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謀成,當代人。遼寧“鍾秀杯”征聯大賽獲獎者。
登黃山之北海,有一酷似猴子的山頂巨石,因山下是太平縣區,故取名為“猴子望太平”,又有人稱“猴子觀海”(山下雲海茫茫)。
聯語大膽假設,似乎山上石猴就是大鬧天宮之後,“棄弼馬天官”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上聯的“多少處花花果果”,取意“花果山”。下聯的“億萬年太太平平”,拿“太平縣”名詞來與“花花果果”相對。然此處語義變異,變化出新意,妙也!
滁縣醉翁亭聯
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
醉翁亭,在安徽滁縣西南郊六七裏處。北宋慶曆七年,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刺史,琅琊寺僧智仙為歐陽修建此亭,歐陽修自號醉翁,故名為“醉翁亭”。
從聯語“翁去八百載”看來,此聯大約題於清朝光緒年間。上下聯由兩個短句;前為實寫,後為虛寫,虛實結合,抒發對歐陽修的思念和景仰之情。尤為巧妙的是,以碎錦格把“醉翁亭”三字嵌入聯內,堪稱佳聯。
宿鬆白崖寨史可法祠聯
聽澗底泉聲呼天地,是歌是哭?
看階前月色問英雄,還死還生?
史可法(1601—1645),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人。崇禎進士,明末抗清英雄。當年史曾憑依白崖寨殲敵,在石壁上鐫“最上一乘”四字,並書此聯,後人將此聯移於史可法祠。
“泉聲呼天地”,“月色問英雄”,賦予泉與月以人情,更使人動情懷念英雄。借用史可法生前自撰聯,懸於史可法祠,實為罕見之舉,含有英雄雖死猶生之意。
安慶城門大觀亭聯
莽乾坤,能得幾人閑,且安排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
好風月,不用一錢買,休辜負青山紅樹,送爽氣西來。
大觀亭,在安慶城內,原祀元朝著名將領餘闕。
聯語巧借曆代名家蘇軾、李白、歐陽修的佳句詩意,以抒發作者情懷。氣勢磅礴,對仗甚工,為人們千古傳詠。
鳳陽龍興寺聯
廟內無僧風掃地;
寺中少燈月照明。
龍興寺,在鳳陽縣城北風凰山日精峰下,其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禮佛的皇覺寺。後重修更名。
此聯幽默自然,除了幾分清涼之氣外,倒也有點出家人的風趣。
宿鬆小孤山梳妝亭聯
潮落濯足,潮升濯纓,謝絕人間脂粉;
月缺如梳,月圓如鏡,居然天上妝台。
劉子章,不詳。
梳妝亭在安徽宿鬆縣小孤山頂上,傳說為“小姑”梳妝處。
此聯從梳妝著意巧思,“謝絕人間脂粉”,借助天然景物巧梳妝。“月缺如梳,月圓如鏡”形象極為生動。這裏還有一副對聯,與此聯大同小異。聯內不乏巧字妙語之處,聯雲:
把酒四窗開,山翠映眉花映麵;
憑欄雙眼豁,江光如鏡月如梳。
懷遠望淮樓聯
片帆從天外飛來,劈開兩岸青山,好趁長風衝巨浪;
亂石自雲中錯落,釀得一甌白乳,合邀明月飲高樓。
望淮樓在懷遠縣城南白乳泉左側,背依荊山,麵臨淮河。
上聯從“片帆”寫開去,巧用幾個動詞,頗有不可阻擋之勢。下聯從“亂石”寫開去,也用了幾個動詞,變幻有法,雅興乍起,眼望淮河東去,頓生無限感慨。
安徽塗山關廟聯
塗山西望心思蜀;
淮水東流恨入吳。
塗山關帝廟,在安徽懷遠縣城郊。
此聯妙在將“塗山”、“淮水”人格化,賦予關羽思蜀、恨吳之情。對仗工穩無瑕。
碧山書屋聯
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又名頑伯,別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
碧山書屋,在安徽懷寧縣城北大龍山下白麟阪的鄧家大屋內,是鄧石如晚年舊居。
上聯“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有日、霞、雪、雲、月、煙、雨、峰、瀑布,好一幅江山萬裏長卷。下聯“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有詩、畫、文、史、箋、帖、經、賦、離騷,一下子把中華文化精粹都集攬而來,好不氣派!聯語以一長串排比詞句出現,給人以氣勢連貫、蔚然大觀之感。聯語雖長,詞句卻精煉,內蘊卻豐厚,確是傳世之佳聯!
