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名勝古跡妙聯(3)(3 / 3)

衡山,五嶽中的“南嶽”。在湖南省衡山縣西。

讀此聯,如置身於衡山絕頂,居高臨下,頗有氣勢。聯尾“近”、“低”用得妙,寫出了南天門之高。記得泰山南天門聯,也是上“仰”下“俯”地寫景觀,不妨把東嶽、南嶽兩聯對照起來讀,更能發現各具特色。

衡山南天門茶館聯

到南天門,歇歇腳,喝杯茶去;

登祝融峰,看看山,攜朵雲來。

周而複,當代作家、書法家,曾任國務院*副部長。

聯語看似平淡通俗,平常話隨口道來,但平淡中出奇句,更讓人吃驚叫絕!“攜朵雲來”大有飄飄欲仙之美感。

衡山祝融峰旅舍聯

來吧,來吧,都道是此間樂;

輕點,輕點,莫驚了天上人。

羊春秋,湖南湘潭大學教授,當代楹聯家。

聯語輕聲細語,好像就是對你而言,身臨其境一般。上聯套用三國蜀後主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下聯化用李白《夜宿山寺》詩意:“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寫得幽默奇巧,既點出旅舍坐落高峻,又告訴客人“此間樂”,蘊含招徠旅客之意。同時暗示旅客注意安靜,莫打擾他人,真是一石三鳥,含蘊豐富。

邵陽北塔聯

雲帶鍾聲穿樹去;

月移塔影過江來。

邵陽北塔,坐落在邵陽市資水岸北。建於明代萬曆元年。

這副對聯寫景頗富詩情畫意,幾個動詞的巧用,把景物寫活了。猶如“鍾聲”繞耳,“塔影”在目。曾有人改“月移”為“風吹”,雖也說得過去,但比起“月移塔影”就大為遜色了。

洞庭君山亭聯

日光千裏白;

秋色一天青。

君山亭,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山上有七十二峰,四麵環水,宛如一座山島。

天上“日光”照地“千裏白”;地上“秋色”烘天“一天青”。天地景色交相輝映,讀來愈發感到湖上山光水色秀麗宜人。

洞庭石承山聯

煙光隨地盡;

水色到天無。

石承山,在洞庭湖東畔。

“盡”與“無”同義,皆有闊野縹緲之美。站在石承山遠眺,竟是水天一色、煙氣無邊之景觀。

洞庭救生義渡聯

南渡北,北渡南,渡北渡南,南北幾時同一渡?

國憂民,民憂國,憂民憂國,國民何日解重憂?

謝家梓(生卒年不詳),湖南沅江人,清末舉人。

此聯作於民國初年南北戰爭時期。字裏行間透著作者呼籲停止內戰,實現南北統一和憂國憂民之情感。寄情於斯,動人心魄。

沅江景星寺聯

輕打五更鍾,有鶴夢鬆枝,鸞棲瓊樹;

倒持九節杖,是青蓮影裏,黃竹聲中。

張琳(生卒年不詳),名伯琴,自號果園老人,湖南沅江瓊湖鎮人。清代曾任杭州等地太守二十年,著有《求謙齋詩文集》。

上聯“輕”字妙在人情味十足,恐驚了“鶴夢”與擾了“鸞棲”。下聯“倒”字將人帶入水影畫麵,於是有了“青蓮影”、“黃竹聲”。另外,“鶴夢鬆枝”與“鸞棲瓊樹”;“青蓮影裏”與“黃竹聲中”,在聯內形成自對,妙趣橫生。

海都酒店海濤廳聯

酒對樓前海;

歌連檻外濤。

夏勝千,1932年生,湖南桃江縣人,定居沅江市,當代詩人、楹聯家。主編《中國對聯集成·湖南益陽卷》、著有《金香詩聯》等。

看到上聯的“酒”、“海”二字,不禁使人聯想到“酒渴思吞海”句,登樓人真海量也!下聯讓人聽到歌聲、濤聲,心曠神怡。“樓前海”與“檻外濤”,對得極妙!

