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馬裏亞納海戰(2)(3 / 3)

日陸軍航空部隊因7月2日的勝利而受到鼓舞,於7月4日又以17架重轟炸機在17架陸軍戰鬥機的直接掩護下試圖對停泊在倫德巴港內的美軍艦進行轟炸,但受到了約30架敵機的迎擊,被擊落8架飛機後返回原地。這一期間49架海軍戰鬥機擊落9架美軍機。在太平洋戰爭中,陸軍飛機總共隻有7月2日和4日兩次參加所羅門方麵的空戰。

這天,酒卷部隊的部分戰鬥機也參加了這方麵的戰鬥。以後,這支部隊出動全部飛機夜以繼日地同占有優勢的美國空軍反複激戰。起初,主戰場位於距布因約130海裏(大致相當於東京至豐橋間的直線距離)的倫德巴附近和距布因300海裏(大致相當子東京至岡山間的直線距離)的瓜島。盡管一再將敵機擊落,但美國空軍的兵力卻不斷增強。麵對這種占優勢的美空軍,日軍處於劣勢的海軍航空部隊不得不浴血戰鬥。當時,美國海軍使用的主要的飛機F4F已由新式飛機F4U所代換,接著又換上了F6F新式飛機。對付數量上占優勢的日軍機隻有一個辦法,即經常全部動員手頭所有的少數戰鬥機,盡可能保持局部優勢。這樣,日軍飛行員不得不一天出擊2到3次。然而,即使這樣艱苦的戰鬥也無法長期打下去。

審問被擊落的美軍機飛行員時,他們說每隔1到3天參加1次戰鬥。使用合理,國力充實的美軍具有足夠的人員和飛機,打的是基礎堅實的戰爭。他們經常是在最佳精神狀態和健康情況下打仗的,有著充分的準備。空戰打的是數量。依靠微薄的力量固然一時可以勉強過得去,但是長期持續下去是不可能的。

連日來在布因上空進行空戰,傷亡一天天增加,這是飛行員疲勞過度造成的惡果。因休息和營養得不到充分保障,不管飛行員自己如何努力,視力日減,注意力也越來越不能集中。在空戰中即使一瞬間的疏忽也會造成致命的後果。

作為作戰主力的航空兵的情況尚且如比,那麼處於最前線的陸上部隊,擔任運輸和護航的海上部隊的辛苦則更是難以設想的。門達海軍陸戰隊和以第13連隊為中心的陸軍部隊盡管頑強戰鬥,但戰場還是時刻向北方島嶼移動。因為沒有雷達,日軍驅逐艦往往在暗夜裏遭到突然襲擊,炮閂還沒打開就被擊沉了。8月6日,在考倫班加拉島北麵進行的夜戰中日方損失極大。日軍4艘驅逐艦在駛往該島執行運輸任務中同美艦隊交戰,刹那之間日軍“嵐”號、“萩風”號、“江風”號3艘艦被擊沉。

8月15日美軍終於登上了威拉拉威拉島。該島距布因70海裏(相當於東京到靜岡間的距離),兩者距離已相當近了。在這麼近的距離內,即使戰鬥機要爬上7、8千裏的高度也要繞個很遠的大彎。

這樣一來,從布因基地也可以清楚地聽到近海夜戰時艦隊戰鬥的炮聲。前線距基地越來越近,美軍對布因島的空襲也越來越猛,雙方夜以繼日地進行死鬥。酒卷部隊的飛行員早已損失半數,

如今更不能撤回了。最後於

9月1日,酒卷少將以下全體人員終於奉命調到基地航空部隊。岡村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航空戰隊的參謀。這時的第二航空戰隊成了1架飛機也沒有的航空母艦部隊了。雖說沒有牢騷滿腹,但岡村確實感到了日本國力貧乏的辛酸。

9月21日,岡村單身赴任,再次被補為第二航空戰隊的參謀。岡村懷著依依難舍的心情離開所羅門,於10月4日回到內地。在布因的200多名飛行員中,再次在內地見麵的隻不過是包括傷病員在內的幾個人而已。岡村到內地赴任時,第二航空戰隊司令官城島高次少將以下人員已接到了命令。

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部隊就這樣在陸上空戰中失去最有能力的飛行員,結果,陷入半身不遂的狀態。當時,第一航空戰隊雖然勉強恢複了戰鬥力,但是單靠它作為聯合艦隊的核心在海上活動,其戰鬥力是很不充分的。

在這種情況下,在所羅門進行殊死戰鬥的同時,在北方的阿留申方麵維持基斯卡也很困難。鑒於此種情況,決定撤退該島上的陸海軍部隊。8月1日,由第一驅逐艦戰隊司令官木村昌福少將指揮的日軍艦隊利用濃霧突破美軍的嚴密的警戒線,在未失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收容了全體人員,而後回到幌筵島。苦難深重的阿留申作戰就此閉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