頭來問安東尼有何貴幹。安東尼站起身來說:“本來我是想請教您,身為一個全球知名公司的部門經理,您是如何處理好那麼多的工作的,但現在不用了,您已經通過您的行動給了我一個明確的答案。我明白自己的毛病出在哪兒了,您是立刻就把經手的問題解決掉,而我卻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先接下來,等一會兒再說。結果您的辦公桌上空空如也,而我辦公桌上的文件卻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