福州湧泉寺彌勒佛聯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如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來由?
湧泉寺,在福州鼓山半山腰白雲峰麓。建於五代梁開平二年,宋真宗賜名湧泉禪院,明永樂時改名“湧泉寺”。
此聯立意明確,宣傳破除迷信的無神論,是其精華所在。作者在撰聯手法上,采用活潑幽默的白話,通俗詼諧,大開彌勒佛的玩笑,兩個問句,把隻知“歡天喜地”、“坐冷山門”、“攜空口袋”,而無靈魂血性的泥台塑像,奚落得啞口無言。讀來活潑有趣,很受教益。
還有一聯,亦題彌勒佛,巧喻世事。聯雲:
笑嗬嗬坐山門外,覷著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
坦蕩蕩在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哺鼓腹,好同我共樂升平。
福州鼓山湧泉寺聯
淨地何須掃;
空門不用關。
沿石級三千而登,抵山門,即望見此副石刻聯。實景實寫,毫不修飾。“淨地”雙關:既指幹淨之地,又指佛門之地。
福建太姥山摩霄峰聯
雁影白橫天際路;
日光紅湧海門潮。
此聯構思精巧,運筆洗煉,毫不拖泥帶水,寫出了站在摩霄峰上遠眺所見景觀。上聯“白橫”繪雁影;下聯“紅湧”狀日光,頗有氣勢。
永定縣望瀑樓聯
地球倒轉海上立;
天漢下垂雲橫崩。
吳悔晦,不詳。
聯內“倒”、“上”、“下”、“橫”大膽措遣,造成反常動態,猶如置身於另外一個天地。給人新奇驚異之感。吳君在此處還題過一聯,構思用筆亦屬上乘。聯雲:
登樓目眩,有水無地;
對瀑耳聾,不雲常雷。
漳州開元寺聯
鳥識玄機,銜得春來花上弄;
魚穿地脈,抱將月向水邊吞。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宋高宗紹興時進士,宋代著名理學家。
開元寺,在漳州西北天寶山;寺院始建於唐代。
作者構思巧妙,妙在運用擬人法,上聯“鳥”銜春,下聯“魚”抱月,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鼓浪嶼魚腹浦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這是一副回文趣聯,順著念和倒著讀,聯語內容一模一樣。從字麵上看,上聯以“頭”為中,下聯以“尾”為中,兩邊的字相互對稱,形成結構之美,頗富情趣。
漳浦縣海月岩石佛聯
海氣凝雲,雲氣結成羅漢淚;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這副對聯切“海月”岩之名,巧在運用頂針手法,使上下聯中兩個短句連珠、遞進,耐人尋味。
觀潮閣聯
聽雨雨住,住聽雨樓邊,住聽雨,聲聲滴滴聽聽聽;
觀潮潮來,來觀潮閣上,來觀潮,浪浪濤濤觀觀觀。
章懋(生卒年不詳),字德懋,別號閹然子,浙江蘭溪人。成化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章懋為官清正,因疏諫元夕張燈勞民傷財,觸怒朝中權貴,被貶至福建按察司僉事。這副對聯就是他住在聽雨樓邊,登臨觀潮閣撰題的。遊人至此吟聯,莫不歎為觀止。
