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甘露寺山門聯
平地風煙翻白鳥;
半山雲水卷蒼藤。
王斿,王安石之侄。
此聯原為:“平地風煙飛白鳥;半山雲水卷蒼藤。”王斿之父王安國當時與蘇東坡交好,即請教於蘇。東坡改上聯“飛”為“翻”,尤佳。此聯語句如同詩句,“翻”、“卷”二字為詩眼,秀逸雋永,難得一聯。
鎮江焦山聯
揚子江頭渡楊子;
焦山洞裏住椒山。
楊繼盛(1516—1555)字仲芳,號椒山,保定容城(今屬河北)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劾嚴嵩十大罪,被殺。
焦山,原名譙山,東漢隱士焦先曾隱居在此,後以諧音改“譙山”為“焦山”。
這副對聯作者也許受此啟發,遂巧用諧音,將自己的姓字,與“揚子江”、“焦山”諧然成趣。聯語和諧有趣,自見功力。
此聯又作:
楊子懷人渡揚子;
椒山探勝上焦山。
焦山自然庵中聯
山光撲麵經新雨;
江水回頭為晚潮。
此聯寫山光江色頗為雅麗工穩。“撲麵”、“回頭”將山與江擬人化,讓山光有知,江流多情,尤妙!
金山草堂聯
半窗圖畫梅花月;
一枕波濤楊柳風。
王壽祚,清初文人。
此聯寫景筆觸清晰,畫景色彩淡雅。上聯側重視覺繪色,下聯憑借聽覺傳神,把“梅花月”、“楊柳風”寫得很美,上下14字創造出一個深邃空洞、動靜相宜的詩一般境界,顯出了作者高潔的誌趣和淡泊的情懷。
無錫惠山摩崖聯
石路縈回九龍脊;
水光翻動五湖天。
惠山在無錫市西郊,古稱華山、曆山、西神山,唐以後方稱惠山。山有九峰,蜿蜒如龍,故稱九龍山。下聯“五湖”,指太湖。太湖別名五湖。
此聯寫景寫出了神韻氣勢,“縈回”、“翻動”以動感強烈之態,給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蘇無錫東林書院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1550—1612),字叔時、號涇陽,世稱東林先生,江蘇無錫人。明萬曆進士,官至吏部司郎中。後講學東林書院,為東林黨領袖,終被大宦官魏忠賢殺害。
聯語樸素無華,平中見奇。全聯一字五疊,“聲聲”、“事事”猶如風雨敲窗,“入耳”、“關心”。有道是:讀書事關天下,聞者必有所思。聯筆工巧,語帶雙關,是一副絕妙的言誌聯。
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二十四橋:唐時揚州繁華鼎盛,城內共有24座橋,故得名。
此聯巧用唐代詩人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意,讀來,讓人如見月色,如聞簫聲,受到美的陶冶。
揚州西園新月樓聯
蝶銜紅蕊蜂銜粉;
露似珍珠月似弓。
這是一副集句聯。上聯集李商隱詩句,下聯集白居易詩句,形象生動,詩意盎然。上下聯珠聯璧合,如出一人之手。
揚州小金山桂花廳聯
月來滿地水;
雲起一天山。
小金山,又名長春嶺,在揚州瘦西湖內。
“月”如“水”、“雲”似“山”。比喻大膽新穎,聯語簡捷流暢。把“月”和“雲”描繪得既有形象又有氣勢,真是神來之筆!
揚州樂善庵聯
有月即登台,無論春秋冬夏;
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東西。
撰聯名家筆下的聯語,的確非同一般。讓月“登台”,叫風“入座”,真是別出心裁,擬人另高一籌。此聯借“風”“月”,抒發作者在藝術上兼收並蓄、在風格上相互媲美的寬闊胸懷與高超見解。
揚州平山堂聯
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伊秉綬(1754—1815),字組似,號墨卿、默庵,福建寧化人。乾隆進士,出任揚州知府,有善政。清代詩人、書法家。
這是一副別出心裁的集句聯。作者集撰這副對聯時,身為揚州知府,他巧妙地借用前人文章的佳句,“為我所用”。上聯前半截,集自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後半截集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下聯則分別集自王禹傅的《黃岡竹樓記》和蘇軾的《放鶴亭記》。在集句聯中,這副集句聯稱為代表作實是當之無愧了。
蘇州拙政園聯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
上聯以“噪”反襯“靜”,靜中有生機;下聯以“鳴”反襯“幽”,幽中見雅逸。
蘇州網師園聯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網師園,在蘇州市葑門十全街,南宋始建,清乾隆時宋宗元重建。由於宋宗元自比“漁人”,故稱此園林為“網師園”。
全聯由疊字構成,上聯描寫氣候,下聯描寫春色,使人覺得此處確是個清雅秀麗的好地方。
蘇州滄浪亭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滄浪亭,在蘇州城南三元坊。原是五代末年吳越中吳軍節度使孫承佑的別墅,北宋慶曆年間,詩人蘇舜欽買下此別墅,臨水築亭。園主因有感於漁父“滄浪之水”詞,命名此亭。
上聯原為歐陽修詩句,下聯恰是園主蘇舜欽詩句,粱章钜巧集妙采成此聯,如同出已手筆,工麗無比,堪稱佳聯。
蘇州漱碧山莊聯
邱壑在胸中,看疊石疏泉,有天然畫意;
園林甲吳下,願攜琴載酒,作人外清遊。
此聯運筆洗煉,頗見功夫。“疊石疏泉”概括了園林獨具的“天然畫意”之美。不僅如此,還“作人外清遊”,把人引入全新的境界。
蘇州半園草堂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