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鎖池塘柳
油燒鐵板街
這是一副流傳極廣的偏旁巧對。上聯作者無考,下聯據說是清末才子鍾雲舫所對。
鍾雲舫(1862—1908),一作耘舫,名祖菜,以字行。四川江津(今屬重慶市)人,清末廩生。工詩詞文賦,尤擅對聯。著有《振振堂集》,其《擬題江津臨江城樓聯》長1612字,有“長聯聖手”之美譽。
有一次,鍾雲舫去重慶,正遇城中鐵板街失火,老遠就望見濃煙滾滾,火勢甚猛。問及失火原因,說是洋油(石油)公司油桶碰撞引起的。他由此忽然想到那比久難成對的上聯,於是靈機一動,對出了上麵的下聯。
此聯妙在上下聯句皆由“金、木、水、火、土”構成,而且語意貼切自然,毫無牽強附會之感。“煙鎖/油燒”,主謂式動詞對;“池塘柳/鐵板街”,偏正式名詞對,對仗極其工整。上聯“平仄平平仄”(首字可仄可平),下聯“平平仄仄平”,聲調十分和諧。
在此以前,此聯曾經有過“炮鎮海城樓”的下聯。這比下聯構句堪稱巧妙,但就聲律而言,處於音步位置的“鎮”字讀仄聲,“城”字讀平聲,皆與上聯相應位置的字同聲而失對,要比鍾聯遜色許多。
江河湖海流波浪
鬆柏楊杉樹棟梁
這是一副廣泛流傳的偏旁巧對,作者無考。
上聯從水(全部“水”字旁),下聯從木(全由“木”構成)。“江河湖海/鬆柏楊杉”,並列式名詞對;“流/樹”,動詞對(“樹”字名轉動);“波浪/棟梁”,名詞對;對仗十分工整。上聯“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聯“平仄平平仄仄平”,聲調平仄和諧。全聯構圖完美,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樹木參天的雄偉畫麵;寓意良好,喻人去大風大浪裏經受鍛煉,成長為有用的棟梁之材。並且語言流暢,造句自然,毫不牽強,可見作者構思奇巧。
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
客官寓宦宅,富室寬宏
傳說這是明末宰相葉向高與新科狀元翁正春,二人即興屬對的一副同旁趣聯。
明朝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宰相葉向高巡視福州府,順便看望新科狀元、閩侯人翁正春。是時天色已晚,葉向高說:“看來今晚老夫要在貴府借宿了。”翁正春說:“在下求之不得!隻是……”緊接著吟出一比上聯:“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葉向高略加思索,對出了下聯:“客官寓宦宅,富室寬宏。”
“寵宰/客官”,名詞對;“宿寒家/寓宦宅”,動賓詞組對;“窮窗寂寞/富室寬宏”,形容詞組對。上聯“寵宰”是狀元對宰相的尊稱,“寒家、窮窗”是狀元自謙之詞;下聯“客官”是宰相自稱,“宦宅、富室”是對主人的恭維之詞。全聯18字,全由寶蓋頭組成,遣詞切當,造句合理,而且對仗工穩,平仄和諧,可見狀元、宰相出語不凡。
鋼鐵鑄錘鐮,開天辟地
峰巒崇岱嶽,戴德歸心
這是199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70周年,全國楹聯界聯合大征聯榮獲一等獎的對聯。上聯是征聯出句,由中國楹聯學會領導擬定;下聯是應征對句,作者是江蘇徐州楹聯書畫藝術家何綽如。
出句“鋼鐵鑄錘鐮”,五個字全是金字旁,其中“鋼鐵”是鑄造“錘鐮”的特殊材料(斯大林說“共產黨人是由特殊材料造成的”),“錘鐮”代表工人和農民,又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徽;“開天辟地”,顯示“錘鐮”的偉大作用:開創了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正因為出句包括了這些複雜的特點和含義,所以應對之難便可想而知。
對句“峰巒崇岱嶽”,五個字都含有山字,其中“峰巒”不隻是泛指群山,也代表全國各族人民(亦可理解為各民主黨派),“岱嶽”本是泰山的代稱,泰山(又名岱山)為五嶽之首,故此處又借指中國共產黨;“戴德歸心”,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熱愛之情和衷心擁戴之意。就聲律而言,上聯“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聯“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完且符合對聯的平仄格律。美中不足之處,是前分句詞性對仗方麵略有瑕疵:“錘鐮/岱嶽”雖同是名詞,但語法結構不同,前者為並列式(指錘子、鐮刀兩種器具),後者為偏正式(單指泰山)。前分句詞性、語法完全對仗者有之,如獲得二等獎的“浪潮源滬浙”,獲得三等獎的“經綸維綱紀”、“江河流涇渭”、“棟梁標榜樣”等等,但其後分句皆不如“戴德歸心”切合征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