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名勝古跡妙聯(3)(1 / 3)

西泠印社四照閣聯

麵麵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葉翰仙(生卒年不詳),字墨君,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女詞人。

西泠印社,位於西湖孤山,因靠近西泠橋,故名“西泠印社”。這是我國研究篆刻藝術的組織所在,成立於光緒三十年。

這副聯構思纖巧入微,語句回環疊複,讓人感清疏淡雅,沁心爽神。

杭州西湖碧青閣聯

鏡麵湖光,蘇堤一線橫窗碧;

雲端梵唱,竺嶺千盤壓閣青。

允垂,清人,曾任杭州知府。

碧青閣,原在西湖白堤西端今西泠橋的延青水榭上。現閣已不存。

此聯寫碧青閣前湖光山色,筆調清晰,色彩明麗,有身臨其境之妙趣。聯尾巧嵌“碧青”閣名,尤為自然。同時,“橫”、“壓”二字用得極妙。

杭州西湖嶽墓聯

一色水天秋,卻難洗三字汙穢;

雙清風月夜,正好分兩世精忠。

徐氏女,不詳。

嶽墓,在嶽王廟側。墓前有墓闕、照壁,道旁有石人石獸,左側是嶽雲墓。

聯語即景生情,上聯用反襯筆法,討伐“莫須有”三字的罪惡;下聯則從正麵歌頌嶽飛、嶽雲“兩世精忠”。遣詞準確,意清言深,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杭州西湖嶽墓聯

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字重開,老柏千尋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壯誌,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裏駕長車。

趙樸初(1909—2000),安徽太湖縣人。當代著名詩人、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

這副對聯是作者在嶽墓遭到十年浩劫破壞、而又重新整修開放時所題。聯語撫今懷古,告慰忠魂。尤其難得的是,作者將嶽飛《滿江紅》詞中句:“抬望眼、壯懷激烈”、“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化用聯語之中,自如貼切,美不勝收!

杭州西湖冷泉亭聯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鬆江)人。萬曆進士,明傑出書畫家。

冷泉亭,在靈隱寺附近的飛來峰下。

作者別出心裁,連設兩個問句,引起遊人思索神往,可謂意味雋永,別具一格。難怪在他之後,出現了不少答句對聯。不妨順手拈來幾副賞之:

左宗棠題聯雲:

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

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

俞樾題聯雲: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俞樾的次女繡孫答聯曰:

泉自禹時冷起;(取大禹治水典故)

峰從項處飛來。(取項羽拔山之意)

石治棠題聯雲: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趙鐵山麵對泉冷峰飛,忽生奇想,偶成二聯:

山峰且有飛來悔;

泉水偏從冷後傳。

不愁泉冷無時熱;

常恐峰來更欲飛。

以上諸聯,可謂同題對聯。其意概出冷泉、飛峰,真是答聯不一,各有千秋。

杭州靈隱寺聯

龍澗風回,萬壑鬆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鬆雪道人,湖州吳興(今屬浙江)人,宋末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靈隱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的靈隱山麓。前有冷泉亭和飛來峰,是西湖遊覽勝地。

上下聯對仗十分嚴謹。“連”、“印”二字,把寺前奇麗風光,分出了層次,猶如呈現出一幅氣勢雄渾的山水畫卷。

杭州靈隱寺天王殿聯

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此聯仍以飛來峰、冷泉引發構思,上聯大膽假想,或許再有峰巒飛來,所以“坐山門老等”;下聯更加奇妙,從反麵下筆,寫冷泉漸生暖意,故“放笑臉相迎”。而且上聯切“天王殿”坐落之地,在飛來峰對麵。下聯切殿內彌勒佛的神態,常露一副笑相。全聯構思奇巧,即景落筆,諧語雅謔,別開生麵。

杭州西湖玉泉聯

水翻鴨綠;

山疊螺青。

玉泉在杭州棲霞山和靈隱山之間青芝塢口的清漣禪寺內。

此聯出奇地“翻”水、“疊”山,頓出新意。

杭州西湖壑雷亭聯

雷不驚人,在壑原非真霹靂;