此聯構思奇特,非同一般。上聯寫“聽雨”,下聯寫“觀潮”,各有側重,各具風韻。尤其疊音詞“聲聲滴滴”與“浪浪濤濤”,分別描述雨聲與潮水,聲聲入耳,浪浪在目,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作者寫此聯也是為了抒發自己當時被貶的壓抑心情。末尾連用“聽聽聽”、“觀觀觀”,亦有對朝野官場的風雨浪濤厭惡之內涵。仔細想來,此聯上“聽”、下“觀”,給“雨”、“潮”賦予了政治色彩。其巧妙之處即是隱晦含蓄,借景抒情。
邵武縣熙春山憩亭聯
放開眼孔,看曉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雲初起;
洗淨耳根,聽林鳥爭鳴,寺鍾答響,漁舟唱晚,牧笛催歸。
*謙,不詳。
熙春山,又名“登高山”,在福建省邵武縣西。憩亭在熙春山中峰。“山雨欲來,溪雲初起。”節取唐詩人許渾《鹹陽城東樓》句:“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漁歌唱晚”,出自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作者遣詞借句,洗煉自如。上聯突出形象的美,讓人“看”;下聯突出音響的美,引人“聽”。聯語不僅概括得形象生動,有聲有色,而且句勢雙雙對偶,每每和諧,將遊人引入詩情畫意之中。因此,這副對聯得到世人推崇。
寧波城隍廟戲台聯
千萬場秋月春風,彈指間,蝴蝶夢來,琵琶弦上;
三百副金尊檀板,關情處,桃花扇底,燕子燈前。
這副對聯的聯語巧切戲場情景,嵌入了關漢卿的雜劇《蝴蝶夢》、孔尚任的傳奇《桃花扇》、高則誠的南戲《琵琶記》、阮大铖的傳奇《燕子箋》。嵌綴得當,不著痕跡。
江西南昌百花洲聯
楓葉荻花秋瑟瑟;
閑雲潭影日悠悠。
這是一副集句聯。上聯集白居易《琵琶行》句;下聯集王勃《滕王閣序》句。聯句集得巧妙,不留痕跡。
江西九江琵琶亭聯
燈影憧憧,淒絕暗風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繞船時。
金眉生,不詳。
琵琶亭,唐代詩人白居易被貶官後,在此寫下名篇《琵琶行》。後人因以建此亭。
景可借,情也可借。此聯借白居易寫《琵琶行》長詩時的抑鬱心情,情中寫景,使景物都帶上了感*彩。此情此景,妙與琵琶亭相融洽。把人帶入“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的境界。
廬山仙人洞聯
仙蹤眇黃鶴;
人事憶白蓮。
廬山,又名“匡山”。傳說殷周時有匡裕等七兄弟結廬隱居此地,故得名。坐落在九江市南,長江岸邊。仙人洞,在廬山牯嶺西部,相傳為唐末呂洞賓求仙學道之處,因名。
此聯詞語凝煉,把仙人與高僧的往事包容其內,功力非淺。首嵌“仙人”二字,懸於仙人洞府,恰如其分,再妙無它。
廬山山陰石屋聯
花雨欲隨岩翠落;
鬆風遙傍洞雲寒。
山陰石屋,在廬山香爐峰半山腰。
巧用擬人法,將“花雨”、“鬆風”入詩。獨見妙筆的是“落”、“寒”二字,使詩句的意境全出。
東林寺虎溪三笑亭聯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
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唐英(生卒年不詳),字雋公,號蝸寄老人,奉天(今沈陽)人。清雍正年間任景德鎮瓷廠協理官,乾隆時任九江關總督。
虎溪三笑亭,在廬山西北麓的東林寺前。據《廬山記》載:“慧遠(名僧)居廬山東林寺,送客不過溪。一日,與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共話,不覺逾之。虎輒驟鳴,三人大笑而別,後建三笑亭。”