秀峰湖湖心閣聯

問西湖何日移來?秀水青峰,宜濃宜淡;

登高閣方才悟得:天邊雲際,無我無人。

石印文,湖南沅江市人。當代楹聯家。

上聯中一個“移”字,用得極妙。又借蘇東坡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讓人覺得“此非西湖,此即西湖”。下聯中一個“悟”字,同樣有靈氣,讓人不禁胸次頓開,達到“無我無人”超凡脫俗之逸然境界。

益陽桃花江園聯

此間無這座橋梁,辜負園林一勝;

對岸借他人田畝,湊成丘壑雙奇。

郭都賢(生卒年不詳)。字天門,湖南益陽人。天啟二年進士,官至江西巡撫。明亡,悲憤不已,落發為僧,號頑石,又號些庵。工詩文,著有《撫江疏》、《些庵詩集》。

“一勝”對“雙奇”,構思奇巧。下聯一個“借”字似隨口而來,自見功力不凡矣!

桃源縣水源亭聯

山若有靈應識我;

水如無意莫回頭。

水源亭,在桃花山山腳下的桃花溪邊。

將山水人格化,出現了“應識我”、“莫回頭”之妙。

桃花源高舉閣聯

山鳥似猶啼往事;

桃花依舊笑春風。

吳悔晦,不詳。

上句鳥“啼”,下句花“笑”,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作者巧妙地集古人詩句,對仗工麗,新句一般。

零陵文廟聯

崇化重新,九天雨露栽桃李;

書林複古,萬裏風雲展鶚鵬。

“桃李”喻書童學子。“鶚鵬”喻有遠大誌向的學子。以花木、飛禽作比,雋永工切,恰到好處地寫出了“崇化”印書業,詞語蘊藉,別有韻味。

衡陽花藥寺聯

花圃菜畦鋤歲月;

藥爐茶鐺煉春秋。

此聯首嵌“花藥”,切亭名。“鋤歲月”、“煉春秋”,詞句驚人。虛寫顯然比實寫有味,假如換以“鋤牡蠣”、“煉膏丹”,雖也明快切題,則索然寡味了。

常德公園聯

世界花花,浮生若夢;

勞人草草,小住為佳。

聯中“花花”、“草草”並非實指。巧在借用對仗,虛指世界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客人來去匆匆、忙忙碌碌。如就字析義,就失之偏頗了。

祁陽涼亭聯

後會有期,此後莫忘今日語;

前程無限,向前須問過來人。

此聯言的都是行程之語,以“前”對“後”,展示未來前景。聯語對仗工穩,且富哲理,引人揣度再三,深得裨益。

郴州嘉禾縣塘村茶亭聯

世路本崎嶇,腳步須宜安穩點;

人心多反複,肚皮還要扯寬些。

上聯未見有奇思妙語。下聯卻讓人眼前一亮,看到作者的精彩之筆:這裏不直言要把肚量放寬些,而是說“肚皮還要扯寬些”,一個“扯”字,形象、幽默,一下子把肚量扯得寬綽了許多。

廣州真武廟聯

逞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

真武,即道教徒所信奉的神。相傳,古代淨樂國王有一個太子,有騰雲駕霧的本領。當太子飛經我國東海時,恰遇天神,賜給太子一柄寶劍。之後,太子在湖北武當山中修煉道術,經過42年成仙,道術武藝威鎮北方,號稱玄武君,為避宋諱,改稱真武君。

據說,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蘇軾被貶官到海南儋州,途經廣州時撰寫此聯。這是我國較早的一副題廟祀聯。但是,梁章钜在《楹聯叢話》中收錄此聯時,批語曰:“是否蘇筆,尚須向粵東人考之。”盡管如此,古今聯書在載錄此聯時,皆謂蘇軾所撰。其緣由大概也是梁章钜所言:這副對聯“語意岸異,非凡手所能”。

此聯不同凡響之處在於,以凝煉的語言描繪了真武君的神通。上下聯末尾連用文言虛詞“焉耳矣”、“雲乎哉”,巧妙恰切地表現出上下聯不同含義和語氣。這真是下筆有神驚“仙佛”;揮毫無敵鎮“龜蛇”!