泉能澤物,出山要有熱心腸。

壑雷亭在飛來峰下,因此處梅雨季節靈隱澗水勢洶湧奔瀉,聲如輕雷,故取名“壑雷亭”。

附近有“冷泉亭”,此聯突發巧思,讓澤物之泉“出山要有熱心腸”。一個“熱”字,給自源頭冷起的泉水,注入暖流。

杭州西湖人倚樓聯

靈之來兮,從白舍人遊,配蘇學士食;

客何為者,橫楊濟公笛,披董靜傳書。

徐琪,不詳。

人倚樓在西湖孤山。

“白舍人”,即白居易。“蘇學士”,即蘇軾。“楊濟公”,指楊孟瑛,曾任杭州郡守,開浚西湖,楊公堤上造六橋。“董靜傳”,指董香光。

聯內所嵌四人名,皆與西湖有緣。巧在嵌名非明嵌,故用代稱別號,更具典雅工麗之趣。

杭州西湖淨慈寺聯

雲間樹色千花滿;

竹裏泉聲百道飛。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即清聖祖,年號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屬清朝鼎盛時期。

這副對聯妙在用字上。上聯“滿”;下聯“飛”,把本來有聲有色的景物寫活了,既有神態又有聲韻,頗有幾分“化工”之妙!給人以詩中有畫、畫間有詩之美感。

杭州西湖迎翠軒聯

碧水乍開新鏡麵;

青山都是好屏風。

延俊,不詳。

水比“鏡麵”,山當“屏風”,已不新鮮。此聯追求新意,在用過了的比喻前,遣以“乍開”、“都是”,似乎又與眾不同。

杭州西湖鏡清閣聯

溪水渡西泠,曲檻平分葛嶺月;

寺雲隔南浦,疏鍾搖破夕陽煙。

德馨,不詳。

作者別具巧思,調動筆墨用“渡”、“平分”、“隔”、“搖破”四個動詞,把此聯寫得生動活潑。同時,這四個動詞均有隔開平分之意,這樣,景物更富有層次和立體美。

杭州西湖雙峰插雲聯

風起雲行快;

山高月上遲。

上下聯看似毫無奇妙之處,所言皆是司空見慣之景遇。然而,大拙寓巧,“快”、“遲”俱是時間的鍵盤上彈出之音符,妙在其間。

杭州西湖韜光聯

嶺樹湖雲枕足底;

江潮海日上眉梢。

此聯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將千般湖光、萬裏海曙,一下子攬於“足底”、“眉梢”。氣勢磅礴,手筆著實不小,令人叫絕!

杭州延青水榭聯

新水漲三篙,繞檻波光平似鏡;

好山環四麵,開窗嵐翠拱如屏。

富海帆,不詳。

延青水榭位於杭州金沙港。

此聯言“山”狀“水”,筆墨集中,色調明快,畫出了水“平似鏡”、山“拱如屏”的秀麗圖畫。

杭州玉皇山玉皇宮聯

一路竹聲,時疑雨至;

半空嵐氣,忽然雲飛。

玉皇山在西湖與錢塘江之間,山頂有福星觀,又稱玉皇宮。

“竹聲”如“雨”,“嵐氣”似“雲”。比喻恰到好處,貼切非常,有聲又有色,極妙!此處還有一副對聯,亦從“雨”、“雲”落筆,對仗工麗,歎為觀止。聯曰:

山雨欲來,且休息片時,再朝金闕;

嶺雲初上,看森嚴萬象,爭捧玉皇。

杭州望雪小築聯

微燈無翠袖;

小雪似梨花。

上聯化用蘇軾《聚星堂雪》“恨無翠袖點橫斜,隻有微燈照明滅”詩句,下聯巧用岑參《白雪歇送武判官歸京》“千樹萬樹梨花開”句意。聯語雅麗工穩,雪景映然而現。

杭州南屏山淨慈寺聯

細剪山雲縫補納;

閑撈溪月作蒲團。

淨慈寺,位於杭州清波門外的南屏山麓,此寺最早建於吳越時期。

此聯巧妙地運用了誇張、比喻手法,上聯“剪山雲”,可謂大膽了。下聯“撈溪月”,又喻作“蒲團”,可算新穎。詞語清新,耐人玩味。

杭州九溪十八澗聯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此聯巧在用疊字修飾主語:“山”、“路”、“樹”、“泉”。把九溪十八澗的山光水色豁然托出。有遠近、有層次、有畫麵、有音響,令人神往。

於謙墓聯

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來何處吊英賢?