三教三源流:佛教起始印度,道教源於道家,儒教原為儒家。
一花一世界:一花,指菩提。一世界,佛經以過去、現在、將來為“世”,東西、南北、上下為“界”。
一葉一如來:一葉,即指禪宗的一個宗派。如來,指佛教始祖釋迦牟尼,這裏指佛祖或“成佛者”。
這副對聯調動了嵌典、疊字等手段,上聯概括了虎溪三笑的傳說,饒有風趣;下聯概括了東林寺在佛教界的地位,頗具意味。
贛州八境台聯
萬家燈火依山堞;
百轉灘聲繞石樓。
邵蓮士,不詳。
八境台,在贛州市東北之處。
聯語像詩又像畫,繪色繪聲,使人有如登臨八境台,觀賞贛州城夜景之感。“依”和“繞”兩個動詞,準確地勾畫出“燈火”、“灘聲”的動靜。
武漢黃鶴樓聯
一枝筆挺起江漢間,到最上頭放開肚皮,直吞得八百裏洞庭,九十裏雲夢;
千年事幻在滄桑裏,是真才人自有眼界,哪管它去早了黃鶴,來遲了青蓮。
陳兆慶(生卒年不詳),雲南通海縣人,光緒三年進士。
此聯在眾多題黃鶴樓聯中,算得上是一副想象奇巧、構思新穎之佳品。上聯“一枝筆”喻黃鶴樓,形象新奇,亦有雙關之妙。下聯中“黃鶴”指崔顥,因崔穎的七律《黃鶴樓》為曆代人們所稱道,連李白見此詩,也讚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聯末“青蓮”即指李白(自號青蓮居士)。
武漢黃鶴樓聯
青蓮應怪我來遲,不敢亂題詩,恐被隔江鸚鵡罵;
黃鶴已隨仙去久,倘教重弄笛,定驚遠岫鳳凰飛。
此聯顯然是由李白登黃鶴樓未題詩之典引發而來。上下聯末尾聯句脫口而出,出乎預料,堪稱妙筆。“鸚鵡罵”、“鳳凰飛”,對得多精彩,其聲其狀,似乎入耳在目般活靈活現。
武漢東湖聯
鵠比翼,花顰眉,柳拂裙,畫意更兼詩意;
林蘊幽,水凝碧,山環翠,東湖不讓西湖。
東湖,位於武昌市東郊。
此聯運筆獨特新穎,幾個畫麵同時跳出眼簾。同時,在對聯對偶特征上看,此聯做了大膽地嚐試,創造了多相自對。上下聯中皆有三個自對句,這樣把東湖的山光水色、花容柳姿寫得頗富詩意。
東湖長天樓聯
長空飛燕,忽高忽低,舞姿輕盈穿翠柳;
天上明月,時近時遠,光色柔和照瓊樓。
梁朗和,不詳。
此聯以“飛燕”、“明月”兩個形象的動態,組成上下聯語,更顯得天長空闊,日夜浩渺。不僅切樓名,而且合乎景物特點。聯首嵌入“長天”二字,堪稱神來之筆。
東湖聽濤軒聯
茫茫碧水,晝夜拍丹岩,洗耳濤聲常在耳;
浩浩清風,晴陰敲翠葉,凝思竹韻總於思。
此聯題“聽濤軒”,故上聯圍繞“聽濤”而寫,一個“拍”字,把波濤之動作描摹得既活潑又氣派。下聯“敲”字也用得生動,將翠竹臨風的神韻活托於眼前。
蛇山橋頭聯
梟梟白雲,不盡帆飛,三峽浪開東海日;
翩翩黃鶴,無邊霞湧,五洲客醉楚天春。
塗光雍,湖北人,當代楹聯家。
蛇山,又名高冠山(高觀山),在武昌城內。
此聯氣勢磅礴,意境宏遠。上聯放得開,下聯收得好。對仗工穩,詞句精妙。
漢陽睛川閣聯
高閣逼天紅日近;
一川如畫晚初晴。
晴川閣,與黃鶴樓隔江相望,明代範之箴始建。
作者構思巧妙,上聯一個“逼”字,把晴川閣的高,描寫得十分精彩。同時,還以不引人注意的手段,嵌“晴川閣”入聯,倒也顯得自然妥帖。
漢陽伯牙琴台聯
月湖漾明月,印心石屋心相印;
漢水流江漢,傳音瑤琴音永傳。
鄭聲遠,不詳。
伯牙琴台,又名古琴台,在原漢陽城北,東對龜山,左鄰漢水。
此聯語言結構,別具一格,給人起伏迭宕、餘音縈繞之美感。上聯中,“月”、“心”、“印”,下聯中,“漢”、“音”、“傳”,皆回環照應,讀來,有一種獨特的韻味。
漢口關帝廟聯
漢室在心,漢水在目,惟爾有神光大漢;
江南者吳,江北者魏,何人雪涕對晴江。
