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發動內戰,鎮壓革命軍。後又篡改約法,解散國會,實行獨裁統治。1915年接受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1916年改元洪憲,恢複帝製,即皇帝位;在討袁護國形勢壓力下,不久又宣布取消帝製,仍稱大總統;6月6日,在舉國一片聲討中憂懼而死。
袁世凱篡奪臨時大總統職位後,為了網羅人才,遣特使詔回八十高齡還鄉休養的湘綺老人王闓運,委以國史館館長兼總統府顧問的頭銜,望能為己所用。王闓運目睹袁世凱的所作所為,不禁義憤填膺,特於袁操縱假選舉當上正式大總統舉行就職典禮之際,撰寫了上麵這副對聯,並加有橫批曰:“旁觀者清”。
上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巧嵌“民”、“國”二字;“何分南北”,喻指袁世凱乘勢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南北議和”。下聯“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巧嵌“總”、“統”二字;“不似東西”,巧借“似”、“是”諧音,實際是說“不是東西”。全聯痛罵民國總統袁世凱“不是東西”,寫得巧妙,罵得痛快!
袁世凱發覺後氣得咬牙切齒,但是礙於湘綺老人的聲望而無可奈何,隻好於事後借故將其送回故鄉養老。
這副趣聯的下聯末句,不少聯書直接寫作“不是東西”,造成“是”字不規則犯重,且又失於直露,與全聯詼諧幽默的風格相悖。上聯“何分”含“無須區分”或“怎樣區分”之意,下聯“不似”含“不像”或“分不清楚”之意,兩者詞性基本相同;而“不是”,則為肯定性的副詞了。又有一說此聯前16字出自王閶運之手,是巧嵌“民國總統”的遊戲之作,意思是諷是頌,並不明顯。後來有人給上下聯分別續上“無分南北”、“不是東西”八個字,才使諷刺和鞭撻之意立見明顯。是也?非也?著名曆史學家蔡東藩(1877—1945)所著《民國通俗演義》雲:“王闓運表字湘綺……凡老袁(世凱)一切舉動,卻是未曾讚成,嚐戲撰總統府對聯,上聯雲‘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下聯雲‘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什麼東西!’”並說“這聯語膾炙人口”。其末句“什麼東西”與本文中的“不似東西”,意思相差無幾,至少可以說比較接近。同時,說明這副對聯全部(包括所謂後續8字和橫批)都應是王闓運之作。
還有的聯書說,此聯是諷刺世稱“賄選總統”的曹錕的。曹錕以每票1000銀元(一說5000銀元)收買國會議員賄選總統,時在1923年,此時湘綺老人早已仙逝作古了。又有人說此聯作者是章太炎,但不知有何依據。
東嶽西廊下,說淮書,南腔北調
冬天夏曆邊,臨柳帖,春蚓秋蛇
這是一副曆史流傳的“懸聯絕對”,上聯見《中國楹聯報》2002年5月17日總第474期《巧聯難續對》,撰文者張鎖善;下聯見同報同年7月26日總第484期《單聯有偶》,作者未署名。
相傳清朝末年,有三位秀才同遊東嶽廟,見西廊下有個藝人正在說淮書。王姓秀才觸景生情,即興吟出一比上聯:
“東嶽西廊下,說淮書,南腔北調;”可是三人苦思冥索,怎麼也對不出合適的下聯,於是這比上聯便成了懸聯絕對。
時間跨進21世紀,有一位不知名的先生,一日閑翻古曆(又稱夏曆)書,又臨摹柳帖,寫來寫去,總覺得寫不好。可他靈機一動,卻由此對出了上述那比“絕對”的下聯:“冬天夏曆邊,臨柳帖,春蚓秋蛇。”
上聯“淮書”,地方曲藝的一種,流行於江蘇、上海以及安徽部分地區;“南腔北調”,指語音不純,摻雜南北方言。下聯“柳帖”,唐朝大書法家柳公權書寫的法帖;“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寫得彎彎曲曲,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這裏是作者的自謙之詞。上聯巧嵌“東、西、南、北”四方,下聯巧嵌“冬、夏、春、秋”四季,都嵌得貼切自然,不露痕跡,堪稱巧妙。
又,《中國楹聯報》同年8月23日總第487期載上海王保華《“翻藥典”與“說淮書”》一文,說有一天他去醫院中藥房取藥,隔窗見一俊俏姑娘“眉似春山,眼如秋水”,正在翻閱麵前的“一部藥典”,於是靈感頓生,對出了上述“淮書聯”的下聯:“春山秋水前,翻藥典,夏草冬蟲。”“夏草、冬蟲”皆中藥名,對得也很工巧。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南通州,即今江蘇省南通市;“北通州”,即今北京市通縣。“東當鋪”、“西當鋪”,指位於同一城市中東、西兩個地點的當鋪。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微服南巡,來到江蘇南部的通州,見南來北往的商旅人等如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熱鬧非常,聯想到北京的通州,頗覺有趣,不禁隨口吟道:“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遂以此為上聯,命隨行官員應對下聯。隨行的幾位文臣武將,琢磨了半天也沒能對出來。後來竟是一個隨駕侍童,奉命上街采購物品,見一街兩巷店鋪林立,有幾家掛著“當”字的招牌,由此靈感頓生,回來拱手對曰:“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此聯乖巧之處,在於地名、店鋪名迭次出現和語意雙關。
上聯意為兩個通州一南一北,故曰“南北通州通南北”,既表明了兩個通州的地理位置,又道出了兩個通州通達的南北方向。下聯意為兩家當鋪一在街東、一在街西,故曰“東西當鋪當東西”,既表明兩當鋪所在的東西方位,又道出了兩當鋪的職業都是“當東西”。可謂珠聯璧合,妙不可言。
這副趣聯的下聯,有的把“當鋪”寫作“當典”,造成與上聯“通州”詞性失對。“通州”為偏正式名詞,“當典”乃並列式動詞,詞性、結構均不同,無法成對。以“當鋪”對“通州”,詞性及語法結構皆相同,屬於工對。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誰是摘星手
春芍藥,夏芙蓉,秋菊冬梅,我是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