王守仁(1472—1528),幼名雲,字伯安,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

此聯可當作一副挽聯來讀。作者拜謁於謙,一方麵緬懷頌揚他的功業,“大名垂宇宙”;一方麵抒發自己此時此刻的哀痛心情。這裏明知偏問:“我來何處吊英賢?”更給人以痛心之感。

溫州梅雨潭聯

飛瀑半天晴亦雨;

寒潭終古夏如秋。

上下聯皆切“梅雨”意趣。你看:瀑飛“晴亦雨”,潭寒“夏如秋”。梅雨時節的景況猶在眼前,難怪此潭名為“梅雨潭”了。

溫州江心嶼浩然樓聯

青山橫郭,白水繞城,孤嶼大江雙塔院;

春日芙蓉,晚風楊柳,一樓千古兩詩人。

李芝齡,不詳。

江心嶼,是溫州市城外的一個孤島,有“江南蓬萊”之稱。浩然樓,取意於文天祥《正氣歌》中“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之句義。

上下聯中,自成對句,不僅工整,而且切合當地景物。作者寫景,是為了抒情,以懷念孟浩然、文天祥“兩詩人”。

溫州江心寺大雄寶殿聯

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四十七歲中狀元,官至龍圖閣學士。

此聯別具匠心地運用雲彩的浮動變化和潮水的漲落現象,又巧以“朝”、“長”一字多音多義之妙加以表現。上聯第一、三、四、六、八“朝”字讀“召”音,意思為“時時”或“一會兒一會兒”;其餘二、五、七“朝”字,則讀“超”音,意思為“聚會”、“朝拜”。下聯第一、三、四、六、八“長”字讀“常”音,意思是“常常”;其餘二、五、七“長”,就讀“漲”音,意思即“上漲”。這樣一讀,聯語大意就是:雲彩時時聚會,時時時時地聚會,時時聚會又時時散去;潮水常常上漲,常常常常地上漲,常常上漲又常常消退。

吟誦此聯,猶如自己置身於江心嶼孤島上,看到了瞬息萬變的雲海和那起伏疊落的大潮,煞為壯景奇觀。

這副對聯與山海關孟薑女廟門口一聯,如出一轍。究竟誰為先、誰為後,有人說此聯在類似巧用同音假借筆法的對聯行列中屬最早。按作者的生卒年代來說,南宋時期題寫勝跡楹聯者尚少。況且江心寺初建於唐鹹通年問,原為東塔普寂院和西塔淨信院,南宋紹興年間合二刹為江心寺。而後在福建福州市東南羅山上建的星羅塔上,有副題聯為:

朝朝朝朝朝朝夕;

長長長長長長消。

讀作:朝朝潮,潮朝潮夕;常常漲,常漲常消。

這副對聯大概也是以江心寺一聯因襲而來。

類似的勝跡聯,還有四川長寧縣朝雲廟聯,據說作者是明代著名書畫家、學者徐渭。聯雲:

朝雲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長水長,長長長,長長長流。

這裏“朝雲”和“長水”為專指名詞,一個是廟名,一個是河名(陝西境內)。

此種運用同音假借妙趣大同小異的對聯還有,但其源概出於南宋王十朋之手筆。

樂清雁蕩山一帆峰聯

一帆拔地起;

有水從天來。

雁蕩山,在浙江樂清縣境內,號稱東南第一山。一帆峰,即從大龍湫放眼連雲嶂口,有一崖好似船帆,故名“一帆峰”。

作者想象奇特,不僅使峰“拔地”而起,而且,將水也“從天”喚來。出手不凡,詞語驚人!