廣州白雲山聽濤亭聯

旭日朝霞紅雨亂;

天風海水白雲閑。

白雲山,在廣州北郊,因其主峰摩星嶺常有白雲繚繞而得名。山中有掛著“白雲鬆濤”橫額的聽濤亭。

1964年7月24日,郭沫若遊覽白雲山,見“聽濤亭”柱子上隻掛下聯:“天風海水白雲間”(古大存詩句)。於是,郭老欣然對出了上聯:“旭日朝霞紅雨亂”。並在對聯旁寫道:“羊城八景之一的白雲鬆濤處,有人以‘天風海水白雲間’句索對,今易‘間’為‘閑’字,較活而有意趣。因為上句以‘亂’配之,深於詩者諒不以為避重就輕也。”

上聯,用“紅雨亂”比喻“旭日朝霞”,頓然新穎生動。下聯以“白雲閑”來襯托“天風海水”,更顯氣勢非凡。不愧是大家妙筆,功力自現。

廣州麓湖鴻鵠樓聯

雨洗青山,鬆濤瀉綠;

月籠湖水,柳影搖煙。

關振東,廣州人,廣東省楹聯學會會長、《南國楹聯》主編。

1987年初,關先生應廣州市園林局之邀,為麓湖之濱山頂亭命名為“鴻鵠樓”,並撰聯。

此聯調動形象化的語言用以寫景,將山光水色、鬆濤柳影描繪得出神人化。四個動詞“洗”、“瀉”、“籠”、“搖”的妙用,給聯語注入了詩情畫意。作者另外一副題“鴻鵠樓”聯,對仗工麗,嵌名貼切,拈來一閱,也會賞心悅目。聯雲:

宜雨宜睛,麓湖鴻鵠成雙璧;

挹風挹月,珠水雲山第一樓。

惠州合江樓聯

此是東坡舊居,應有文光聯北鬥;

恰與西湖對峙,長留詩境在南州。

劉樹君,不詳。

合江樓,在惠州市原惠陽縣境內,相傳為宋代文學家蘇軾貶居惠州時所建,因當時蘇軾就居住於此,故又稱“東坡舊居”。

此聯以實引虛,情景交融。巧嵌入句、星名、地名,點出“東北西南”四個方位字,與合江樓風物景色,渾然一體。

潮州西湖觀稼亭聯

亂山吞落日;

平疇交遠風。

王延康,不詳。

上聯一個“吞”字,把夕陽落山之狀寫得活靈活現,頗有氣勢,“亂山”也極妙,山“亂”即“吞”。如果是“群山”、“雲山”,恐怕就難“吞落日”了。下聯顯得一般化了些。

潮州鳳凰塔聯

玉柱擎天,鳳起丹山標七級;

金輪著地,龍蟠赤海鎮三陽。

郭子章,不詳。

鳳凰塔,在韓江南岸,向北遙對鳳凰山,向西麵對鳳凰洲,故名“鳳凰塔”。

作者構思精當,用凝煉濃縮的筆墨概括了鳳凰塔的由來,以及鳳凰塔的壯觀氣勢。上下聯對仗工整,比喻生動形象,曆曆在目。

潮州雙忠祠聯

國士無雙雙國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雙忠,指南宋末年的文天祥、謝枋得。

此聯構思奇巧,用詞嚴謹。聯語采用同音假借手法,下聯第一個“二”讀“貳”(變節、背叛),讀來音韻鏗鏘,令人肅然起敬。

榕城關帝廟聯

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榕城,即榕城鎮,在廣東省揭陽縣境內。

這副對聯將嵌字、複字融為一體,意趣盎然。作者在寫法上還巧用了先分述、後綜述的筆法,聯尾似有異峰突起之感。

南屏山白雲庵聯

瓶添澗水盛將月;

袖掛鬆梢惹得雲。

此聯動靜相宜,靜中有動。上句把澗水中的月,添進了瓶子中,風趣優美;下句將鬆梢上的雲,掛到了袖子上,也顯俏皮別致。“盛將月”、“惹得雲”,妙趣橫生。

高台樓聯

雨打波心,看見茫茫象眼;

風吹水麵,浮出片片龍鱗。

波心如“象眼”,在於雨打;水麵呈“龍鱗”,隻因風吹。此聯巧把景物的兩種不同現象,打比方、作譬喻,形象生動,十分貼切。

新會圭峰山讀泉亭聯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

山雲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讀泉亭”,讀泉,就很富詩意,泉聲靠聽覺而聞。讀泉,可釋為賞泉。

