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偏旁妙聯(3 / 3)

第二年,秀才墳上什麼也不長,單單長出一棵丁香樹,花兒開得特別豔麗。父親覺得奇怪,問女兒是何緣故?姑娘本來就很聰明,經父親這一問,頓時悟出了其中奧妙,驚喜地說:“他終於對上我出的對子了!”父親又問:“秀才對的什麼?”姑娘答曰:“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丁香花”也是偏正式名詞,三個字的頂部,正好分別是“百頭、千頭、萬頭”(百字頭、千字頭、萬字頭)。“丁香花”對“氷冷酒”,“百頭、千頭、萬頭”對“一點、兩點、三點”,對得天衣無縫,令人歎絕。姑娘想到秀才如此癡情,以至於喪了性命,又不禁悲從中來,再次痛哭一場。她不負舊約,把秀才當作亡夫,年年修墳祭掃,直到終生。

這個故事另有一說。相傳過去京城裏有個賣藝不賣身的歌妓,名叫胭脂。胭脂色藝雙絕,性情孤傲,常以詩對難倒那些達官貴人。有個新科探花來到妓院,點著名要胭脂陪酒。胭脂款動玉腕,指酒出句雲:“水冷酒,一點、兩點、三點;要探花對出下聯,她才肯陪酒。探花絞盡腦汁,也沒能對出下聯,滿麵羞愧,回到府中,自縊而死。後來,探花墳上長出一棵丁香樹,滿樹鮮花,異常繁茂。有人觸景生情,思前想後,對出了下聯:“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迷途遠避,退還蓮逕返逍遙

這是一副典型的偏旁部首巧對,傳為濟顛和尚與其未婚妻李翠蓮屬對。

傳說濟公出家後,未婚妻李翠蓮父母又相繼去世,孤苦無依,寄居舅舅家,矢誌不嫁。舅父母憐其少年無偶,終非久計,一再勸她另擇佳偶,以托終身。翠蓮無奈,遂出一上聯:“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聲明有能對上下聯者,便以身相許。上聯貼出數月,無人能對,臨近年終,忽然有人上門提筆寫出下聯:“迷途遠避,退還蓮逕返逍遙。”寫畢,毅然投筆而去。翠蓮見聯語不凡,表示願嫁其人。家人說:“對下聯者是個化緣的和尚,已經走了。”翠蓮出門追趕,但已不見蹤影。翠蓮回到閨房,手捧聯語,反複思忖,終於悟出其中奧秘,隨之即去庵堂,削發為尼。

此聯妙在上聯全是“寶蓋頭”,下聯全是“走之底”。全聯選詞精當,組句合理,對仗工穩,平仄和諧,意趣雋永,耐人尋味。

這副巧對上聯後句,有的聯書寫作“寂寞寒窗空守寡”。妻喪夫曰“寡”,稱“寡婦”。李翠蓮尚未出嫁,此言與其身份不符,殊不可取。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居邊

這是一副膾炙人口的偏旁部首巧對,據說上聯是日本人所出,下聯是某文士應對。

19世紀末,我國北方爆發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觸犯了外國侵略者的在華利益。英、美、德、法、俄、日、意、奧等帝國主義,為了鎮壓義和團,進而乘機瓜分中國,借口“清政府排外”,聯合出兵向中國大舉進犯。1900年6月17日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光緒皇帝逃往西安,派奕、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向聯軍乞和。是年為光緒二十六年,歲次庚子,史稱“庚子事變”。同年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在議和談判會議上,有個精通漢學的日本人出了這副對聯的上聯,中方一位文士當場對出了下聯。

上聯“琴瑟琵琶”四字各有兩個“王”,合稱“八大王”;“八大王”都在字的上部,故曰“王王在上”。聯語出自八國聯軍之一的日本人之口,明顯含有居高臨下的傲慢之意。下聯“魑魅魍魎”四字各有一“鬼”,合稱“四小鬼”;“四小鬼”都在字的旁邊,故日“鬼鬼居邊”。聯語出自中方文士之口,表現了中國人民敢於藐視外國侵略者的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