諸暨楓橋萬年台聯

數尺地,*;

幾更時,三朝六代。

萬年台,在浙江諸暨縣“楓橋紀念館”內,麵積隻有五六平方米。1939年3月,周恩來同誌曾在此發表抗日救國演講,當時,台柱上貼著這副對聯。

此聯通篇以數目詞構成,讀來詼諧幽默,耐人尋味。不過,下聯末尾“代”字,也為仄聲,不如改作“六代三朝”,這樣,既合律,又不傷原意。

紹興觀瀑亭聯

源頭清接金沙澗,

波麵平添玉帶橋。

陳璚,不詳。

此聯構思精巧,觀瀑想到“源頭”,看見“波麵”,兩個動詞“接”、“添”用得恰當無比,有非其莫屬之功力。兩個動詞前冠以“清”、“平”加以修飾,尤妙。

紹興山陰自在亭聯

潭碧自評月;

崖高欲說雲。

潭映月因潭“碧”,崖人雲在崖“高”。遊者至此,心生自在,猶如另一番境界,潭能“評月”、崖可“說雲”。山水如人,人如山水,心“碧”清映月,誌“高”超過雲。

浙江東湖聯

崖壁千尋,此是大斧劈畫法;

漁舫一葉,如入小桃園圖中。

東湖在浙江紹興市東,原是青石山,相傳秦始皇東巡至此,停車飼馬,因名箬蕡山。漢代自此鑿山采石,天長日久,鑿成湖。

此聯似是一幅圖景,卻為兩種畫法。上聯說明乃是“大斧劈畫法”,實屬中國畫之大寫意。下聯貴在纖細小巧,好像用的是工筆白描,勾勒出“小桃園圖”。上大下小,寫意工筆相得益彰。

天台山國清寺清心亭聯

石上清泉,鬆間明月;

山光鳥性,潭影人心。

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建於隋開皇18年,位於天台山麓。

此聯雖為集句,但手法獨特,別具一格。上聯原為王維《山居秋暝》:“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下聯原是常建《破山寺石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集句者不是現成地套用成句,而是大膽地將原詩句中的動詞略去。上聯因此把主賓變換,可謂新穎活潑,工巧洗煉。在集句聯中,此聯也屬脫穎而出之佳構。這樣經過藝術處理,使得上下聯有自對,愈顯蘊藉工麗。

天台山上方廣寺聯

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擊鍾鼓聲,無聲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

這副對聯在寫法上,與前麵南京燕子磯永濟寺聯大同小異。都是在“聲”、“色”上著筆,以佛家語落墨,“無聲不寂”、“有色皆空”,即是聯語真諦。有人評論這副對聯時說:“自然之美,哲理之玄,具在醇厚之韻味中。”聯語創造的如畫似詩的意境,讓人們在吟讀時得到藝術美的享受。

嘉興南湖煙雨樓聯

古木一樓寒,煙雨人間,笙歌天上;

扁舟雙岸遠,鴛鴦何處,雲水當年。

袁克文,袁世凱次子。博學多才,擅詩詞。

上句嵌入“煙雨樓”三字。句中自相成對,讀來頗感秀逸麗致,好似吟誦詞句一般,別有韻味。

嘉興畫舫聯

蝴蝶有花皆入夢;

鴛鴦無水不成家。

高心夔,不詳。

此聯巧用成雙配對的“蝴蝶”、“鴛鴦”撰聯,愈顯工麗。“花”是蝴蝶夢域,“水”為鴛鴦家鄉,自古亦然。

南湖革命紀念館聯

煙雨樓台,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

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

董必武(1885—1975),又名用威、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

南湖革命紀念館,位於浙江嘉興縣城東南的南湖畔。

董老1963年12月初來瞻仰南湖紀念館,題寫了此聯。聯語主題鮮明,遣詞準確,上聯讓人眼前似見當年“星星火”,下聯使人耳旁猶聞“殷殷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一副思想性藝術性結合得較好的當代佳聯。

