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偏旁妙聯(2 / 3)

這次征聯,從5月發布啟事,到7月截稿,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收到來自國內外的應征對句3萬餘比,表現了極大的政治熱情。評選工作分初選、複審和終評三個階段進行。作為評委之一,筆者參加了最後階段的終評。當時確定總的評審原則,是堅持高標準,決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因為這是由專業學術團體中國楹聯學會牽頭、聯合全國楹聯界舉辦的一次政治性征聯,一定要評出高水平的楹聯,以擴大楹聯界的影響。征聯共有三個出句,若按嚴格要求,一等獎全部空缺,未免覺得掃興。這就是唯一獲得一等獎的對句,藝術上稍有缺陷的原因。

征聯有兩種方式,一是出句征聯,二是命題征聯。這次征聯揭曉不久,即有讀者來信提出,如果在出句征聯的同時也來個命題征聯,為作者馳騁縱橫、發揮筆力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也許結果會是另一種景象。

李宋二先生,木頭木腳

龔龐兩小姐,龍首龍身

這副趣聯從出句到對句,曆時長達二百多年,是一則古聯今對的聯壇佳話。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有兩個秀才結伴暢遊廣東鼎湖山,因為口渴,向寺裏和尚討水喝。和尚見二人書生打扮,問明尊姓為一李一宋,便對他們說:“請二位施主對上一聯,貧僧然後敬奉香茶。”遂出句雲:“李宋二先生,木頭木腳;二人張口結舌對不出下聯,討水不成,倒討了個沒趣,隻好怏怏而去。

時間過去二百多年,到了公元20世紀80年代,有個叫蔡喜坤的人,據此撰文,在《廣東農民報》“俱樂部”專欄上呼籲“請為兩位秀才續下聯”。一時間,收到很多熱心人的對句,終於從中選出了理想的下聯:“龔龐兩小姐,龍首龍身。”作者是廣東陽春縣黃文昌。

此聯巧妙之處一是偏旁部首,二是語意雙關。上聯“李”字為“木頭”(木字頭),“宋”字為“木腳”(木字腳);“木頭木腳”,可解為愚鈍和笨拙,用以形容“李宋二先生”,含有戲謔之意。下聯“龔”字為“龍首”(龍字作首),“龐”字為“龍身”(龍字作身);“龍”是受人尊崇之物,用“龍首龍身”形容“龔龐兩小姐”,含有讚美之意。“李宋/龔龐”,姓氏對;“二/兩”,數詞對;“先生/小姐”,稱謂對;“頭、腳/首、身”,人體部位對;“木頭木腳/龍首龍身”,形容詞對。全聯對仗工穩,平仄和諧,令人歎絕。

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這是一副流傳很廣的偏旁巧對,伴隨著一段美妙的傳說。

傳說明朝某年,有個秀才進京趕考,途中寄宿一家客店。客店很小,隻有父女二人。姑娘模樣俊俏,為人熱情大方,說話又有文采,人見人愛。秀才飲酒,姑娘作陪,二人談詩論對,十分投機。秀才不禁心猿意馬,借著幾分酒意,竟向姑娘求婚。姑娘說:“我出個上聯,你若對出下聯,我就嫁給你。”遂即指酒出句雲:“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秀才大吃一驚,想不到姑娘會出此稀奇古怪的對子。這是個偏旁析字對,“氷”是“冰”的異體字,“氷冷酒”為偏正式名詞,三個字的偏旁,又正好分別是“一點、兩點、三點”水。出句如此乖巧,使人很難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和詞語,對出與之相匹配的下聯。“連姑娘的出句都對不上,還進什麼京?趕什麼考?”想到此,秀才決意留下來,對不出下聯誓不罷休!他晝夜苦思冥索,反複誦讀詩書,連日不思茶飯,竟至抑鬱成疾,不久氣絕而亡。姑娘痛哭一場,父女倆把他葬在屋後山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