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工廠的效率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設備的先進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韓國本土工廠是20世紀80年代投入生產的,而內蒙古的合資廠卻是在90年代建起來的,設備比原廠還先進。是管理方法的問題?也不是。工廠的主要管理層基本上都是韓國人。恰好,劉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內蒙負責的韓國廠長。
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劉永行特意請教這位廠長:“為什麼同樣的設備、同樣的管理,設在中國的工廠卻需要雇傭那麼多人呢?”
那位廠長回答很含蓄:“也許是中國人做事不到位吧。”而正是這麼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卻讓劉永行回國後徹夜難眠。他知道,當著一群中國企業家的麵,那位廠長的話已經是十分客氣了。在這句平淡的話背後,一定藏有許多難言之隱,一定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管理問題。
仔細想一想,與韓國人相比,中國人做事的態度無疑存在很大的問題。韓國人做事總是手腳不停,無論是工人還是管理人員,手頭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別的事做。他們是一專多能,比如說一個廠長,如果他覺得自己的崗位比較空閑,就會做其他一些事情,以節省人力。而在中國大部分企業中,還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夠了”的想法,所以我們的效率就低了。
齊格勒說:“如果你能夠盡到自己的本份,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隨心所欲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過且過,從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麼你就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對這種類型的人,任何老板都會毫不猶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重用之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準則。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軍人的職責是保衛祖國;教師的職責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職責是生產合格的產品……社會上每個人的位置不同,職責也有所差異,但所有不同的位置都對位置上的人有一個最起碼的要求,那就是把事做到位。
“差不多”就行了,是員工缺乏責任心的一種表現,它實際上是工作中的失職。許多人之所以失敗,往往就是因為他們做事隻做到“差不多”為止。
因為表麵上看起來“差不多”的工作,其實差太多了!
一個由許多人組成的公司是經不起太多“差不多”的。由上到下傳達一項任務,如果一個人差1%,下一個人又差1%,這樣下去等到真正執行任務的人接到這項任務的時候,恐怕這項任務已經變得麵目全非了,而他會做出什麼樣的工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樣,當由下向上傳遞一項建議的時候,每一層的人都抱著“傳遞得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最後到最高層領導那裏,你的建議就可能變成了一項對你的懲罰措施。
在工作中,你可能覺得自己做的和別人做得比起來差不多,以為那樣就足夠了,但你的上司、老板心中有數,你的顧客心中也有數,你一定會因為你的勤奮或懶惰贏得或失去晉升的機會,也同樣會因為你態度的好壞而贏得或失去客戶。
做事情一絲不苟還意味著要追求工作“零缺陷”。“零缺陷”工作意味著什麼?那就是力爭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不存在缺陷。要求人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它是一種決不向“任何不符合”妥協的決心。
在工作中做到“零缺陷”,就是要求我們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不要高標準要求別人,而低標準要求自己,走出“差不多就行”、“馬馬虎虎”的思想和工作誤區,努力達到“零缺陷”的境界。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舉世矚目,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它的成功和了不起就在於追求並達到了各個係統、各個環節、各道工藝的“零缺陷”!
航天器升空,從設計到製造,每個零部件的加工、每個細微關節都不可有半點的閃失。它經過了反複地論證和測試,沒有任何的回旋餘地和彈性指標。上萬人的研製團隊,誰也不能有絲毫的草率和懈怠;幾百噸的擎天物體升空,高精尖的合成,計算精確、考慮周到,沒有絲毫的紕漏;逃逸艙的設計、降落傘的備用、二次故障的保險,乃至發射時間的選擇、回收地點的考慮,以及航天員的生存空間、通話保障係統等各項航天要件的到位,都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嚴謹程度。這些都做到了百分之百的細致而周到,追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把握,絕不抱一絲的僥幸。
許多人缺乏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原因在於從小養成了輕率疏忽的不良習慣,背棄了將工作做得完美無缺的原則。
努力培養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吧,隻有把工作做得萬無一失,比別人更準確、更完美,你才能引起老板的關注,實現你心中的願望。
7.鋒芒畢露不易得重用
“鋒芒”本意是刀劍的尖端,在此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幹。一個人若無鋒芒’那就是提不起來。所以,有鋒芒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適當的場合顯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應當。但鋒芒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運用起來應該小心翼翼,平時應插在劍鞘裏。所謂物極必反,過分外露自己的才華容易導致自己的失敗。尤其是做大事業的人,鋒芒畢露既不容易達到事業成功的目的,又容易失去晉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