上海城隍廟得月樓聯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城隍廟,在上海市舊城東北區。得月樓,取意宋代蘇麟詩句:“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聯中“任雲飛過”、“將月送來”。頗有幾分詩情畫意。上下聯對仗工穩,又切樓名,確是一副傳世妙對。

豫園點春堂聯

桂馥蘭芬,水流山靜;

花明柳媚,日朗風清。

豫園,在城隍廟中。據傳建園者是明嘉靖年間上海人潘允端,他曾任四川布政使,為孝敬雙親,遂取“豫悅老親”之意,故名“豫園”。

這副對聯,語言凝煉灑脫,僅用16個字,就把氣象萬千的春色,飽含聯內。上下聯兩個短句之間,也可成對為聯,不是高才名流,豈能有如此筆力!但不知出於何人之手,待考。

豫園花神閣聯

花花葉葉,翠翠紅紅,求司香尉著意扶持,不教雨雨風風,清清冷冷;

鰈鰈鶼鶼,生生世世,願有情人都成眷屬,長此朝朝暮暮,喜喜歡歡。

這是舊日花神閣聯,豫園幾經修複,此閣已無存了。

全聯巧用十六個疊字,上聯寫“花”,下聯寫“人”,以花喻人,意境超脫,向往美好純真的愛情。

上海天仙戲園聯

天上果勝人間,一曲霓裳驚夜月;

仙子遙臨下界,十分春色豔朝霞。

楊純珍,不詳。

此聯對仗工整,首嵌“天仙”,切合戲園名。聯語美妙如詩,耐人品讀。

黃山九龍瀑聯

九匹自練出奇觀,連續奔騰,遠觀如八駿驊騮添赤兔;

三嶺鬆濤鳴爽籟,抑揚起伏,乍聽似千軍健卒赴疆場。

黃山,在安徽省南部,是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秦代稱黟山,唐天寶六年改名為黃山。九龍瀑,九條飛瀑奔騰而下,形如九龍,故名“九龍瀑”。

此聯運用比喻手法,上“觀”下“聽”,繪形繪聲地描繪出九龍瀑的飛流奇觀與氣勢,給人一種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的美感。此外,聯語在遣詞上,也有獨到之處:上聯,“八駿驊騮添赤兔”正好與“九匹”吻合;下聯,以“三嶺鬆濤”作襯托,使“千軍健卒赴疆場”氣勢更加雄渾無比。

黃山慈光寺聯

洗缽乍分蕉上雨;

彈琴時引竹間風。

吳退旃,不詳。

慈光寺在黃山朱砂峰下,始建於明代,國畫大師石濤曾居此。

上聯巧分“蕉上雨”,綠雨;下聯妙引“竹間風”,綠風。綠雨和綠風,襯以黃山雲海,確有別樣情趣和色韻。

黃山觀音寺聯

音可能觀,觀遍黃山開慧眼;

士何以大,大如滄海顯婆心。

汪尚奇,不詳。

此聯以倒裝體式嵌入了“觀音大士”四字。疊用“觀”、“大”,既有連珠頂真之妙,又有承上啟下之功。

黃山臥龍鬆聯

鬆老成龍臥;

雲靈化鶴飛。

黃山奇觀鬆、石、雲。奇鬆破石而立,樹幹挺勁,鬆葉茂密。有“迎客鬆”、“送客鬆”、“連理鬆”、“鶴頂鬆”、“臥龍鬆”等。此聯寫出“臥龍鬆”之神姿。

此聯的聯眼在“老”、“靈”二字上,鬆樹老了,樹皮斑駁暴裂恰似龍鱗一般。雲不甘寂寞,自生靈氣,化鶴而飛。這樣的景觀怎不令人神往,流連忘返!

黃山“猴子望太平”景聯

棄弼馬天官,來雲海黃山,莫問有多少處花花果果?

抬金睛火眼,望春風赤縣,豈愁無億萬年太太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