此聯上下句,均采用兩兩相偕筆法遣詞,造成聲為二重奏,畫為多色調。毫無人為雕飾,妙在“自在”、“天然”。

肇慶七星岩壁立亭聯

水與石爭地;

雲攜山上天。

上聯寫石出水、水濺石,水石各不相讓,好像是在“爭地”。下聯畫山入雲,雲斷山,雲山時隱時現,如同山乘雲“上天”。既有清雅之態,又具浩渺氣勢。這等奇妙意境,非妙語難造就。

南海大士廟聯

問大士緣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頭。

觀音大士在此處一反常態,給了香客們一個脊背,人稱“倒坐觀音”。究竟大士為何倒坐?上聯不解地發問,下聯答出了倒坐緣由。一問一答,倒也顯得生動自然。但是,世人“不肯回頭”者,大多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倒坐也罷,正坐也罷,豈能使他改惡從善?

南海周祠聯

陰濃想見鶯邊柳;

香遠如聞溪上蓮。

程培甫,不詳。

上聯“陰”即柳蔭,故意隱去“柳”,使之在聯尾出現,實是獨具匠心。下聯亦然,“香”為蓮香,“蓮”字恰置末尾。這樣獨特的處理,使柳蔭更“濃”、蓮香愈“遠”。

廣東西樵山聯

東風又綠西樵,把酒酌流霞,細吟賞鳴泉飛瀑;

北鬥長明南海,興華添勝慨,勇登攀摘月摩星。

西樵山,位於南海畔,聯語嵌入“西樵”、“南海”,有了地方特色,並非一般而言。四方“東西北南”在聯中鑲嵌得體、自然。“細吟賞”雅士風度,“勇登攀”勇士氣概。用詞巧妙,恰到好處。

風月樓聯

狂風鞭濁浪;

皓月吻清波。

題風月樓,句中以“風”、“月”為主,一個“鞭”字和一個“吻”字,用得極有情感色彩。對比強烈,憎愛分明,把“風”的粗獷、“月”的溫柔,表現得淋漓盡致。

廣東大埔高陂橋聯

一道飛虹,人在青雲路上;

半輪明月,家藏丹桂宮中。

以比喻描繪橋上橋下景色,是此聯的特點。上聯將橋比“飛虹”,如“青雲路”;下聯把橋孔喻作“明月”,橋下人家掩在“丹桂宮”中。

廣東大埔望江亭聯

望眼覽峰巒,羊石崔嵬,魁岩毓秀,洪頭嶺嘯鬆濤,獵戶穿林圍野鹿;

江心航櫓楫,鸕桴蕩漾,巨舶揚波,溪口岸飄帆影,漁舟破浪逐凶黿。

此聯乃大手筆所題。山上景色與江上風光在上下句中涇渭分明。寫景狀物,氣勢雄渾,不落俗套,一氣嗬成,毫不拖泥帶水。聯內的“羊石”、“魁岩”、“洪頭”、“溪口”等當地地名,嵌入自然,無刀斧之痕。

大埔清風亭聯

世間重任實難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長途不易走,梅花嶺上,何妨歇腳慢斟茶。

溫仲和,清光緒年間翰林。

“菱角凹”、“梅花嶺”,形象生動,與後文極為雅切。聯語感人,能虧起負重者和趕路人的心理共鳴。

大埔涼亭聯

野鳥有聲,開口勸君聊且息;

山花無語,點頭笑客不須忙。

“有聲”即“開口”,“無語”則“點頭”,賦予野鳥、山花以人情味、熱心腸,讓過路客人讀來倍感親切。

肇慶鼎湖山半山亭聯

到此處才進一步;

願諸君勿廢半途。

鼎湖山,在肇慶市東北。因山的絕頂上有湖,取名頂湖山。相傳軒轅黃帝曾煉鼎於此,故名“鼎湖山”。半山腰有一亭子,即“半山亭”。

聯語平淡無奇,卻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意在勸君辦任何事情“勿廢半途”。

桂林獨秀峰聯

撐天淩日月;

插地震山河。

廖鴻熙,不詳。

獨秀峰,又名紫金山,在桂林市中心的王城內。峰上刻有“南天一柱”四字,十分氣派。

此聯上“撐”、下“插”,形象地把獨秀峰豁然豎在麵前,氣魄非凡,令人讚歎。

桂林風洞聯

到清涼境;