夏力俊,不詳。
三國魏、蜀、吳,皆在聯內巧嵌,“蜀”在心中,故隱嵌。聯語流暢自如,上下對比鮮明,把關羽生前之愛憎合盤托出。
當陽縣玉泉山關帝廟聯
赤麵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蔽處不愧青天。
此聯巧在上聯用了四個“赤”字,下聯用了四個“青”字,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關羽當年的威風。同時,也寄托作者對關羽的崇敬之情。
東坡赤壁月梅畫碑聯
北宋西蜀,蘇東坡中年南貶時筆跡;
白紙黑墨,拓黃州赤壁青石上梅花。
彭祖潤,不詳。
東坡赤壁,原名黃州赤壁,在長江之濱的赤鼻磯上。月梅畫碑,傳說為東坡手跡,現石刻存於赤壁公園望月樓內牆上。
上聯不僅將蘇東坡的所處時代、籍貫、坎坷曆史概括其內,而且巧嵌“北、西、東、中、南”五個方位字。相對之處,下聯也巧嵌“白、黑、黃、赤、青”五種顏色字。加上此聯為東坡手跡,可謂絕妙的文物解說詞。
黃岡睡仙亭聯
人笑我長眠,世上那堪睜眼看;
我歎人盡夢,道旁曾借枕頭來。
林以鉞,不詳。
睡仙亭,在赤壁公園內,為赤壁六亭之一。
上聯“人笑我”,下聯“我歎人”。聯語處處皆切“睡”意,題此“睡仙亭”極為恰當!聯中蘊含看破紅塵之諷世語義。字句好像脫口流露,非常自然,又十分俏皮。
洪山寶通禪寺聯
黃鵠振翩,一塔淩霄,寥廓楚天抒壯誌;
白龍噴玉,雙獅倒影,崢嶸歲月賦長征。
這副對聯對仗工麗雋永,詞妙句絕。上聯中“振翩”、“淩霄”,皆與“抒壯誌”相諧。聯語以動代靜,字裏行間透出勃勃生機,又頗有時代氣息和積極向上之意。
長江三峽工程開工聯
構想七十年,勘測五十年,論證四十年,一朝議決,驚天傑作冠中外;
投資六百億,庫容四百億,發電八百億,三峽工程,曠世規模蓋古今。
胡承鴻,湖北人。當代楹聯家。
長江三峽工程經過多年勘測設計,專家論證,終於破土動工,舉世矚目,令國人振奮。
此聯將幾組數字恰到好處地嵌入字裏行間,工穩奇巧。既符合工程實際,又符合對聯格律。
長沙天心閣聯
四麵雲天都到眼;
萬家煙火最關心。
此聯通俗自然,脫口而出,又不落俗套。因想將“天心”二字嵌入聯內,巧思頓作,交叉相嵌,這在撰聯法上稱散嵌格。
長沙天心閣聯
登閣上青霄,回首瀟湘,是誰將衡嶽洞庭和盤托出?
舉頭近紅日,寄身天地,待我把白雲明月信手拿來。
李曲江,1921年生,湖南沅江市人。農民楹聯家。
此聯氣勢恢宏,境界開闊。上聯居高臨下,突發奇問:“是誰將衡嶽洞庭和盤托出?”給人以遐想。下聯極狀其高:“舉頭近紅日”,故可“待我把白雲明月信手拿來。”此等“信手拿來”的浪漫主義手法令人叫絕!
嶽陽樓畔大觀園聯
大如天,君山拳石;
觀於海,洞庭一杯。
吳獬(生卒年不詳),清代臨湘人,光緒十五年進士,曾任荔浦縣令。
以“鶴頂格”首嵌“大觀”二字,大有居天囊海之氣勢,“拳石”、“一杯”顯得微乎其微,手筆確實不凡,令人叫絕!
長沙嶽麓山古麓山觀音閣聯
二七慈悲喜舍身,感湘士群聲持誦;
四八*微妙相,應麓山萬眾瞻依。
此聯將觀世音的傳說,巧妙地揉合在上下聯中,聯首“二七”、“四八”,乍看,不知所雲,然而,取其積數便恰為“十四”、“三十二”、“十四”:指觀音出家的年齡。“三十二”:指觀音修煉成佛化身的年歲。
衡山南天門聯
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
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