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進行了多次空中攻擊,美軍的進攻根本沒有減弱。有鑒於此,11月14日,古賀大將命令在新加坡進行訓練的第二航空戰隊在12月上旬以前反複向特魯克出動。
徹底改編的飛行隊自組成到現在隻不過1個月的時間。飛行隊經過一番猛烈的訓練之後,剛剛進入正規訓練,實際上早就應該準備基地轉移了。即使今後再訓練2、3個月,麵對羽毛豐滿的美國航空母艦部隊他們恐怕也不是對手。我心中拿不定主意。
飛行員是這麼個情況,飛機的情況也並不妙。自開戰至今早已2年過去了,可機種依然是零式戰鬥機、九九式艦載轟炸機、九九式艦載攻擊機。
這一期間唯一可以信賴的是新飛行員比起他們的先輩來並不遜色。
臘包爾方麵的空中攻擊接連不斷。自從古賀大將把馬紹爾方麵的一部分航空部隊調到臘包爾以後,從11月17日開始,前來襲擊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島方麵的美軍機比過去增多了。19日前來襲擊塔拉瓦的飛機竟達900架次。形勢異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當天古賀大將下達了“捷號作戰準備”的命令。大將鑒於美軍在這方麵登陸已迫在眉睫才下達了決戰命令。21日清晨日軍駐馬金和塔拉瓦兩地的守備部隊報告美軍登陸。馬金於當天上午4點30分,塔拉瓦於翌日(22日)下午1點半通信中斷。綜合以後的各種情況,做出了該方麵已於25日完全落入美軍的判斷。
停泊在特魯克的聯合艦隊因為缺乏足夠的兵力,即使是大艦巨炮也沒有用武之地。人們隻有向著東方仰天長歎而已。
要說災難,應該既是我們自己埋下了災難的種子。不知人們是否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機動部隊的飛行隊是在航空母艦上使用的。為此,好不容易進行了專門訓練,可是訓練水平稍一提高,就投到基地空戰中去。這一點盡管可以找出理由,但麵臨危機,對於這種權宜之計聯合艦隊司令部不知是怎樣看待的。
三、臘包爾航空隊不複存在
12月10日,第二航空戰隊在城島少將指揮下從新加坡出發,
按直線航路飛往特魯克。
經內地到達特魯克時已經是19日了。小澤部隊的大部分人員從特魯克又員從特魯克啟航,正在回往內地的半途上。因為聯係工作而留下來的航空參謀青木中佐談了些情況,他說這回該由第一航空戰隊在新加坡方麵進行訓練了。
城島部隊一到特魯克,四麵八方就向其求援。失去了相鄰的吉爾伯特島的馬紹爾群島,危機迫在眉睫的臘包爾,到處都急如星火地告急。12月15日,美軍在新不列顛島西端的馬卡斯岬登陸。臘包爾島上也燃起了戰火,確實令人惶惶不可終日。
25日,美軍機動部隊第一次襲擊卡維恩,臘包爾背後也受到了威脅,特魯克也不得安寧了。人們痛切地感到戰局突變。古賀長官看來也要把城島部隊置於身邊。
昭和十九年1月初,為了加強卡維恩附近的防禦,決定主要用大型巡洋艦向該處運送陸軍部隊。為了掩護這一軍事行動,城島部隊大部一時被派往卡維恩。據派遣指揮官近藤三郎少佐報告,1月1日、4日兩次阻止了美軍機動部隊的進攻,圓滿地完成了援護任務。但美軍確實成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進入1月以後,美軍攻擊臘包爾的規模越來越大。1月1日100架,7日230架,14日160架,17日206架,18日110架,一刻也不容鬆懈。19日當天我實際動用的飛機數是:
戰鬥機80架,艦載轟炸機15架,艦載攻擊機11架,陸基攻擊機32架,合計138架。
在這種情況下,古賀大將不得不滿足東南方麵艦隊司令長官草鹿任一中將的強烈要求,再次將第二航空戰隊的飛行隊派往臘包爾。
1月25日,由69架艦載戰鬥機、36架艦載轟炸機,27架艦載攻擊機,共132架飛機組成的飛行隊在城島少將指揮下,向臘包爾出動,跟經過連日苦戰,疲憊不堪的基地航空部隊換防,再次守衛在最前線上了。到了這一期間,由於美軍不分晝夜連續轟炸的結果,臘包爾已到了無法安眠的地步。