生歡喜心。

張祥和(生卒年不詳),清代婁縣(今上海市鬆江)人。嘉慶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善畫山水花卉,工詩詞。

聯語隻八字,簡練樸實,但有景有情,寫出了風光特色。“清涼”二字近義,“歡喜”二字亦然,相對工穩。

貴陽翠微閣聯

半麵山樓,半麵江樓,書畫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幾個赤鬆、黃石、白猿來,一評古今;

數聲樵笛,數聲漁笛,翠微天,盡他拍手高歌,聽不真明月、清風、綠水引,萬象空蒙。

汪仙圃,不詳。

翠微閣,在貴陽城南南明河(今花溪河)畔,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聯語自然流暢,幽默風趣。“邀幾個赤鬆、黃石、白猿來”,好一個灑脫自在的胸臆。上下聯對仗甚工,堪稱妙對。

貴陽甲秀樓浮玉橋聯

銀漢浮空星過水;

玉虹抱雨雁橫秋。

桂筱薌,不詳。

甲秀樓,在貴陽市城南鼇頭磯上,與翠微樓對應,樓名取“科甲挺秀”之意。樓下是浮玉橋。

此聯獨具匠心地用了“浮”、“過”、“抱”、“橫”四個動詞,使聯語詞妙句絕,十分精彩。同時,還將“浮玉”橋名分嵌於上下聯,也謂巧思。

貴陽甲秀樓涵碧亭聯

水從碧玉環中出;

人在青蓮瓣裏行。

涵碧亭,建在浮玉橋上。

語言清雅秀氣,如詩如畫。“碧玉環”、“青蓮瓣”,極形象地托出了碧水漣漣、青蓮朵朵,遊人在花叢中嬉笑來往之畫圖。使人如臨其境,流連忘返。

貴州飛雲洞聯

洞辟幾時?問孤鬆而不語;

雲飛何處?輸老鶴以長閑。

聯中嵌入“飛雲洞”。洞辟幾時何須問,雲飛何處鶴最知。所以,上句“孤鬆而不語”,下句“老鶴以長閑”。

貴州天台山寺聯

雲從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

月照台前,台中勝景台上觀。

山水之美,很大因素是它屬天然生成,毫無人為的痕跡。這副對聯筆觸自如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另外,聯語三處嵌入“天台”,鑲嵌得自然巧妙,不事牽強。

貴陽圖雲關亭閣聯

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道;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圖雲關,又名圖寧關,在貴陽市城東南二裏的高山上,為古驛道必經之峽口。

此聯表麵是在說旅途行程,內涵卻十分深刻,富有哲理,值得反複深思。

貴陽送客橋聯

說一聲去也!送別橋頭,歎萬裏長驅,過橋便是天涯路;

盼今日歸哉!迎來道左,喜故人見麵,握手還疑夢裏身。

送客橋,原在貴陽城北關外,現已無存。

上“送”,下“迎”,一“歎”,一“喜”。情感截然不同。此聯將這兩種不同情感,寫得入情入理,頗為逼真。

貴陽城隍廟聯

站著!你背地做些什麼?好大膽,還來瞞我!

想下!俺這裏輕饒哪個?快回頭,莫去害人!

城隍,道教傳為護城之神。明初始建城隍廟,至清代已遍及各地。

此聯別開生麵,別具一格,巧妙地假借城隍爺的口氣,勸人莫做壞事,頗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寓意。讀來滑稽詼諧,近似荒誕。

貴州黃果樹觀瀑亭聯

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

紅霞似錦,何須機織天生成。

黃果樹瀑布,位於貴州省鎮寧布衣族苗族自治縣北盤江的支流白水河上,是我國最大的瀑布。

這副對聯巧用比喻,給人形象新穎之感。不過,與氣勢磅礴、傾山倒海的偌大瀑布相比,對聯似乎輕飄了些,美有之,壯不足。

昆明三清閣聯

聽鳥說甚?

問花笑誰?

三清閣,位於昆明西山的羅漢山上。

運用擬人法,讓“鳥說”、“花笑”,倒也無奇。妙在上下聯兩個問句,別有情趣,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